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后移技术对灵川县水稻产量与经济性状的影响
2017-04-19俸贵泽蒋立梅侯素琼
俸贵泽++蒋立梅++侯素琼
摘要 为探索灵川县氮肥后移技术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引导农民科学用肥,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在各肥料元素总量一定的情况下,调整氮肥的施用时间,观察其对水稻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灵川县传统施肥模式的基础上,将10%的氮肥调到幼穗分化Ⅲ~Ⅳ期施用,对水稻有增产效果,平均产量为8 166.67 kg/hm2,较常规施肥对照处理高500 kg/hm2,增幅6.52%。
关键词 氮肥后移;水稻;产量;经济性状;广西灵川
中图分类号 S511;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002-02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backward technology on the rice production in Lingchuan County,guide farmers to apply fertilizer scientifically,the field trials were conduc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fertilization model,turning 10% nitrogen to the young ear differentiation Ⅲ~Ⅳ could increased yield,the average yield was 8 166.67 kg/hm2.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its yield increased by 500 kg/hm2,increased rate of 6.52%.
Key words nitrogen fertilizer backward;rice;yield;economic characters;Lingchuan Guangxi
农业科学研究表明,水稻所需营养的2/3靠地力提供[1],当土壤中养分不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求时,需靠施肥来补充[2]。在生产上,氮肥投入是保障水稻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氮肥的不恰当施用又会制约水稻的高产,同时造成浪费[3]。大量研究表明,适当的氮肥后移可以提高水稻产量[4]。林敬智研究表明,在基肥、4.0叶龄、7.5叶龄、10.0叶龄施氮肥比例为4.5∶2.0∶1.5∶2.0时产量最高,较常规施肥增产6.09%[5]。盛大海研究表明,氮肥后移处理,基蘖肥∶穗肥=6.5∶3.5产量最高,为12.2 t/hm2[6]。为研究灵川县水稻氮肥精准、适宜的施用生育期,灵川县农业局中心站于2016年早稻季在潭下镇开展了灵川县水稻氮肥后移技术试验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灵川县潭下镇东头村委老河边村某农户的责任田进行,土壤为砂壤土,肥力中等,试验田前茬作物为上年晚稻冬闲田。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五优华占(早稻)。供试肥料:复合肥(16-16-16),尿素(含纯N 46.5%),氯化钾(含K2O 60%),磷肥(含P2O5 12%)。
1.3 试验设计
各处理小区氮、磷、钾各营养元素总量相同(N∶P∶K=13∶7∶13),磷肥、钾肥施肥模式一样,在氮肥(195 kg/hm2)施用量恒定的条件下,在水稻的不同生育期施用一定量的氮肥,设置4个处理,各施肥处理设计如表1所示。3次重复,小区面积30 m2,小区间用田基覆膜隔离。各小区水稻生育期施氮肥量如表2所示。
1.4 试验过程
4月1日播种,353孔塑盘半水育秧,4月25日整地施基肥,4月26日进行覆膜田埂分小区。4月27日移栽,每蔸插1孔,每孔至少2苗,插植规格为16.70 cm×23.38 cm。按照试验方案,分别于5月9日、6月14日(幼穗分化Ⅲ~Ⅳ期)、6月24日(幼穗分化Ⅵ~Ⅶ期)、7月7日(齐穗)根据试验方案,在各个处理小区上施用相应的肥料,其他各项田间管理均按照常规方法进行。7月3日始穗,7月7日齐穗,8月4日成熟。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8月5日每小区“Z”形定5点,每点取2蔸,每小区取10蔸进行室内考种,调查株高、有效穗数、穗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千粒重等性状,8月5日分小区收割、测产、取样本调查折干率[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知,株高以CK最高,为102.55 cm,处理A最低,为101.00 cm;蔸有效穗数以CK最多,为13.26穗,处理C最少,为12.23穗;穗长以处理A最长,为21.65 cm,处理B最短,为20.80 cm;穗总粒数以处理A最多,为148.11粒,处理C最少,为140.85粒;穗实粒数以处理A最多,为114.99粒,处理B最少,为100.47粒;结实率以处理A最高,为77.64%,处理B最低,为69.57%;千粒重以处理A最高,为23.01 g,处理B最低,为22.16 g。由此表明,处理A氮肥后移至幼穗分化Ⅲ~Ⅳ期施用可使水稻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均得到较好的改善。
2.2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4个处理小区产量高低排序为:处理A>CK>处理C>处理B,小区产量以处理A最高,平均为24.5 kg,较CK高1.5 kg(增幅6.52%),最低的是处理B,小区产量为22.33 kg。经SPSS18.0方差分析,CK、处理B和处理C三者产量差异不显著;处理A与CK产量达5%显著水平,处理A与处理B、C产量达1%极显著水平。
3 結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在传统施肥模式的基础上,将10%氮肥调到幼穗分化Ⅲ~Ⅳ期施用,水稻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最高,水稻增产效果明显。而常规施肥对照在水稻有效分蘖临界期之前,完成所有氮肥施用量,水稻有效穗数最多,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相对于10%氮肥调到幼穗分Ⅲ~Ⅳ期施用稍差。总体来说,10%氮肥调到幼穗分Ⅲ~Ⅳ期施用实际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对照,常规施肥、10%氮肥调到幼穗分Ⅵ~Ⅶ期施用、10%氮肥调到幼穗分Ⅲ~Ⅳ期施用三者产量间差异不显著。运用氮肥后移技术,适当延迟穗肥的撒施,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早衰,保证青枝蜡秆状态,为后期光合作用奠定基础,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水稻产量。
4 参考文献
[1] 谢辉,荆辉,东丽,等.施肥水平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06,12(4):52-54.
[2] 张德军.利用“3414”实验设计进行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9(6):52-56.
[3] 张洪程,吴桂成,戴其根,等.水稻氮肥精确后移及其机制[J].作物学报,2011,37(10):1837-1851.
[4] 覃如叶.浅谈水稻施肥技术[J].大科技,2012(2):32-33.
[5] 林敬智.水稻氮肥后移试验[J].农民致富之友,2012(10):113.
[6] 盛大海.氮肥后移对寒地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