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震对于文物保存的影响探究

2017-04-19周贝

魅力中国 2016年21期
关键词:海啸文物

摘 要:我国的文物保存现状不容乐观,文物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保存难度较大,其中,地震对于文物的破坏很大,尤其是对于建筑类文物。本文通过对文物保存的现状、地震对文物的影响及保护措施的分析,力求为文物保护提供思路。

关键词:地震 文物 保护措施

1 、文物保存的现状

我国文物历经过时光的洗礼,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遗存,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物品,以不同的形式保存和传留至今,品类庞杂,内容广泛。时代或年代不同,质地不一,种类众多,功能各异.仅以质地而言,就有石器、玉器、陶器、铜器、铁器、瓷器、骨角牙器等:按时代对中国文物分类,总的可分为古代文物和近现代文物。文物受到了多次的劫难,文物作为传承历史的重要符号,经受了时问、环境、人为等因素的影嫡.文物面临着现实的考验。有些地方热衷于争当历史名城,但真正的动机却在引资招商,并不把文物保护放在心上。文物还面临着自然环境的恶化所导致的一些破坏,如酸雨、地震、空气污染等,尤其是地震,对于文物有着直接而严重的破坏作用,汶川大地震中文物的破坏情况很多人还记忆犹新,因此,对于地震中文物的保护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许多文物的历史价值,凭今天的水平还难以认识,只能留给子孙后代去解决。

2、地震的产生与作用

地震是地球表面的震动,是由于地球岩石圈中能量的突然释放而产生的,从而产生地震波。地震的范围可以从很小的地方产生,以至于很多人没有感到这样的破坏力足以让人们和整个城市一起毁灭。一个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经历的地震的频率、类型和大小。国家地震观测站报道的地震,在震级大于5级的地震时,需要用里氏震级来表示。里氏震级尺度在其有效范围上和一般的震级是数值上相似的。3级或3级以下的地震大部分是无法察觉的或者很弱的,根据其深度来看,7级以上的地震可能会对较大的地区造成严重的破坏。历史时期最大的地震震级略高于9级,尽管可能的幅度没有被测量清楚。振动强度是在改良的刻度上测量的,在其他情况一样时,地震越浅,造成的结构破坏越大。在地球表面,地震通过地面的震动和移动而表现出来。当大地震的中心位于海上时,海底可能被充分移动以引起海啸。地震还可以触发滑坡,偶尔发生火山活动。地震主要是由地质断层破裂引起的,可能还由其他事件引起,例如火山活动、滑坡、地雷爆炸和核试验。初始破裂的地震点称为其焦点或震源,震中是位于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点。四川大地震的震中汶川县的一些古建筑位于震中,被彻底毁坏,损失巨大。

都江堰附近的很多古建筑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其中包括初建于南北朝重建于清代,纪念都江堰开凿者李冰及其子二郎的祀庙。汶川地震发生后,这座建于山坡上的古庙宇随山体滑坡毁于一旦。另外,都江堰景区内绝大多数古建筑都遭到严重损毁。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山上分布大小道观约百余座,地震后,青城山道教古建筑群严重受损,屋脊、屋面全部毀坏,大部分古建筑倾斜,部分垮塌。其中,伏龙观屋脊坍塌成为危房,上清宫、天师洞也受损。李白故居在地震中房屋全部被拉裂,部分垮塌,李白故居陇西院山门完全坍塌。连日的余震造成江油市内清代建筑几乎全部倒塌,最重要的文物陇西院照壁、粉竹楼照壁和太白祠偏殿全部垮塌。

