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融合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

2017-04-19赵建华赵晓铭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钻石模型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赵建华++赵晓铭

摘要 产业融合发展背景下,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体现。借鉴钻石模型理论,以郑州市为例详细分析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竞争优势,从构建网络式产业空间体系、形成多维联结的产业链条、促进经营组织发育、完善公益化制度补贴4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发展策略,以促进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良性发展,推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产业融合;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策略;钻石模型;河南郑州

中图分类号 F121.3;F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247-02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luster is the embodi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to the advanced stage.Based on the theory of diamond model,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 in Zhengzhou City.It put forward four aspects of targeted development strategies,including construction of network-based industrial space system,the forma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joint industrial chain,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organization and the improve the system of public welfare subsidies,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luster,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Key words industrial convergence;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luster;development strategy;dianmond model;Zhengzhou Henan

新世紀以来,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传统产业格局,农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郑州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有一定的基础。但整体来看,郑州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集聚度不高、特色不突出,存在较多问题与不足。本文借鉴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对郑州市农业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及建议。

1 国内外农业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及实践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提出[1]。钻石模型是基于此提出的重要理论,在大型产业集聚区的研究与实践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农业产业集群是新出现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2]。美国“南部增长委员会”Cliton等把扩大产业集聚的影响力作为美国农村美好发展的6项支柱策略之一[3]。

从国际范围看,农业产业集聚是发达国家农村产业化进程的常见现象,能发挥集聚效应。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华盛顿州、密西西北州等多数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各类特色产业集群,如自然资源依赖型、高科技研发型、加工制造型及休闲服务型等[4]。

国内学者对于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虽然刚起步,但对农业融合的发展却早有研究。包永江、于静涛等学者早在1980年就开始关注城郊农业的发展研究[5]。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多年关注现代农业发展。不少学者从农业经济与管理角度提出现代农业的发展策略[6]。我国农业领域的农区产业集聚区、农业产业区、农业经济区、都市农业综合区等概念可以理解为是不同规模等级的农业产业集聚的一种形式。

2 运用“钻石模型”对郑州市农业竞争力的分析

迈克尔·波特提出的钻石模型是一个双向强化的系统(图1),各要素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集中作用于某一产业集群,使之获得竞争优势和价值增值,而且竞争优势将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1]。

本文借鉴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分析郑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竞争要素特征,揭示郑州现代农业集群发展的竞争优势及不足。

2.1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以人为创造要素为主的高级生产要素和以人口为主、气候、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的初级生产要素。高级要素对产业的创新驱动阶段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7]。初级要素能够提供初始竞争优势,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条件之一。

2.1.1 初级要素。郑州市地处黄淮平原,属北温带季风性气候。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地下水源丰富、无霜期长。既有绵亘的山地,又有波状起伏的丘陵,还有宽广平阔的平原[8],农林牧渔因地制宜,特色鲜明。郑州市主要优势耕地集中分布在市区北部的惠济区花园口镇、古荥镇等,市域南部的新密市、东部中牟县、西部荥阳市。一般以芝麻、烟叶、花生、大豆、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多属于一年两作的典型北方农业村。特色农产品主要有河阴石榴、黄河鲤鱼、新密金银花、中牟西瓜和大蒜等主导产业。

2.1.2 高级要素。郑州市地处中原腹地,区位条件优越,对外交通便利。发达的交通条件为郑州市农业的运输流通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基础。郑州市科研机构和高校集中,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和人力支撑。2015年,郑州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约20人,农业科技贡献率为61%[9],远低于发达国家40人、70%~80%的平均数值。农业就业人员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从业种类受限,缺少高素质人才。高级要素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2 市场需求

内部市场需求对国内产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7],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2.2.1 对农业生产的需求。黄宗智等认为中国农业正在发生一场“隐性农业革命”。居民粮食∶蔬菜∶肉类的食品消费结构比值由以往的8∶1∶1向4∶3∶3转变[10]。2015年,郑州城市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消费结构中粮食、蔬菜、肉类支出比接近1.0∶1.0∶1.5。居民对绿色无公害、有机健康等高价值农产品需求不断高涨。郑州市农产品无公害和标准化基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0.8%[9]。

2.2.2 对农业社会和生态价值的需求。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逐渐增强,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过渡。农业观光、休闲、养老、参与、体验等功能需求更为凸显。现代农业可以产生社会稳定、休闲教育、文化回归、公众交往的良性社会文化效应[11],满足人们对农业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需求。

2.3 相关支持产业

相关产业的支持是产业融合发展下新型业态发展的支撑基础。凭借农业种植优势和交通优势,郑州市农产品加工流通行业发展位居全国前列。但总体农产品自给率不高,农副产品转化率低、流通损耗大,产品转化率只有25%,较全国水平约低5个百分点[9]。休闲农业雷同趋势明显,缺少创新。农产品批发市场缺少产地性,对本地经济带动有限,知名品牌尚有待培育。农业加工流通产业链条的利益联结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2.4 市场主体、经营战略与竞争

