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宣宗初年李德裕被贬原因初探

2017-04-19程千懿

青年文学家 2017年9期
关键词:唐宣宗李德裕宦官

程千懿

摘 要:本文通过解析史料,从唐宣宗的忌惮、宦官集团的排斥和官员中以牛党成员为主的敌对势力的打击三个方面分析了李德裕被贬谪至死的原因。

关键词:李德裕;唐宣宗;宦官;牛李党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04

晚唐名臣李德裕以其卓越政绩及“牛李党争”而广为后人所知。他曾于唐文宗和唐武宗时两任宰相,并于武宗会昌年间 “当国凡六年,方用兵时,决策制胜,它相无与,顾威名独重于时。”[1]因功勋卓著而获封太尉、卫国公等殊荣。这样一位有大功于国的名相忠臣,却在会昌六年唐武宗驾崩后屡遭贬谪,直至唐宣宗大中三年穷病交加、卒于崖州司户参军任上,令时人及后世感叹不已。对于李德裕其人,前人多有研究,成果颇丰,但对于其迅速被贬、死不得所的原因则少有系统的论述。

一、李德裕生平简述

李德裕初名缄,字文饶,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之子。“幼有壮志,苦心力学,犹精西汉书、左氏春秋。耻与诸生从乡赋,不喜科试。”[2]初荫补校书郎,后因其父李吉甫居相位,避嫌辞校书郎之职,出外为方镇幕府从事。三十四岁时“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学士。帝在东宫,素闻吉甫之名,既见德裕,尤重之。”[3]李德裕得穆宗信任,又任屯田员外郎、考功郎中等,与同为翰林学士的元稹、李绅相善,时称“三俊”。穆宗长庆二年历任翰林学士承旨、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政声颇佳。同年九月因受李逢吉排挤,出为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在浙西一任八年,任内注意于改革旧俗、破除迷信,并常上书劝谏言事。唐文宗大和三年、李德裕四十三岁时由浙西观察使入朝为兵部侍郎,因李宗闵排挤而未能拜相,出为义成节度使。大和四年十二月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此时西川刚与南诏战罢,破败不堪。李德裕巩固边防,精简、训练士卒,修理兵器,改进交通运输,向南诏要回被俘民众、工匠、僧道等四千人归成都,招降吐蕃维州守将,改革旧俗、抑制浮屠等,治蜀政绩上佳。文宗大和七年入相,深得忠良之心。李德裕改革旧制,任用贤良、破除朋党;改革科举制度,改试诗赋为经义,以变进士浮薄之风;罢除进士名单先呈宰相以定取舍的旧例,以抑朋党等。后因得罪文宗宠臣李训、郑注而罢相,改任兵部尚书。大和八年十一月被李宗闵等排斥而复任浙西观察使。大和九年又因李宗闵、李训、郑注及宦官合谋陷害而被贬为袁州刺史,不久更贬为袁州长史。文宗开成元年三月改任滁州刺史,七月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十一月再任浙西观察使。开成二年任淮南节度使。开成五年文宗卒,武宗即位,五十四岁的李德裕被召入朝并拜相,进入其功业最辉煌的阶段。开成五年及武宗会昌年间,李德裕深得武宗倚重,锐意改革旧制、振兴国家。此时国家多事,李德裕得以大展身手:收服跋扈已久的幽州;打败回鹘乌介部入侵;讨平泽潞刘稹、太原杨弁叛乱;继续改革科举制,取消录取名额限制,重申废除进士名单先呈宰相以定取舍的旧例,禁止进士登第后聚集宴会、参谒座主以结朋党;辅助武宗灭佛;设立备边库以应西北、西南军事需要;裁汰冗滥官员;削弱宦官权力等等。“自开成五年冬回纥至天德,至会昌四年八月平泽潞,首尾五年,其筹度机宜,选用将帅,军中书诏,奏请云和,起草指蹤,皆独决于德裕,诸相无预焉。以功兼守太尉,进封卫国公,三千户。”[4](此处疑应为二千户,《旧唐书》有误。)李德裕以其功业而威震天下。會昌六年,武宗因服食丹药而卒,宣宗即位,李德裕随即被贬。会昌六年四月,“以特进、守太尉、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上柱国、卫国公、食邑二千户李德裕检校太尉、同平章事、江陵尹、荆南节度使。”[5]大中元年二月,白敏中指使其党李咸论德裕执政时阴事,“以检校太尉、东都留守李德裕为太子少保,分司东都。”[6]大中元年七月,“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卫国公李德裕为人所讼,贬潮州司马员外司同正员。”[7]大中二年九月,又贬为崖州司户参军。大中三年十二月李德裕卒于崖州,年六十三。大中六年得以归葬洛阳。“懿宗时,诏追复德裕太子少保、卫国公,赠尚书左仆射,距其没十年。”[8]

二、李德裕被贬原因

李德裕于武宗在位期间功勋卓异,使唐室几于复兴,却在武宗死后不久得到个被贬海岛、穷困而死、死后几年才得归葬的结果,其反差之大令人惊叹。“德裕秉权日久,位重有功,众不谓其遽罢,闻之莫不惊骇。”[9]研读史料并结合前人观点,其被贬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唐宣宗的忌惮、宦官集团的排斥、官僚集团中的反对者的打击报复等。

1、唐宣宗对李德裕的忌惮

唐宣宗原名怡,后改名忱,为唐宪宗第十三子,唐穆宗之弟,敬、文、武三帝之叔。原为光王,会昌六年武宗驾崩,宦官集团认为他能力平庸、易于控制而矫诏立其为皇太叔、即皇帝位。但其实此人一直韬光养晦、示弱于人,即位后方显露真实能力。宣宗忌惮李德裕,原因有二:

其一,宣宗仍是光王时曾因出身微贱且“不慧”而屡受文宗、武宗等戏弄,对他们甚为愤恨。

“帝外晦而內朗,严重寡言,视瞻特异。幼时宫中以为不慧……历大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文宗、武宗幸十六宅宴集,强诱其言,以为戏劇,谓之‘光叔。武宗气豪,尤不为礼。”[10]

而李德裕历仕穆、敬、文、武四朝,尤其在武宗朝深受信任、久任宰相而功勋卓著 ,宣宗恨屋及乌,即位后旋即罢黜李德裕就在所难免。

“丁卯,宣宗即位。宣宗素恶李德裕之专,即位之日,德裕奉册;既罢,谓左右曰:‘适近我者非太尉邪?每顾我,使我毛发洒淅。”[11] “壬申,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德裕同平章事,充荆南节度使。”[12]

其二,宣宗出身卑微、得位不正,恐李德裕威胁其皇位,因此将其迅速贬黜。

宣宗母郑太后本姓尔朱氏,为宪宗时叛臣李锜侍妾,李锜败后,尔朱氏被没入掖庭,成为穆宗生母郭后侍女,后为宪宗所幸而生宣宗。胡女之子、叛臣侍妾之后,又为宪宗幼子,故宣宗出身低微。穆宗一系被视为皇室正统,武宗驾崩后又留有四个皇子,正常情况下宣宗本无机会登上皇位,却因宦官矫诏拥立而即位大统,因此得位不正。

猜你喜欢

唐宣宗李德裕宦官
责人与恕己
清朝才称宦官为太监
责人与恕己
南京三座明代宦官墓的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大咖衰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他是唯一的状元驸马
刚者李德裕
责人与恕己
谈我演《名相李德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