3、地震对于文物保存的影响

3.1 文物结构破坏

振动和地面破裂是地震产生的主要影响,主要是对文物结构和其他刚性结构造成或多或少的严重损坏。局部影响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地震震级和到震中距离以及局部地质和地貌条件的复杂组合,因为这些条件可以放大或减少波传播。地震动可以由地面加速度来确定。即使是 低强度地震,具体的局部地质、地貌和地质结构特征也可能在地表上引起大幅度的改变,这种效应称为位点或局部扩增。这主要是由于地震运动从硬的深层土壤转移到软的浅表土层以及由于沉积物的典型的几何排布引起的地震能量聚焦的影响,对于建筑类文物的破坏较为严重。地面断裂是地球表面沿着断层轨迹的可见断裂和位移,在大地震的情况下可能是几米的数量级。地面破裂是大型工程结构(如大坝、桥梁和核电站)的主要风险,对于建筑文物来说,影响也是很大的,需要仔细地绘制现有断层以确定在最近的地震周期内可能断裂地表的任何断层,从而对于文物下一步可能遇到的风险做出预警。

3.2 文物火灾与水土流失

地震以及严重的暴风雨、火山活动、沿海波浪都可能导致山坡不稳定,导致滑坡,这是一个重大的地质灾害。当工作人员进行抢救时,滑坡危险可能持续很久。地震还可能会因电力或天然气管线破损而受到火灾,在输气管断裂和压力减小的情况下,一旦开始火灾,就可能难以阻止火灾蔓延。例如,1906年旧金山地震造成的火灾死亡人数和破坏多于地震本身。当由于震动而发生水饱和的颗粒物质(如沙子)暂时失去强度并从固体转变为液体时,发生土壤液化,容易形成沼泽等使得文物下陷消失,土壤液化可能导致像建筑文物和桥梁这样的刚性结构倾斜或沉入液化沉积物。

3.3 洪水与海啸

洪水是到达土地的大量水的溢出,洪水通常发生在诸如河流或湖泊之类的水体内的水体积超过地层总能力的情况下,如果大坝受损,洪水可能是地震的次要影响。地震可能导致山体水坝流失,造成洪水。海啸是由大量水分突然或突然移动而造成的波浪,在开放的海洋中,波峰之间的距离可以超过100公里,波浪时间可以从五分钟到一小时不等。这样的海啸每小时行驶600-800公里,具体速度取决于水深。地震或潜艇滑坡造成的大浪可能会在数分钟内超越附近的沿海地区。 海啸也可以在开放的海洋上行驶数千公里,并在发生地震之后的几个小时内遭到破坏。通常,在里氏7.5级以下的地震不会造成海啸,尽管有些情况已经被记录下来,大多数破坏性海啸是由7.5级以上的地震引起的。地震和海啸对于文物的影响是致命的,在2004年印尼海啸中,大量的建筑遭到严重的破坏,博物馆内的文物部分消失,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4、文物的保护措施及前景

进行科学合理文物选址。对于在博物馆中保存的文物,应当在建立博物馆时就进行合理的选址,远离地震带和可能受到地震影响产生次生灾难的地方,对于已发掘保存的文物主要做好环境方面的保护工作,定期维修保养,这类文物受到地震的影响较小。

加强文物信息的获取与控制。主要用到GIS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被设计为捕获、存储、操纵、分析、管理和呈现空间或地理数据的系统。GIS有时用于地理信息科学,指的是研究地理信息系统的学科,是地理信息学广泛的学科内的一个大领域。GIS系统可以把文物的实际位置进行分析与管理。我国的文物位置可以被探测和记录以及用此系统分别表示出经度/纬度和高度的xy和z坐标。所有基于文物的空间位置和范围参考应该彼此相关,并且最终到达真实物理位置或范围,GIS的这一关键特征已经开始开启科学探索的新途径,有助于进行文物信息的控制与管理。

加强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文物保护,对于对文物科学合理地研究与存放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逢睿,肖碧.甘肃北石窟寺第165窟岩体稳定性分析研究[J].敦煌研究.2011(06)

[2]黄继忠,袁道先,万力,阎宏彬.水岩作用对云冈石窟石雕风化破坏的化学效应研究[J].敦煌研究.2010(06)

[3]田小甫,孙进忠,柳亚千.晋阳大佛边坡岩体风化分级研究[J].地质与勘探.2010(04)

作者简介:

姓名:周贝,身份证号410702199112129529,出生年月:1991.12.12

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精确到市):河南新乡,研究方向:考古文物博物馆历史。

猜你喜欢

海啸文物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连续的海啸
引发海啸(下)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