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钰:追寻人生的“诗与远方”
2017-04-20孙波
孙波
在哲学中,马克思认为意识活动具有主体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为此人具有了主观能动性。在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个人,将人作为主体所能发挥的能动性,发挥到了极致,他就是华裔“神探”李昌钰。
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他一生致力于生物化学与刑侦鉴识科学研究,至今已获得近30个博士学位,荣获各类荣誉800余项;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他迄今已在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调查八千多起重大刑案,包括肯尼迪总统被杀案、尼克松“水门事件”等,一些重大疑案、悬案真像大白于天下。时至今日,每每发生奇案,人们总是第一个想起他。
从最初来自台湾的一个小警察,到如今成为备受尊敬的世界级刑侦鉴识专家,是什么引领着他,不断追寻生命的“诗与远方”。日前,现年79岁的李昌钰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人,要不断训练自己的思想,追逐自己的梦想,建筑自己的构想,达成自己的理想,而这其中的路径就是———挑战不可能。”
超级“学霸”
苦难,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同时也可以磨砺一个人的性格。
李昌钰的童年是在苦难中渡过的,回忆起童年的时光,李昌钰感慨万千。李昌钰十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庭陷入困境。为了省电,全家兄弟姐妹围坐在一张圆桌上一起做作业,时间到了就得统一关灯。平日里的生活以粗茶淡饭为主,像红烧蹄髈这样的大荤,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遇见”。有一次,母亲攒了些钱给李昌钰买了双新鞋,但为了保护这双新鞋,李昌钰上学时路上都是提着鞋,到了学校门口再把鞋子穿上。
生活上的贫困,磨砺的是精神上的坚韧。
1957年,18岁的李昌钰考上了海洋学院,但为了不拖累家庭,他选择到学费全免的警官学校入读。这成了他“神探”之路的起点。1959年,李昌钰以第二名优异成绩毕业于警校24期,他开始在台北警察局工作。
工作一年多,李昌钰就因为优异的表现从一个普通的员警晋升到警官,此时他不过22岁,因此也成为了台湾史上最年轻的警官之一。
1965年,李昌钰怀揣着50美金,与妻子踏上了美国的土地,开始他的求学之旅。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美国学术界兴起一门法医科学专业,也就是刑侦鉴识,是将物理学、化学、医学和生物学等科学技术应用到刑事及法庭工作上。当时,除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就只有密歇根州立大学及纽约市立大学新成立的JohnJay Col-lege开设了法庭科学专业。
如果说赴美之前李昌钰对于读什么专业还有些迷茫,此刻他终于看清了自己的内心。将科学应用到刑侦中去正是他的理想。之前在台湾当警察时,他了解到人证的供词经常是不可靠的,即使人证不是刻意做伪证,他们也有可能因为记忆的偏差而做出错误的陈述。与之相比,物证要客观可靠得多,李昌钰的理想正是将科学技术与刑事侦查相结合,提供更多有用的物证。
对于很多人来说,过了30岁还要在异国他乡从零开始,是难以想象的。可李昌钰却认为只要不畏艰难,不可能也可以变成可能。于是,1968年,已经30岁的李昌钰申请到了JohnJay College的法庭科学专业。
由于时间和金钱的双重压力,李昌钰决定要多修学分尽快毕业。一般学生每个学期选12-14个学分就已经疲于应付了,李昌钰却每个学期都要注册20多个学分。除此之外,李昌钰还要同时打三份工,白天在纽约医学院做化验员,负责验血验尿刷试管,晚上要到中餐馆去做服务生,周末再去武馆教功夫,经常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尽管如此,李昌钰依然保证了成绩全A,用两年完成了4年的大学课程,1972年成功拿到法庭科学的学士学位。
因为当时还没有法庭科学的研究生项目,他接下來选择在纽约大学的生物化学系继续深造,仅仅3年就拿到了硕士及博士学位,这在平均5年才能读完博士的美国大学算得上十分惊人了。
刑侦教授
博士毕业后,李昌钰再一次面对人生的选择。
凭借着纽约大学的博士学位,他完全可以在很多名校继续从事生化科研工作,然而因为心中一直以来的理想,他更希望能将自己的所学与刑事侦查结合,用来洗刷冤案找到真凶。
