APP下载

浅谈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2017-04-20罗天群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6期
关键词:师范生名师实训

罗天群

摘要:国家为职前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指明了具体方向。我校在教育课程形式体系建构的理念与背景下,以“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实践导向,建构了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三大类共15种小类的课程结构体系,独立设置了教师教育专业发展方向课程。教师教育模块设有教育基础理论、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三个子模块,共有7类教师教育课程,34个学分共同支撑教师教育发展方向,彻底打破了“二学一法”的“老三篇”。同时,通过实施名师培育工程、组建“课程-团队”建设,提高教育者整体素质;通过搭建教师教育综合实验实训中心、基础教育改革协同创新试验区、理科师范生示范项目的等综合改革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保障。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135-02

一、教师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的解构与建构

1.传统教育理论课程的学科化取向严重。受学科知识本位的影响,教育理论课程过分强调了学科的专业性和逻辑性,忽视了教育知识不同一般学科知识的特征,淡化了教育课程的个人意义与实践意义。正是由于教育课程的严重学科化,教育课程远离了教育本身,远离了教学情境,远离了经验世界,因而也就远离了师范生的专业成长。正是由于教育课程的严重学科化,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缺乏,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背离,导致了创新意识与教育智慧的缺失。

2.传统教育实践课程的技术化取向明显。教师实践课程内容的技术化取向,注重以行为表现作为教育目标,侧重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技术化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常采取机械、重复、强化的方式,导致技能习得的僵化、刻板、不易迁移,使许多实习生面对具体的教学情境仍会不知所措。

3.“转识成智”教师教育课程内容价值取向的确立。《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教师教育课程三大理念,即课程内容要关照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指出了教师教育课程的目的不只是培养具有熟练技能的教书工人,而是培养具有个性、智慧和创造性的教育者。知识本位与技术理性的教师教育课程,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承与技能的训练,忽视了通过知识的传承和技能的训练来促进师范生智慧的生成。“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怀特海)。我们认为,教师教育课程“是把教育过程中的学生培养成现实的人、人性的人、智慧的人、创新的人的课程”,而不应该把师范生培育成学科知识的容器和某种教学技能的工具。“转识成智”应成为教师教育课程的内容体系建构的主要价值取向。

二、教师教育课程综合改革的实施策略

(一)教育者的教育与训练

1.实施名师培育工程,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实施了名师培育工程项目。主要是以本科教学质量奖、优秀教师奖为基础,建立校级教学名师评选机制,制定了《关于实施名师培育工程的决定》、《优秀教师评选办法》、《本科教学量评选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建立教学名师培育机制,按每人每年1万元的标准,支持在职的省级、校级教学名师专业发展。为了发挥名师的引领、带头作用,我校正在为在岗的7位省级教学名师建立名师工作室。

2.做好“课程-团队”建设,建立稳定优质的师资队伍。为丰富课程资源,提高课程质量,我校采取组建“课程-团队”的形式,旨在推动涉及面广的基础性课程的综合改革。主要目的是以“课程-团队”建设为载体,建成相对完整、有特色的课程评价体系。培育相对稳定、优质的基础课程师资队伍;以“课程-团队”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创建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工程”,将“课程-团队”建设培育成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教学的特色与示范项目。

目前,“课程-团队”建设主要集中在通识课程部分,今后将逐步向专业课、实践课迈进。“课程-团队”的建设,一方面催生了教师主动开发课程、利用优质课程资源的良性机制,另一方面形成了以团队、项目为抓手,养成了“以老带新-传帮带”的教师成长机制。

(二)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为确保我校教师教育课程综合改革的有效实施,建立了一系列的支撑平台,采取了搭建教师教育综合实训中心、与地方政府建立基础教育改革协同创新试验区等重要举措。

1.教师教育综合实验实训中心建设与应用。教师教育综合实验实训中心是学校“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正在实施的综合共享实训平台,包含学生教学技能实训平台、教学资源平台和教师发展平台三大平台。主要目的是解决职前培养面临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队伍不足、特色不鲜明等系列问题。

2.基础教育改革协同创新试验区建立与实践。为了强化师范生实践能力,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提高职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我校主动出击,寻求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进行合作。于2012年、2013年分别与遵义县人民政府、惠水县教育局合作,建立了“基础教育改革协同创新实验区”,共同开展职前、职后的教师教育研究和培训,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以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学生实习的指导力量。

(三)理科师范生示范项目的综合改革重点推进

以实施示范项目为契机,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综合改革。2012年底我校《改革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理科师范生教學能力形成发展路径》入选了教育部的“创新教师培养模式”示范项目。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各校校情和资源不同,没有现成的经验可用,只能在实际中持续不断的摸索、反思,才能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逢春.美国最卓越教师评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5,(7).

[2]肖少北,赖秀龙.构建现代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之解读[J].教育发展研究,2012,(10).

猜你喜欢

师范生名师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