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动物“大阅兵”

2017-04-19李湘涛

百科知识 2017年8期
关键词:红色

李湘涛

红色这种极富生命力的色彩,能给予视觉感官以鲜明而强烈的刺激。在人类文化中,红色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华文明更有着“红色情节”。在动物界里,从小到大,从低等到高等,从飞翔到潜水,从可爱到可怕,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红艳艳”的成员。

水生无脊椎动物

像花儿一样美丽的海绵、海葵、海鞘(也叫“海水枪”)等海洋无脊椎动物,其体色中绝对少不了眩目的红色,一些更是全身都是大红色,如多孔红海绵、红海鞘等。在热带的浅海地区,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珊瑚构成了巧夺天工的海底花园,以滑润晶莹、造型别致、色泽美丽而享誉世界的红珊瑚则是其中极为珍贵的一个成员。

托图卡司红水母则是一种居住在深海的红色栉水母,它是最近才被发现的一个物种。与所有栉水母一样,托图卡司红水母也是肉食性动物,用长满剧毒刺细胞的触手来捕获食物。

海兔的贝壳很小,小到外表几乎看不见,其身体的颜色能够随食物的颜色而变化。有的海兔在幼体的时候以红藻为食,因而体色为玫瑰红色,令人惊奇不已。

棘皮动物中的红海星、砂红海星,以及长棘海星的一些个体,体色全为红色;管形红海胆也是红色的;章鱼在愤怒时也常常会变成红色。在海洋中还有一种被称为“红色魔鬼”的大赤鱿,产于墨西哥外海,能长到2米长,拥有3颗心脏,出动起来超过1000只。有“斯堪的纳维亚海怪”之称的体长可达17米的砖红色大王乌贼,喜欢向四面八方伸出好多条长腕手,弯弯曲曲、扭来转去,就像水下燃起的火焰。

红色的甲壳动物很多,淡水中最有名的就是小龙虾,其大名叫克氏原螯虾或红沼泽螯虾。它们身穿一套厚而坚硬的血红色盔甲,而那一对红红的像钳子一般强有力的大鳌足,不仅是格斗的武器,也是打洞的工具,对梯田、江堤造成的危害让人防不胜防。

在印度洋上的圣诞岛上,到处可见走路摇摇晃晃的红蟹。它们颜色鲜艳,数量极多。每年雨季即将来临时, 成群结队的红蟹便开始了一年一次的从高地森林到海滨的迁移,好像是红色的海潮从陆地涌向大洋,这种壮观的景象通常会持续9~18天。

陆生无脊椎动物

比起其他无脊椎动物,红色的蜘蛛就没有那么常见了。由于它们是埋伏捕食的动物,必须先将自己隐蔽起来。不过,毒性非常大的黑寡妇蜘蛛却与众不同,虽然以“黑”著名,但其背部的鲜红色沙漏状斑记却很醒目。具有同样特征的赤背蜘蛛则是澳大利亚最毒的蜘蛛之一。这种特征使人联想到林间野地生长的蕈菌,愈是鲜艳漂亮,就愈可怕。

在昆虫世界里,瓢虫无疑是最常见的红色昆虫,半圆球的体形配上鲜艳明亮的红色,充满喜感。鲜红色的甲虫还有很多,如赤翅甲、伪瓢虫(极易与瓢虫混淆,但触角为棍棒状,各脚也较瓢虫长),以及危害杨树的杨树叶甲等。

欧洲的红斑蝉是一种沫蝉,不仅通过亮丽的警戒色通告自己的味道不佳,还会吐出大量的泡沫来保护自己。而我国北方常见的斑衣蜡蝉虽然看上去是灰蒙蒙的,但如果受到惊吓,翅膀一张,就露出了红色的后翅基部,十分惊艳,所以它又被称为“红娘子”。它的大龄若虫更漂亮,通红的身体上刻有黑色和白色的斑纹。

