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课程教学改革
2017-04-20冯燕茹樊帆井警龙
冯燕茹+樊帆+井警龙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及目前高校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对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提高,同时加强学生对“互联网+”创业模式的认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能力;计算机;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045-02
一、引言
自2015年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而严峻,应届大学生创业热潮兴起。调查显示,毕业后选择创业的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将国家对创新创业的支持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政府支持、高校引导、学生创业三位一体的新的创新创业模式就此展开,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平台与支撑,而“互联网+”是大学生发挥优势进行创新创业的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然而,根据调查及笔者多年的授课经验,要推动大学生利用“互联网+”模式进行创新创业,仍存在以下问题。
1.多数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不足,动手能力较差,存在较大的技能缺失。
2.大学生创业动力不足,由于学习环境比较安逸,多数学生认为只要将在校期间学习任务完成好即可,业余时间做一些社会实践既轻松又容易做,没有创业的意识,更没有创业的动力。
3.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由于在校期间,专业课程没有修完,实际动手能力一般,对社会认知不完全,即使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也会因为能力不足而找不到合适的创业项目进行创业的尝试。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都开设有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用以加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提高。然而通过开设课程及调查研究发现,多数高校的此类公共选修课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修课课时较少,通常每门课程开设32—48课时,授课时间及内容非常有限。
2.开设课程与计算机专业课程相差无几。对没有学科基础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很多知识显得晦涩难懂,难以吸收。
3.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生们更关心的是新的技术和方法如何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陈旧的知识对学生毫无吸引力,从而导致了学生兴趣缺失。
4.过于依赖书本。有的课程内容虽然是学生所需要的,但是由于学生对中规中矩、照本宣科的专业性课程抵触情绪较大,和他们对公共选修课的期望背道而驰,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求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创业需求分析
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然而要使得大学生创新创业取得切实的效果,就需要对大学生自身创业的条件及需求进行系统地分析。基于大学生资金缺乏、经验不足的现实情况,如要实现创业需满足以下一些条件或能力:①有很强的创业动力;②有较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③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的能力;④充分地发挥专业优势;⑤以“互联网+”为依托进行创新创业。
(二)“互联网+”创新创业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指出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而基于“互联网+”的模式正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效途径。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模式主要分为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和物联网三种。计算机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学生可从互联网+识别、互联网+感知、互联网+沟通等以研发为主的、应用需求旺盛、所需投资较小的领域进行研发性创业,也可从技术服务、C2C、B2C等平台维护、电子商务等技术较成熟、需要一定专业基础的领域进行创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互联网+零售、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旅游、互联网+教育等方面进行创业。
三、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為核心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本文将通过对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程尤其是信息安全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得学生全面认识“互联网+”带来的创业机会、可创业的途径和方法,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掌握,加强对创新创业的引导、找准创业定位,从而带动学生发挥专业优势进行“互联网+X”创新创业。
(一)教学内容优化
明确和整合课程教学内容。修订教学大纲,适当减少密码学、网络协议等理论学习的深度及学时,增加网络攻击和防护实例内容新技术和信息安全防护等内容,增加互联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以系列专题讲座方式授课,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梳理与归纳,每一个专题解决一类实际问题。
改革前后《网络安全与黑客攻防》教学内容及学时对比:改革前:第一章 信息安全概述(2学时);第二章 密码学(6学时);第三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4学时);第四章 防火墙工作原理及应用(4学时);第五章 攻击技术分析(4学时);第六章 入侵检测系统(4学时);第七章 计算机病毒防治(4学时);第八章 安全通信协议(4学时) 合计32学时。改革后:第一讲 信息安全及威胁分析(2学时);第二讲 密码技术基础(2学时);第三讲 常用安全上网技巧(2学时);第四讲 互联网及“互联网+”(2学时);第五讲 防火墙工作原理及应用(4学时);第六讲 黑客攻击及防御(4学时);第七讲 常见病毒分析及防治(2学时);第八讲 校园网络认识及安全使用(2学时);第九讲 常见网络故障排除方法(2学时);第十讲 无线网络安全(2学时);第十一讲 手机上网安全(2学时);第十三讲 注册表(2学时);第十四讲 Windows进程(2学时) 合计32学时。
(二)教学方式改革
1.以专题方式授课。直接以生活中常见问题为授课内容,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所需计算机应用技能的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案例,直观地操作和演示,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对创业的热情、加强对创业的认识及规划。通过用实际生活中的“互联网+”的各种运营模式,让学生理解互联网及“互联网+”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形成“互联网+”的思维模式,从而促进学生自己思考和定位创业的目标。
3.不同专业针对性教学。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进行创业,发挥专业优势是立足之本,要想很好地创业,过硬的专业素质是非常必要的。要帮助学生针对性地提高创新创业的素质,就要帮助学生找到感兴趣的专业点,并以此为中心循序渐进地积累和强化专业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三)实践教学改革
1.设计趣味性实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由于本课程为公共选修课程,课时较少,没有上机操作课时,故而要真正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就需要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利用起来。根据授课内容,设计同步的实验作业或课程设计,增加趣味性,将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如进行模拟的黑客攻击与防守、进行模拟的防火墙设计与配置、进行密码的破解、针对性地进行网络故障分析与排除、模拟搭建电商平台、指导有一定基础的同学进行软件开发项目等。
2.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建立课程资源平台、BBS等开放平台。通过这样的资源共享,建立师生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操作技能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通过考核倒逼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尝试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将期末考核的重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通过故障排除、攻防实例、网络现象分析等开放性题目,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加强与其他课程的交叉培养
加强与其他课程的交叉培养,拓展学生的视野,如《网络传播》课程,该课程面对互联网发展现状所展开的关于网络传播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网络传播的应用形式、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传播策略、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网络营销、网络广告及网络公关等内容将能帮助学生更广泛地了解市场及市场需求,从而为学生寻求创业切入点带来新的思路。
综上所述,通过对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改革、实践教学改革等多维度的改革,将基于“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业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业动力,提高他们创业所需的技能,这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動作用。
Abstract:In this paper,it analyzed the problem for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when they started to do something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it found the problem of computer class public elective course teaching and put forward the method of the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to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computer application skills,understanding of Internet+ startup mode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Key words:innovation ability;computer;public elective course;teaching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