当时,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大学在招聘法庭科学助理教授,于是李昌钰当即便提出申请,从此一门心思投入到当时还很冷门的法庭科学中去。
“我的导师是一名得过诺贝尔奖的生物化学家,他希望我留在生物化学领域,可我要去做鉴识科学,他气得差点不和我讲话。”李昌钰回忆道。
进入纽黑文大学从事教学工作后,对这个带着中国口音的亚裔脸孔很不买账,但李昌钰却凭借自己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讲解,很快赢得了学生的一致认可,以致到后来其他专业的学生都来听他的课,可谓一座难求。第一年他就被评为杰出教授,三年就被晋升为终身教授。
然而李昌钰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就。想要在法庭科学领域有所发展,光在象牙塔里搞研究肯定是不够的,真实的刑侦案件才是最有效的试金石。于是李昌钰频繁与警察、检察官联系,愿意提供免费的证据鉴识服务。
当时,警察和检察官并不相信什么刑侦科学,根本没人来找李昌钰帮忙。只有那些为穷人提供免费辩护服务的律师,因为经费短缺,才会找到他。可是,李昌钰完全没有因此敷衍了事,他认真仔细地对待每一个案件,无论多脏多累,他都亲历亲为。在李昌钰的协助下,公设律师打赢了好几桩案件,李昌钰的事业也因此打开了局面。检察官和警察都开始重新认识到这位亚裔科学家,他冷清的实验室也因此变得热闹起来。
作为鉴识科学家,光技术过硬是不够的,他们往往需要到法庭上作证,现场为陪审团解释证据的来源和意义,接受对方律师的质询,所以还要思维敏捷,拥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当时,这一领域几乎都是白人男性,而美国刑事鉴识学会更是仅因为他的亚裔面孔而拒绝了李昌钰的会员申请。
面对语言和种族的双重障碍,李昌钰毫不气馁,依然相信自己能够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在李昌钰的协助下,一系列案件得到了侦破,政府终于开始认可他在法庭科学领域的实力。
1979年,李昌钰应聘担任康州刑事鉴识科学化验室总监。1年后,升任试验室主任兼首席鉴识专家,首开以科学证据将嫌犯定罪之先河,屡破奇案。不到五年,他已成为享誉全美的知名度最高的警界精英之一。当初由男厕所装修而成的简陋的刑事鉴识科学研究室,25年后由他捐出全部心血结晶,一手扩建,已发展成为拥有4千万美元的仪器设备、现代一流的、闻名于世界的一级警政机构。美国刑事鉴定学会正式颁发认证书,认定该所符合国际水准,可承办世界各国重案。这是全美当时唯一获得该学会认证的、具有国际水准的州级刑事鉴定机构。
警坛“梵高”
“刑事鉴识工作能使我回到刑事侦查第一线,实现我心中一直秉持的理想。”李昌钰表示,在他所破的大案要案中,“祖孙三代灭门”案让他记忆犹新。
李昌钰介绍,康州有个一家三口的人家,70多岁的祖母与世无争,她的儿子先天耳聋,眼睛看不见,小孙女只有7岁。一个风雨交加的周五晚上,祖孙三代被杀了,老太太被刺了30多刀,儿子中20多刀,孙女中17刀,血流成河。
这是李昌钰印象最深刻的案件,场面惨绝人寰。他与同事们首先分析凶手的作案动机,这家人没有钱、没有仇家、也没有毒品,那么到底是什么令他们遭遇灭顶之灾。
起初,警方认为是老太太的女儿和女婿干的,目的是谋夺遗产。但是李昌钰在现场发现了一块手表。回去后,在这块手表上李昌钰发现了一根毛发,经化验上面有黑人的皮肤组织。同时,李昌钰和同事们在现场发现一个很大的手印,像是黑人篮球运动员的手。
经调查,李昌钰团队发现这个地区的一所中学里的篮球助理教练是黑人,他以前是这个学校的篮球队队长,拿了全部奖学金,到西部去打球,后来因为吸毒而退回了这个小城。锁定嫌疑目标后,李昌钰和同事们又发现了一个鞋印,在附近树林中找到了吻合的鞋子,并在这个鞋子里面找到了DNA,最后将这个黑人篮球助教绳之于法。原来,那天他本来是要借电话的,后来发现老太太一个人在家里面,就起了谋财害命的邪念。
“让不能说话的人说话,替不能说话的人说话,作为一名刑侦人员,这是责任也是义务。”李昌钰表示,从事刑侦鉴识工作,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不畏艰难的工作态度,是不可能有所收获的。
投入刑事鉴识科学界以来,李昌钰共与47个国家的刑侦人员合作,参与侦办刑事案件8000余件。屡破奇案的背后,是他始终如一遵循“让证据说话,对历史负责”的执着。“现场的一根头发、一粒花粉,任何的证据都可能诉说着真相,而证人却可能对此一无所知。”
“锯木机谋杀案”、“半个指纹破30年悬案”、“辛普森涉嫌杀妻案”、“小肯尼迪强奸案”……一系列悬案要案的破获,让李昌钰在美国刑侦界名声鹊起,让全球警界记住了他的名字。
感恩家庭
在李昌钰的心里,母亲的地位永远是最重的。他说:“家对我一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世界上,我最敬佩的人,是我的母亲李王岸佛。”