红色的昆虫还包括跳虫和叩头虫。跳虫又叫弹尾虫,体型很小,常有发达的弹器,善跳跃。叩头虫跳跃的能力更是十分惊人。它能跳起40多厘米的高度,創出跳过自身高度50多倍的惊人记录。蟑螂又叫蜚蠊,许多热带种类呈红色,加之身上涂有一层油质,显得油光闪亮,所以有的地方也叫它油虫。蚂蚁中的红火蚁,不仅有一个火辣辣名字,而且一旦在入侵地成功繁殖,就会取代当地的土著蚂蚁,极难剿灭,因此它又有“最危险的蚂蚁”之称。

毫无疑问,蝴蝶是拥有红色色彩最多的一类昆虫,红色斑纹、红色斑点或红色斑块数不胜数,如多点荆凤蝶、红翅尖粉蝶、红锯蛱蝶、红玫瑰蛱蝶、美丽邮差蝶、金鹤顶粉蝶、普通红绢蝶、双珠大绢蝶、小红珠绢蝶、中华虎凤蝶、阿波罗绢蝶、三尾褐凤蝶,等等。就连休息时将两对翅竖立合拢,露出形态、斑纹、色泽与一片枯叶酷似的翅反面的枯叶蛱蝶,翅正面也有鲜艳的红色斑纹。

最有名的红色蝴蝶则是君主斑蝶,也叫黑脉金斑蝶、帝王蝶,体型较大,有着耀眼的红色双翅。它宛如一个“长途飞行家”,每当冬天来临之前,就结群从寒冷的加拿大出发,飞到中美洲去过冬,整个旅程可达4500千米左右。翌年春天,它们又成群结队地飞向北方,历时几个月。每当君主斑蝶迁飞时,就像一支浩浩荡荡的行进队伍,最多时竟达300多亿只!在碧空长天中,它们与飞云竞驰,和流霞争艳,远远望去,蔚为壮观。因此,人们把它们誉为“彩蝶王”。

鱼类

红色的鱼类比较常见,尤其是观赏鱼。在形态别致,小巧玲珑的金鱼中,红龙睛绒球、红顶白龙睛、红顶白蛋高头、红蛋珍珠鳞等,都是常见的红色种类。

对于色彩鲜艳、姿态优雅的锦鲤来说,红色也是其体表的主要颜色之一。红鼻剪刀是一种气质高雅的小型观赏鱼,拥有鲜红色的吻部,十分可爱。红绿灯是著名的热带鱼,在其贯穿身体后半部的蓝绿色带下方还有一条红色带,光彩夺目。有鲜红色叉状尾鳍的红尾黑鲨也叫红尾鱼,黑红相配,色彩分明,别具一格。

栖息在珊瑚礁中的鲜红小丑鱼椭圆形的身体上都是鲜红色,只是眼睛后方有一条银白色环带,像一个发光的项圈。体型硕大的红龙鱼,由于其嘴上的两条胡须,加上闪光发亮的大鳞片及其古老的身世,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将它与神秘的龙联系起来。它也叫辣椒红龙、血红龙,体色细分还有橘红、粉红、深红、血红色的区别。

最令人惊叹的,是头大、头顶有微微突起、体呈椭圆形的血鹦鹉,体态丰满,全身透着红宝石一般的光泽,十分讨喜,因此俗称红财神。它并不是一个自然的物种,而是由红魔鬼和紫红火口杂交而来。它虽然能够产卵,但无法繁殖后代。在饲料中必须添加虾红素和β类胡萝卜素的成分,才能让它们的体色维持红彤彤的颜色。

在南美洲亚马孙河中,有“食人鱼”“水中狼族”之称的红腹锯脂鲤,虽然有令人惊悚的名字和传说故事,但它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庞然大物,而且其幼鱼喉部和胸腹部、臀鳍等均为朱红色,显得十分艳丽。

当刺鱼披上了美丽的“婚装”时,原来青色的背部、喉部和腹部都变成了灿烂的红色,吸引雌鱼来到后,便立即蜿蜒游动,迎上前去,跳起“之”字形的求婚舞,接下来便连诱带赶地把雌鱼弄到事先准备好的“新房”里。雄鱼还是称职的好“爸爸”,能够主动承担起保护和抚养子女的任务。