市场经济初期,农村“能人”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带领及示范作用。在“能人效应”带动下,涌现出“好想你”枣业、“三全”食品等全国知名品牌。

目前,农业龙头企业逐年递增,初步形成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类企业为主体的生产组织形式。通过“农业科技园区+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农户+基地”等各种方式,初步形成饲料加工、面粉加工、速冻食品产业链,涌现出了郑州毛庄、河南雏鹰、郑州润嘉、河南奥星等出口创汇型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5 机会和政府作用

此外,机遇与政府是4个关键因素以外竞争优势的辅助因素,不起决定性作用。未来将按照产业融合的战略路径,打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区,规划形成现代农业产业圈和都市观光休闲农业圈2个圈层,促进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积聚,带动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

河南省提出“走不牺牲农业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政府通过制定条例、给予补贴、颁布标准等政策措施创造稳定的经济环境。政府在制度安排、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引导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郑州市农业的竞争优势在于综合交通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多样的农业资源等生产要素和市场高层次需求的2项基础优势上,但劳动力、相关产业及经营组织等高级因素推动力不强,尤其缺乏知识吸收和创新能力。同时,在当前新的市场机遇条件下,政府的引导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3 郑州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策略

运用钻石模型理论分析可知,郑州市农业竞争优势的培育重点在于知识吸收和創新能力。据此,本文从产业空间布局、技术创新、经营组织、制度保障4个方面提出郑州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策略。

3.1 优化集群空间布局,构建网络化产业空间体系

郑州市应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加快农业纵向产业环节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渗透;通过品牌化经营,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集群,呈都市观光休闲农业圈和现代农业产业圈圈层式布局,主要集中在西部山地的林果养殖业区、北部沿黄畜牧区、东部平原种植业区;重点发展农旅型、农工贸型、农工型等多种形式农业产业集群。

通过城郊范围内的农业产业集群的示范和辐射效应,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带动周边县市的农业发展,形成城乡经济良性增长边界[12]。

3.2 注重知识创新,推进产业链条多维联结发展

优化要素资源,资源初级优势转向竞争高级优势,比较优势升级为竞争优势。通过农业科技、农业经营管理等农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激发农民的创新能力,创建激励机制,鼓励农民自身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树立市场服务意识和旅游服务意识,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通过“种植示范+加工生产+商贸会展+研发培训+质量检测+旅游休闲”一体化,形成农业产业链条的多维联结,推进农业经济的持续繁荣。

3.3 协调多方利益,促进经营组织发育

在郑州市这样的中部欠发达城市,政府引导下企业经营农户参与的模式是现代农业多功能发展比较适宜的途径。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引导有着先决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政府、社区、企业、个人各种社会资本与社会力量的参加与合作,共同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创建大型龙头企业领办村委员与村民参与的合作组织

和行业协会,形成农村新型基层组织,将分散的农业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经营。在政府的引导下,逐步实现行业自治与互助,通过多方共同利益的确立,促进农村地区产业良性发展[1]。

3.4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政府的财政补贴实力薄弱,以公益性补贴的方式构建城乡补充机制是我国政府干预过程中切合实际的操作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通过政府干预维护市场运转,借助市场调节机制共同构建一个产权明确、低成本运行的市场服务体系[12-13]。政府应鼓励农村土地向规模种植大户和休闲观光农业项目集中,助推土地流转[14-15]。同时,从资源利用与保护、食品安全、专门行业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定制约和全面的管理,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4 参考文献

[1] 梁伟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分析:一个产业融合理论的解释框架[J].求实,2010(3):69-73.

[2] CLINTON J,CON W C,DORON S,et al.The New Architecture of RuraI Prosperity[M].Research Triangle Park,NC:Southern Growth Policies Bo-ard,2005.

[3] 柳士双.珠三角农村地区产业集聚的空间公共政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4] 包永江.论城郊型农业的现代化建设[J].天津经济,2000(5):39-43.

[5] 杨爱荣,冷传明.基于网络系统的欠发达农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以河南孟州桑坡村皮毛加工产业集群为例[J].兰州学刊,2010(10):87-90.

[6] 陈卫平,朱述斌.国外竞争力理论的新发展: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的缺陷与改进[J].国际经贸探索,2002(3):2-6.

[7] 张来友.郑州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94:32.

[8] 郑州市统计局.郑州市统计年鉴[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2015.

[9] 黄宗智.中国乡村研究:第八辑[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10] 黄文芳.大城市郊区农村的价值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5.

[11] 赵建华,田银生,屈寒飞.农业多元价值导向下城乡结合部产业空间发展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14(5):15-21.

[12] 王曙光.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与农村经济转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12-117.

[13] 黎莉莉,皮竟,胡晓群.重庆三峡库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446-4448.

[14] 郎付山.河南省培育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集群问题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2):125-130.

[15] 李铜山,王增廷.区域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综合效应与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区域经济评论,2013(6):78-83.

猜你喜欢

钻石模型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竞争力探讨
中国设计产业竞争优势研究
我国技术标准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