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忆记》中的人名误译
2017-04-19赵晓晖
赵晓晖
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是美国长老会著名的传教士。他在中国度过了长达六十二年的宣教生涯(一八五○至一九一六,其中有四年不在中国)。
《花甲忆记》是他的一部回忆录,该书英文名A Cycle of Cathay or China, South and North with Personal Reminiscences,最初由美國Fleming H. Revell 公司于一八九六年出版,一八九七年再版。该书有两个中译本,一是宣统二年(一九一○)的上海广学会藏版,由丁氏本人选译、赵受恒述稿,上海商务印书馆代印。该书采用文言文,共十二章,翻译该书时,丁韪良恰好来华六十载,故名曰《花甲忆记》。由于出版于一九一○年,又增添了很多新的内容,与英文原书不完全相同,其中颇多维新变法的史料,于义和团运动记述尤详,但前期内容较简。第二个版本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二○○四年推出的全译本,由沈弘、恽文捷、郝田虎翻译,该译本沿用了原译本的正题名,又增加了一个副题,全名为《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收入周振鹤主编的“基督教传教士传记丛书”中。较之前者,该书缺少了后期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史料,但前期的内容无疑大大丰富了。笔者发现,该书有几处人名的误译。
该书在介绍丁韪良最初在宁波吸收入教的人物时谈道:“大约同一时期皈依基督教的还有谢先生和贾先生;前者是我雇来印刷汉语拼音文字的工人,后者是他的朋友。他俩对基督教都很虔诚,试图尽自己的能力过一种圣洁的生活,并且通过参加宗教仪式的实践来增进德行。”
此处两个人名,丁氏英文原文为Dzing and Zia,译者将Dzing译为谢先生,Zia译为贾先生,并在后文浓墨重彩地译介了贾先生入教艰难之事。Zia的拼法确实容易使人联想到“贾”的发音,而将Dzing译为“谢”则让人不明就里。这可能是因为丁韪良、赵受恒的译本中出现了谢某的名字,并指出他最初每日来与丁韪良辩驳,似乎坚不肯信,但后来顶住了来自母亲的强大压力,最终入教,所以译者勉强将Dzing译为谢先生,以与原译本相合。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就会知道,Zia恰恰是当时“谢”的罗马字拼写法。例如谢洪赉为Zia Hong-lai,谢扶雅留日时,族兄为其命名“乃壬”,英文名N. Z. Zia(全拼为Nai Zing Zia)均是此例。对此,王文兵在《丁韪良与中国》(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二○○八年版)一书中比较慎重,将Zia译为“谢某”,而将Dzing保持不译,并在注释中称“谢某入教的故事,《花甲忆记》中较为简略”。其实,这仅是就丁赵二人的文言文译本而言的,如果我们参考丁氏英文原书,就会发现其中叙述Zia先生的事迹十分详细,再辅以倪维思(John Livingstone Nevius,1829-1893)的著作San-Poh, or North of the Hills: a Narrative of Missionary Work in an Out-station in China(Philadelphia: Presbyterian Board of Publication,1869)以及当时差会的报告,就可以确认这个Zia先生的全名为Zia Ying-tong,Dzing的全名为Dzing Shih-nyiao或Dzing Shi-nyiao,而且在倪维思的书中对Zia的职业也有说明:
他是城中一家店铺的伙计,主要是售卖那些在偶像崇拜活动中使用的物品。他是通过一位名叫Dzing Shih-nyiao的朋友,开始熟悉基督宗教(Christian Religion)的,经常在夜间与这位朋友谈论外国人、西方国家,尤其是那些外国教师们介绍的新宗教。
在倪维思书中对于Zia艰难入教的记述与丁赵译本中对于谢先生的描述几乎完全一致,只是更加详细。沈弘译本后文中所述的所谓“贾先生”入教所受的磨难也与上述两书大同小异。由以上两条原因,我们就可以确认这个所谓的“贾先生”应是“谢先生”之误。他也不是丁韪良雇来的印刷工人,佐以谢洪赉的《名牧遗徽》、陈金镛的《中国布道近史》、谢颂羔的《春草堂杂记》等书,我们可以知道此人名谢行栋,是长老会在中国按立的第一位本土化牧师。苏精有关奥尔德赛女学的研究(苏精:《上帝的人马—十九世纪在华传教士的作为》)中提到有一个中文教师叫谢应同,如果音译对照的话,Ying-tong和“应同”相近,实则此人应该是谢行栋。Dzing Shih-nyiao则是他的朋友,曾为丁韪良充当印刷工人,当初谢行栋就是受他的影响来望教的。
事实上,早在一九八七年,王维俭在《丁韪良在宁波十年宗教活动述评》一文中就指出:“受丁韪良影响而加入教会的宁波人,据笔者接触的历史资料,有曹子鱼、路介臣、陈时尧和谢行栋等人。”并且说明,陈时尧即Dzing Shi-nyiao的音译。这可能是宁波方言的发音。田力在二○一二年的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美国长老会宁波差会在浙东地区早期活动研究(1844-1868)》中虽不知Dzing Shi-nyiao的中文名,但指出他和路介臣(Lu Kai-Dzing)是宁波差会最早的两位传道人(catechist)。
这样,我们就可以确定地说,《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一书中对上述二人的人名翻译是不准确的,应将Dzing and Zia译为“陈时尧(音译)和谢行栋”。类似的例子还有该书将路介臣误译为鲁先生,其实路介臣是丁韪良的宁波方言教师,咸丰七年(一八五七),宁波支会按立路介臣、徐见三、谢行栋三人为长老,这是基督教美国长老会传人到我国后首次立华人为长老,这份资料并不罕见,此处误译实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