有些鱼也能像“变色龙”一样,根据环境改变自身的色彩。当鲥鱼在红色的水藻丛中游泳时,其身体就会变成红色。石斑鱼也具有类似的本领。

生活在红海里的红鲷鱼,因一身火红的色彩而得名。奇特的是,每个群体中只允许有一条雄鱼,而其他成员全都顺从地成了它的“妻妾”。如果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看不到雄鱼,“女儿国”中的一位身体最健壮的雌鱼就会挺身而出,开始分泌激素,促使自己的身体发生奇妙的改变,让红色的鳍变得更长,体色也更加鲜艳,成为一条雄鱼。与此同时,其他雌鱼也就自动停止了雄性激素的分泌,于是这个“大家庭”又恢复了往日正常的结构。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全身都是红色的两栖动物不多,其中紫泉螈身体主要为红色,又叫辣椒蝾螈,分布于加拿大、美国北部一带森林中的冷泉中。生活在哥斯达黎加的红眼树蛙虽然体背为一片鲜艳的亮绿色,却具有一对猩红色且充满活力的眼睛,这种色彩也被称作“闪光色”。那些正准备捕食它的天敌,没有料到它眼睛的色彩竟是那么明亮,很可能被吓得一愣,红眼树蛙就可以趁机逃脱。

红色对眼睛的刺激最强烈,极易引起人和动物的注意和警觉,因此红色有时也象征了危险与警示。一般来说,越是漂亮的蛙类毒性就越强,这种颜色被称为警戒色。分布于南美洲的箭毒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蛙类,其中一些种类就拥有非常鲜艳的红色,如疣背箭毒蛙、草莓箭毒蛙、火红箭毒蛙等。当然,它们也都在世界上毒性最大动物的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箭毒蛙大多数体型很小,最小的1.5厘米,最大也不过6厘米。虽然如此娇小,却从不需要躲避任何敌人,因为其他动物看到它们鲜亮的颜色,根本就不敢接近。就这样,它们一边炫耀着自己的美丽,一边又在警告着那些来犯的敌人。

真正红色的龟类很少见。比较独特的是红腿蟾头龟,竟然有一个鲜艳的红色龟头!另一个“染红”的则是鼎鼎大名的红耳龟,它还有一个常用的名字是“巴西龟”,尽管北美洲才是它的产地。它小巧玲珑、色泽艳丽,最为有趣的是在其头部两侧有两条红色的斑纹,显得十分俏丽,难怪它会受到人们的追捧,稳坐全球宠物龟的“头把交椅”,不过它们对环境具有极大的“杀伤力”。

即使有些蛇类全身都是以红色为主,也会带有其他颜色的斑点或斑纹,例如澳大利亚的帽蛇头顶为黑色;北美洲的红鞭蛇颈部有深褐色斑纹,身上还有白色斑纹。更多的出现在蛇身上的红色是环状的斑块或斑纹,其中最艳丽的要数珊瑚蛇。珊瑚蛇种类很多,属于眼镜蛇科,它们是美洲非常有名的一类剧毒蛇,具有红、黑、黄等不同颜色组合形成的环状斑纹。在美国有一句常用的谚语:“红到黑,请放心;红到黄,杀人狂”,用于区分当地一种剧毒珊瑚蛇和另外一种常被人们当作宠物饲养的无毒乳王蛇(也叫牛奶蛇)。

鸟类

在人类的服饰上,红色常常以花边的形式出现在帽檐、领口、袖子、腰带、裙摆或裤脚等处。许多鸟儿的情況也与此颇为相似,例如红嘴鸥、红嘴蓝鹊、红嘴相思鸟的嘴都呈鲜艳的红色。红头美洲鹫、红冠蕉鹃、红顶侏儒鸟头顶为红色。红耳鹎在耳区有红色的羽簇。赤颈鹤有红色的颈部。红领绿鹦鹉在后颈有一条狭形的玫瑰红色颈环。红喉潜鸟以及红点颏雄鸟的喉部、颏部为鲜红色。红胸黑雁、红胸秋沙鸭、红胸啄花鸟的胸部为红色。红翅鹧鸪、红翅林秧鸡、红翅凤头鹃、红翅旋壁雀都有红色的翅膀。红胁蓝尾鸲、红胁绣眼鸟胁部为红色。红脚隼有红色的脚。红脚鲣鸟还有发达的红色脚蹼。红尾鹲的两枚鲜红色的中央尾羽呈线状,大约占体长的60%。非洲灰鹦鹉的尾羽也是红色。小太平鸟的12枚尾羽均具玫瑰红色的尾端,所以有十二红的俗称。