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李昌钰不无感慨地说,他的成就来源于他始终相信只要不畏艰难,不可能也可以变为可能,而这正是他妈妈教给他的最宝贵的人生哲理。
“虽然母亲连中学都没有毕业,但她身上豁达乐观和坚强善良的品质却是对子女最好的教育。”在李昌钰记忆里,母亲独自抚养一大群子女,母亲自己省吃俭用,却总是乐于帮助人,对人很大方。母亲以刻苦、坚强、善良教育着子女。李昌钰记得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叮咛是:“待人要好,做事要专,少说话,多做事。”
李昌钰觉得母亲非常了不起的是,她自己虽然中学都没读完,对子女的求学上进却很在意:生活再艰难,咬着牙也要让子女多读书。李昌钰后来从警官学校毕业,成为一名巡官。母亲没有为此心满意足,她对儿子的要求是:你还要继续往上读,硕士不够,还得把博士读出来。
在母亲的教导下,家里的13个孩子个个上进好强,全部拿到了各种专业博士学位,分别在不同行业发挥自己的所长,有企业高管、律师、设计师、科研人员、教师、医师、牙医师、艺术家和证券分析师等。
除了对子女的关爱和要求,李昌钰的母亲对整个华裔族群也有着深刻的情感。在康州州长邀请李昌钰担任警政厅厅长时,李昌钰一开始非常排斥,因为他清楚这并不是他热爱的科学工作,而是需要与各方人士打交道的政治工作,李昌钰并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作秀”上。康州州长知道李昌钰是个特别孝顺的人,于是找到了李王岸佛,希望她能够说服李昌钰接受这一任命。
母亲的想法很简单,美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华裔能做到警政厅厅长这样的高官,我们做事情不能光是为自己,还要为自己的族群努力,要为未来的华裔开拓出一条路。华人在美国不只可以做象牙塔里的科學家,还可以做更有话语权的政治家。在母亲的劝说下,李昌钰最终接受了康州警政厅厅长这一职位。
在李昌钰心里,妻子和事业的地位是等同的,自己忙碌而坎坷的一生中,妻子给予的支持和鼓励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
1961年春,李昌钰在台北警察局外侨组工作时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宋妙娟。宋妙娟是在马来西亚出生长大的华侨姑娘,当时在台湾师范大学攻读教育学位,她的智慧与谈吐吸引了李昌钰。一年后,他们在台北办理了结婚手续。
婚后不久,喜欢“跋涉”的李昌钰决定去美国攻读博士。许多朋友挽留他们:“你们为什么要选择离开马来西亚?你已经是颇有影响力的报纸总编,你太太也已经升任为妇女部部长,何必去美国自讨苦吃?”但妻子给予了李昌钰很大的支持,支持他去美国。
当初,李昌钰夫妻俩住的公寓内只能放下一张床和一张书桌,这些简陋的家具都是从廉价的旧货商店里买回来的。即使这样,宋妙娟也没有一丝怨言,她节省每一分钱,用智慧把捉襟见肘的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条。
1979年,李昌钰出任康涅狄格州警政厅刑事化验室主任,是首席鉴识专家。由于工作繁忙,每天能留给妻子的时间几乎只剩下早上上班前的一点时间,对于这点时间,李昌钰说他特别珍惜。“每天早上起床后,我会一边听录音电话一边喝妻子泡的茶,接着坐在桌子前吃早餐,3分钟后在妻子的注视下离开餐桌,发动汽车准备上班。每每这时,汽车的倒车镜里会出现妻子奔跑的身影,‘你忘记带茶叶了,还有午饭……”回忆起这些时,李昌钰常会感叹:“她是我生命中的亲密伴侣,我不知道如果没有她,自己的生活会乱成什么样子。”
李昌钰有个特别的习惯,那就是破案前一定要喝一杯妻子泡的茶。妻子知道他喜欢喝乌龙茶,总是挑选上等的乌龙茶尖,还为他挑选了一套古色古香的茶具。以至于李昌钰的助手常常感叹:“做中国人真的很幸福!”
李昌钰家从来不请佣人,全是宋妙娟一人忙里忙外,“她会像称职的秘书那样,每天记录下我的电话、邮件及来函,不会出丝毫差错。如果我在家吃饭,她就亲自下厨烧菜。我和她晚饭也就只烧一道菜,过着简单快乐的平凡家居生活。”李昌钰幸福地说。
从事刑侦鉴识工作几十年,一些犯罪分子视李昌钰为眼中钉,还会威胁到他的家人,但宋妙娟从没担心过自己的安危,“我们到这个世界走了一趟,能为人类做点事情,留下些痕迹,我已经很满足了。”宋妙娟的回答曾让李昌钰感慨万千,李昌钰说:“她不仅这样说,而且经常勇敢地和我一起去现场办案,或拍照,或询问,回到家后和我讨论案情。她反应敏捷,很多时候,她的见解成了我开拓思维的出入口。”
李昌钰非常感谢妻子的支持,李昌钰形容和妻子的缘分是“半生缘,一世情”。太太不仅在事业上是他的帮手,而且为他培养了两个优秀的、事业有成的子女,儿子是美国著名的牙医,女儿是美国花旗银行前任副总裁,现为旅行者保险公司的高管。每当儿女携带家眷回家探望他们时,李昌钰形容这样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