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界首市玉米苗情监测情况分析
2017-04-19许志红李华
许志红++李华
摘要 对界首市主推玉米品种、不同播期以及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种植表现进行全生育期监测,全面了解品种、播期、土壤、施肥等对界首市玉米生产的影响,以期为指导大田生产提供依据。
关键词 玉米;苗情;监测;全生育期;安徽界首;2016年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061-02
为抓好玉米生产,落实玉米高产创建项目,根据省农委玉米苗情监测方案的要求,对界首市4个主推玉米品种进行全生育期监测,为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玉米苗情监测情况总结如下。
1 监测点基本情况
一是砖集姜洼点。该监测点为砂礓黑土类型的代表。品种为金秋119,前茬作物为小麦,6月10日种肥同播,秸秆还田量为3 000 kg/hm2,施商品有机肥1 500 kg/hm2(有机质≥45%)、纯氮210 kg/hm2、五氧化二磷67.5 kg/hm2、氧化钾67.5 kg/hm2。二是田营李庄点。该监测点为两合土类型的代表。品种为华皖267,前茬作物为小麦,6月10日种肥同播,秸秆还田量为3 000 kg/hm2,施商品有机肥1 500 kg/hm2(有机质≥45%)、纯氮225 kg/hm2、五氧化二磷37.5 kg/hm2、氧化钾37.5 kg/hm2。三是光武大卢点。该监测点为於土类型的代表。品种为庐玉9105,前茬作物为小麦,6月12日种肥同播,秸秆还田量为3 000 kg/hm2,施商品有机肥1 500 kg/hm2(有机质≥45%)、纯氮225 kg/hm2、五氧化二磷37.5 kg/hm2、氧化钾37.5 kg/hm2。四是光武刘桥点。该监测点为於土类型的代表。品种为华皖267,前茬作物为小麦,6月9日种肥同播种,秸秆还田量为3 000 kg/hm2,施商品有机肥1 500 kg/hm2(有机质 ≥45%)、纯氮225 kg/hm2、五氧化二磷37.5 kg/hm2、氧化钾37.5 kg/hm2。
2 各生育期基本情况
2016年度界首市4个玉米苗情监测点玉米的物候期及生育期监测记载见表1。
3 全市苗情评价基本情况
界首市2016年玉米种植面积为2.87万hm2,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的一类苗面积均占80%以上(表2),针对苗情评价提出相应的田管意见。拔节期注意喷施药剂防治粘虫、螟虫等,注意防旱排涝。在玉米11~12片叶时,开始追施攻穗肥[1],施尿素225~300 kg/hm2。大喇叭口期结合叶面喷肥防治病虫害,可用尿素7.5~10.5 kg/hm2+磷酸二氢钾3 kg/hm2,兑水750~1 500 kg/hm2,再加入杀虫剂和杀菌剂兼防治粘虫、蚜虫、玉米螟、叶斑病、褐斑病、青枯病、锈病等。吐丝期:局部地区(面积很小)出现干旱,6月5—10日播种的田块,抽雄—吐丝期遇到高温热害,部分田块的玉米出现缺粒现象。在雌穗3%~5%吐丝时追施攻粒肥[2],追施尿素150 kg/hm2左右,高产田可追施尿素225 kg/hm2左右;8:00—10:00采取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玉米结实率[3];授粉结束后可以采取隔株或隔行方式去雄,减少养分消耗;清除田间空秆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综合防治后期病虫害。
4 监测点以及全市的测产情况
于收获期时4个监测点玉米进行测产,测产结果见表3。将4个监测点划分为好、中、差3个类型,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百粒重等产量构成性状,并计算折合单位面积产量,结果见表4。
5 玉米生产的特点
5.1 播期早而集中
2016年界首市夏玉米总播种面积为2.87万hm2,6月5日前 播种的有2 666.67 hm2,5—10日播种的有2万hm2, 11—16日播种的有0.6万hm2。
5.2 播种后出苗率低
2015年全市平均种植密度为68 385株/hm2,2016年全市平均种植密度为54 015株/hm2,比上一年栽培密度要小。
5.3 三要素“两减一增”
2015年界首市玉米穗数达59 009.7穗/hm2、穗粒数497.93粒、百粒重34 g。2016年穗数达54 777穗/hm2、穗粒数463.8粒、百粒重34.2 g。出现“两减一增”,即穗数减少4 232.7穗/hm2,穗粒数减少34.13粒,百粒重增加0.2 g。
6 玉米生产的实绩
2016年界首市玉米总播种面积2.87万hm2。据农技推广中心测产调查,全市玉米平均产量7 386.60 kg/hm2,总产21.17万t,与2015年玉米产量8 491.50 kg/hm2相比,减少1 104.9 kg/hm2,减幅15.0%;2015年3万hm2玉米总产25.47万t,2016年总产减少4.3万t,减幅16.8%。
7 减产主要原因分析
一是麦收期间雨水丰沛。为了抢收抢种,土壤碾压板结,播后出苗不整齐,缺苗断垄严重。二是开花授粉期间遇到高温热害。6月5—13日播种的玉米,开花授粉期是7月25日至8月2日,与界首市7月22日至8月1日的高温相遇,高温热害导致果穗出现缺粒不结籽现象,造成减产[4]。据调查,全市果穗粒数较2015年少34.13粒。三是玉米灌浆期持续干旱。根据土壤墒情监测数据看,灌浆期(8月5日至9月21日)0~20 cm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是56.1%。
8 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为切实做好玉米苗情监测工作,市农技推广中心成立了以中心主任为组长的玉米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组织人员、车辆安排。同时设立了A-B岗,确保苗情监测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制定苗情监测工作方案。三是合理布局监测地点。根据界首市的地理位置、生产条件、土壤类型、播种面积、品种使用、产量水平,合理布局情况设4个监测地点。四是定点、定时、定人监测,確保监测结果及时上报。五是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写苗情简报,提出下一步田管意见。六是写工作总结,及时上报。
9 参考文献
[1] 王秀杰.玉米苗期和穗期的管理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1(5):24.
[2] 张守林,王要闯,戚廷香,等.黄淮海地区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09,25(14):130-133.
[3] 陈建军.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6(17):82.
[4] 王文彬,杨力,李长亚,等.高温热害对夏玉米生产的影响[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