丹顶鹤及其他大多数鹤类,都在头顶上有鲜红色的裸露皮肤,极具特色地体现了鹤类的美。民间流传着一种“鹤顶红”有剧毒的说法,古代朝廷大臣甚至还置“鹤顶红”于朝珠中,以便急难时服以自尽。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朝珠里的“鹤顶红”不过是古时候对砒霜的一个隐晦的说法而已。

在鸟类世界里,这些局部出现的红色具有特殊意义,是它们颜值的重要体现,也是吸引异性伴侣的重要手段。例如,许多雉鸡类都有“红脸膛”“鸡冠子”以及成对的肉垂;属于走禽类的鹤鸵(也叫食火鸡),以及东非冕鹤、西非冕鹤等,喉下也都悬垂着鲜红色的肉垂,显得美丽而俊俏。

黑琴鸡雄鸟在繁殖期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眼上方由皮质的丝状物构成的眉纹开始充血膨胀,呈鲜艳的血红色,极为醒目。两只雄鸟争斗时,常常就是先互相啄对方的红色裸皮。

有“空中强盗”之称的小军舰鸟喉部有红色的喉囊,灌入空气后膨胀成一个很大的半透明的半球形袋状物,色彩十分艳丽,这是它们为了向雌鸟进行“求爱”炫耀而显示自己英俊形象的主要手段。

全身的主要羽毛都是红色的鸟类,集中在雉鸡类、鹦鹉类和鸣禽类等几个类群中。例如雉鸡类的红胸角雉、红腹角雉、红腹锦鸡、红原鸡等。鹦鹉类中的红色吸蜜鹦鹉、喋喋吸蜜鹦鹉、深红玫瑰鹦鹉、红绿金刚鹦鹉等。折衷鹦鹉是少数几种雄雌羽色差异较大的鹦鹉之一,也是唯一的一种雌性比雄性艳丽的鹦鹉。雄性的体羽主要是亮绿色、翅膀下面有猩红色的羽毛;雌性的体羽主要是亮红色、胸部为紫蓝色。在很长时间里,两者被认为是属于不同的种类。鸣禽类中的红交嘴雀、红梅花雀、松雀等的雄鸟都有红色的羽毛。别名北美红雀、红衣主教、枢机鸟的主红雀,全身红彤彤的,头上有一个有特色的羽冠,就像天主教会中穿红衣、戴红帽的枢机一样。它是美国多个州的州鸟,也是“愤怒的小鸟”的原型之一。

其他类群中也有不少以红色为主的种类。美丽的红鹮全身的羽毛基本上是非常鲜艳夺目的红色。当它们成群飞翔时,显得轻逸而潇洒,仿佛仙女在空中列队飘舞一样!

大火烈鸟又叫红鹳、红鹤、火鹤等,全身的羽毛主要为朱红色,特别是翅膀基部的羽毛,光泽闪亮,远远看去,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因此得名。它还有一双又细又长的红腿,显得高雅而端庄,无论是亭亭玉立之时,还是徐徐踱步之际,总给人以文静轻盈的感觉。

安第斯动冠伞鸟除了翅膀外,全身也是红彤彤的,头部还生着火红的冠羽。它们时而飞上树枝,时而落到地面,如同在树间纷飞的一个个红色“火球”,形成了起伏的红色波浪。

科学家研究发现,鸟类能够拥有红色的羽毛,主要是通过摄取胡萝卜素而获得,而它们获得胡萝卜素的唯一方法是吞食植物的根茎、种子、花朵和果实,这样,诸如维生素A类的脂溶性物质就会在它们体内沉积。例如主红雀在吞食了狗木的果实后,色素就会进入它们的肝脏,然后通过血液循环最终沉积在羽毛的毛囊部分,使它们拥有傲人的红色,这不仅是它们个体素质的标志,也可能与诸如解毒等生理过程有关。

