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地方政府信用问题的反思与重塑探讨

2017-04-20王照群

进出口经理人 2016年14期
关键词:信用公众行政

王照群

摘 要:目前,我国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经济发展面临下行风险,长期快速发展中积累的社会矛盾凸显,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其中包括社会整体信任度下降、政府信用缺失较为严重这一严峻问题。本文探讨的主要是地方政府信用问题的反思与重塑,希望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方政府;信用问题;反思

政府信用是社会公众对政府践行承诺的意愿和能力的综合评价。政府信用的主体是政府,对政府自身而言,政府信用就是指政府作为公共规则的制定者和公共权力的执行者,信守规则、兑现承诺和履行契约。对作为客体的民众、社会组织而言,政府信用是民众或社会组织对政府信用记录的一种主观评价或判断,这种判断来自于民众、社会组织与政府双向互动的结果。一旦政府信用缺失势必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下面就我国地方政府信用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政府意识方面的信用缺失

首先,政府官员政绩观扭曲。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出于个人的政治功利性或虚荣心,不顾群众实际需要和当地现实情况,利用手中的权力搞一些劳民伤财、浮华无效却能为自己标榜政绩的工程,甚至把政绩工程当作行政活动的主要任务,这是一种扭曲了的政绩观。这些“面子工程”、“形象工程”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其次,虚假行政现象严重。一是数字虚假。即故意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和数据提高,掺入水分,玩数字游戏,造成了“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怪现象。二是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好大喜功,为显示自己的政绩以少报多,以低报高;三是虚报瞒报。一些地方政府在社会负面事件出现后,为保护自身利益和形象,采取掩盖真相、虚报瞒报的做法,欺骗广大人民群众。

(二)政府行为方面的信用缺失

首先,政府行为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许多政府在信息公开时存在不公开、假公开和半公开现象,不公开也就是政府把信息看作是自身掌握的一种权利,愿意公开时才公开,如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封锁消息,掩盖事实;假公开即公布虚假信息,欺骗群众;半公开即只报喜不报忧,只公开愿意让群众知道的信息,而掩盖对自身不利的信息,这些行为都严重伤害了群众的知情权。其次,行政不作为现象严重。地方政府不积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积极为公众谋福利:有些政府部门对犯罪行为、火灾水灾、流行性疾病等安全隐患没有采取措施积极防范,从而导致灾难的发生;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的回应性差,不能及时发挥其职能、履行其职责来降低危机造成的损失,从而导致危机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等。

二、提升我国地方政府信用的基本路径

(一)促进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型

第一,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型。服务型政府就是把为公众服务作为政府存在、运行和发展的首要职责的政府,其根本理念在于: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型政府要求“以人为本”,变“官本位”为“民本位”,贯彻为人民服务宗旨。政府要借鉴企业的營销理念和策略,为公众提供多种类、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最大程度的降低公众成本。还要建立与公众的互动机制,重视公众的建议和投诉,为公众提供便捷的咨询和申诉渠道,同时改善服务态度,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从而与公众形成新型的诚信合作关系。第二,由“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型。建立责任政府,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完善行政法制,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来明确行政组织的法律地位及行政责任。其次要完善行政问责制,这里的“责”包括法律责任、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和道义责任。在建立行政问责制时,既要严格划分职权与责任,做到相关信息公开化,发挥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的监督优势,还要强化政府官员对民众的责任感和民意机关的问责职能。

(二)完善政府信用制度建设

第一,完善政府信用监督制度。一是充分发挥人大监督的作用。改善人大工作机制,将人大的质询制度、人大代表视察制度和信访制度等的规定具体化、细化,加强人大调查权及强制性,将质询、调查制度在实践中真正运用起来,还要加大人大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时间和次数,变事后监督为事前和事中监督,变年度审议为经常性监督,对行政机关的政策、决策和行为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二是加强司法监督的权威性。保证司法机关独立的权力和地位,使其财权、用人权进一步独立于当地政府,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第二,建立政府信用评价制度。建立政府信用评价制度,并设立相应的评价机构。

(三)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扩大地方重大决策的公众参与。地方政府在决策时,要扩大公众参与,吸收公众的意见,在决策过程中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才能制定出反映公众利益的政策。强调公众参与实质是一种民主行政,首先它要求政府在决策时要将事关地方发展的、与公民切身利益相关性较大的决策向公众公开;其次要扩大公众参与的途径,在进行决策时倾听群众的声音,可以通过举行听证会等方式向社会广开言路。

三、结语

总之,政府信用建设是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提升我国地方政府信用,构建讲信用的政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对政府信用建设的路径进行积极探索,从而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聂新伟.政府信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信用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J].财政研究,2016,03:15-26.

猜你喜欢

信用公众行政
行政学人
公众号3月热榜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