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浅析

2017-04-19王玥李焕赖媛媛

财税月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乡村规划民俗旅游发展模式

王玥 李焕 赖媛媛

摘 要 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是近年关中地区颇受欢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凭借着其独具特色的关中民俗文化体验活动,袁家村成功吸引了众多游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文结合袁家村的发展现状及规划,对其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模式进行分析总结,旨在为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提供有益的模式参考。

关键词 袁家村;民俗旅游;乡村规划;发展模式

一、袁家村民俗旅游发展现状及规划

袁家村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毗邻312国道、银武高速、陇海铁路,交通十分便利,是热门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袁家村周边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自2007年开始开发关中印象体验地,现已成为国家3A级景区,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袁家村以西安、咸阳市民为主要客源进行设计规划,确立了以关中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主题,分旅游项目和景观设计两大部分进行主题营造。在旅游项目上策划出体现关中生产生活方式的作坊参与性活动,体现关中饮食文化的饮食商贸活动、展示仿古乡村院落风貌的农家乐体验活动,以及展现田园风光的果园采摘、烧烤垂钓等休闲活动;在景观规划设计上则根据旅游项目建设出明清风格的古民居建筑、街市、农家院落以及充满乡土特色的活动场所。

二、袁家村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

袁家村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属于以游客参与民俗活动为主,兼有旅游产品开发的混合模式。关中民居、关中小吃、关中民间艺术作为袁家村民俗文化三大符号,在关中印象体验地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古色古香的民间作坊为窗口将文化旅游产品销售给游客。在动态模式下游客参与到各项民俗活动中,加深了游客印象,提升了旅游产品的附加价值。

三、袁家村民俗文化旅游管理模式

(一)自主经营管理型模式

袁家村的管理模式属于自主经营中的村集体组织全体村民参与开发的模式,由村委领导,村民自发组建,民主管理,共同投资,共同收益。同时村民们共同讨论发展目标,制定管理规定,规范经营行为。

(二)自主经营管理型模式优点分析

集体开发模式避免了无序竞争的情况,在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等方面具有优势。该模式可以避免政府的行政干预,也可以避免乡村旅游的大部分利润被外来企业攫取。其优势可总结为以下三点:

(1)使当地居民掌握旅游资源管理权、使用权和参与主动权,避免了无序竞争的情况发生;

(2)避免乡村旅游的大部分利润被外来企业攫取;

(3)该模式有利于袁家村进行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

(三)自主经营管理型模式缺点分析

乡村旅游自主经营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如高成本低回报,缺乏经营技能等。乡村个体经营大多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乡村旅游开发需要较大资金,而回报则相对较低。同时,村民在市场推广和服务管理方面较弱,而且经常缺乏有效管理,经营户之间由于客源、公共物品使用等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矛盾。而且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和经营者的日益增多,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受乡村旅游资源以及经营者自身经营观念、经济实力等方面的影响,面对竞争可能会出现无力应对的局面,或者是采取恶性压价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从而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整体发展。乡村集体组织主导型制度模式要高效运行,有许多比较苛刻的先决条件。其缺点可总结为以下两点:

(1)易出现经营户之间恶性竞争事件发生,影响区域整体发展;

(2)实际操作中缺乏科学组织和管理。

四、基于和谐理论改良自主经营管理型模式

乡村旅游不仅要保证整体发展,保证居民的受益,也要兼顾生态、社会各方面的问题。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有的外来投资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不惜以牺牲环境资源的持续价值为代价。而旅游区居民则在获得一定经济收益的同时,更多承担了由于环境的急剧恶化而产生的巨大环境代价,其生活质量并未得到实质提高;另一方面,自主经营管理型模式本身存在弊端,在袁家村附近村落的对比调查中可以发现,经营户之间由于客源、公共物品使用等问题频繁产生矛盾,甚至采取恶性压价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严重影响了旅游品质和整体发展。因此,和谐理论在乡村旅游中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

经过分析可知,袁家村能够不受这些弊端影响繁荣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关键就在于和谐理论的指导。袁家村村里门面房的租金全免,相关手续请工商税务局上门为村民办理。集体定价、集体购买物资、集体分配物资,这种类似于“计划经济”的发展政策对于内部公平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村委对村民及时地进行思想教育以提高村民的觉悟,也促使袁家村实现和谐发展。

五、发展模式升级对策

(一)“农业+旅游”土地利用模式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农业用地和旅游用地的分配不合理会造成村民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整体发展。在袁家村,大部分村民已将工作重心放在旅游业上,但仍有3%~4%的村民以务农为主。因此,在土地安排上可采取了“向旅游项目倾斜”的策略,在土地使用上采取“荒地荒坡发展旅游业”的方式,推出“观光农业”的新项目。这样既能使旅游用地不受影响,又可使务农的村民收益增加。

(二)“区域特色文化”经营模式

对区域特色文化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评价,对于建立乡村旅游经营机制十分重。通过对特色文化进行分析,把握区域文化个性、特质,以及这种文化特质与所要开展的乡村旅游活动之间的契合关系,就能在乡村旅游经营机制建立中精确呈现区域文化优势。袁家村紧紧结合关中民俗文化而制定经营模式,使其旅游项目更具文化竞争力,走出了一条特色民俗文化旅游之路。

参考文献:

[1]郑鑫,邸芃.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解析[J].新西部.2010(7).

[2]黨红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模式探析[J].济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18).

[3]韦瑾,薛东前.乡村旅游经济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0(4).

作者简介:

王玥(1994-),女,陕西渭南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本科生。

李焕(1993-),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

赖媛媛(1992-),女,四川达州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乡村规划民俗旅游发展模式
城乡制度变革背景下的乡村规划理论与实践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召开乡村规划专家研讨会
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昌平区民俗旅游持续增长
别让乡村规划变成简单的山寨城市规划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西安市智慧民俗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