兽类

说起红色的兽类,人们可能马上想到赤狐。尽管就红色体毛的鲜艳程度来说,远不及鸟类的红色羽毛,但红色的兽类仍然拥有它们独特的魅力。

猩猩也叫红猩猩,是高大的类人猿之一,全身被有红毛,只是随地理位置、个体或者年龄的不同,使得毛色的深浅程度有一些差异。体毛以红色为主的还有小熊猫,以及能在树丛之间滑翔的红白鼯鼠等。在家养动物中,有红色的家猪、家牛,而赤兔马(枣红马)更是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极度渲染的名马。

局部为红色的兽类有腹面为红色的赤腹松鼠、尾巴为红色的南非红松鼠,以及阴茎为红色的长尾猴等。有“水利工程建筑师”美誉的河狸有着红色下门齿,长达7~12厘米。白兔(日本兔)的眼睛是红色的。其实,它的眼球本身是无色的,只是因为眼睛里的血管清晰而透明,所以看起来总是红红的。白化的袋鼠也有同样的“红眼睛”。有趣的是,河马皮肤的汗腺能分泌一种红色的液体以湿润皮肤,并作为天然的防晒剂,但却常被人们误认为是血,称之为“血汗”。而滇金丝猴美丽的红嘴唇,看上去简直就是现代女性刻意追求的那种令人心动的红唇。

同鸟儿一样,红色在异性交往中蕴涵着性与浪漫的信息。在雌冠海豹的身边,那些前来求爱的雄兽,纷纷伸出一个个红色的肉质球,这是弹性鼻中的隔膜膨胀所形成的。只见它们激情地摇晃片刻后,又“咯吱咯吱”地缩了回去。这一举动包含着双重含义:一是向异性求爱,二是威胁同性的竞争对手。

在发情期,许多雌性灵长类动物的性器官、乳房或面容会变红。这是因为雌性激素水平的升高,加快了皮肤表面毛细血管中血液的流动速度的结果。在某些物种中这种表现尤为突出,如狒狒、黑猩猩和猕猴等,这是雌兽吸引异性的一种信号,与人类女性涂抹胭脂、口红有异曲同工之妙。

猴类中有不少以“红脸膛”著称的种类,如红面蛛猴、猕猴、日本猴等。红面短尾猴成体的面部均有鲜红色的斑块,有些老年个体还转为紫红色或者黑红色。在山魈的“大花脸”上,有一个又高又長的深红色鼻子和通红的嘴唇,臀部还有一大块鲜红色的臀胝。而相貌丑陋的阿拉伯狒狒的红色臀部比起山魈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长鼻猴成年雄兽的大鼻子就像挂在脸上的一个茄子状的红气球,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大,悬垂在嘴的前面,晃晃荡荡,吃东西的时候不得不先将它歪到一边。更为有趣的是,在它们激动的时候,这条大鼻子还能向前挺直,并且上下晃动着,样子十分滑稽,令人捧腹。

生活在巴西热带雨林中的赤秃猴长得很像一个秃顶的“老人”,无毛的面部呈鲜艳的猩红色,吻部有白白的胡须。当19世纪欧洲人来到亚马孙河流域,第一次见到赤秃猴的怪相时,就兴奋地称其为“一位正在激动或烦恼的英国老头”。对于赤秃猴来说,容光焕发的脸是它们美丽的信号,脸的颜色越红,“颜值”越高,性吸引力就越大。有趣的是,它的脸的颜色还是一种健康状况指示剂。由于赤秃猴生活的地方容易感染疟疾,那些不幸感染疾病的个体,脸色就变得苍白,只能被迫过着独身的生活,而只有面色红润的健康个体,才是整个种族健康繁衍的保证。

【责任编辑】庞 云

猜你喜欢

红色
红色的眷恋
红色是什么
好吃的“红色”
红色在哪里?
永远的红色
红色的梦
红色良心更无价
红色之旅
红色之旅
红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