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乳腺病患者的护航人
2017-04-19陈前军司徒红林
陈前军+司徒红林
她被乳腺癌患者称为“靠山”、“活菩萨”;从医五十二年,凭着一颗“仁心”和精湛的医术解除了无数患者的疾苦;被誉为“永不停息的骏马”。
薪火相传结缘中医
林毅生于医学世家,祖籍福建古田。1942年3月20日晨,林毅出生于抗日战争时期赣州城里的一個军营中。当时,父母双亲正投奔在当时江西赣州叶挺将军的部队49军。林毅出生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父亲为女儿取名为“毅”,并说:“孔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希望她能传承医道,以仁心仁术大济人世苍生!”
林毅多次说:“我这一生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认真用心去做,多是成功的,大概与我的名字有关吧。”悬壶济世52年,林毅收到过很多感谢的锦旗和称赞的条幅,但她最欣赏的条幅是1995年初,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中医处黄祥续处长特意赠送给她的一块匾,“杏林奇葩,坚毅挺拔”。条幅巧妙地把林毅的姓名融入其中,也是林毅一生行医为学的写照。
继承创新主攻乳腺疾病
进入大学后,林毅扎进浩瀚的中医海洋,打下坚实的中医基础。直到今天,每谈及经典方药时,她都会不假思索地背诵出医书典籍的原文与论述。中医的博大精深与神奇疗效让她深深热爱上了中医。
林毅不死读书。1965年在桂林市人民医院实习时,科室接诊了一个奇怪的病人。患者因剧烈头痛,高烧不退,颜面潮红,肩背颈项痉挛前来求医,经治疗病情未好转。林毅决心用中医试试。结合中医整体辨证施治的原则,认定其为伤寒夹色症,选用“五虎汤”。病人服药后不仅明显烧退,而且头项痉挛也得到缓解。次日主任查房,林毅低头进去承认后准备接受批评,没想到却获得了主任的表扬,指示她继续给患者开药。一星期后患者痊愈出院,胆大心细的林毅立即出了名,她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中医药学的独特优势和神奇魅力。
毕业时,林毅放弃了留校的机会来到桂林市中医院,很快成长为医院的骨干。在临床中,她开始关注乳腺病。由于卫生条件差,当地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患者非常多。西医以手术切开排脓引流治疗,患者必须停止哺乳,切口大,术后愈合时间长。由于手术会遗留疤痕,严重者造成乳房畸形及泌乳功能障碍,给患者生活、家庭和母婴健康都带来了严重影响。林毅感受到患者的痛苦,为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她想到华佗“火针”。通过继承创新“火针洞式烙口+提脓药捻引流”的方法治疗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在临床中获得显著疗效,达到了无需住院、创伤小、出血少、瘢痕小、疗程短、不影响哺乳、保持外形的效果,明显缩短疗程,减轻病人痛苦。看到众多患者的病痛被解除了,她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一个想法在她心中萌生。1980年,她提出组建乳腺专科团队、成立专科专病的申请得到了桂林市中医院的批准。同年,全国中医系统第一个乳腺病专科成立。
从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浅到深,从局部到全面,林毅带领现代中医乳腺病学科的发展。把创建一流乳腺学科,攻克威胁妇女健康的乳腺炎性、增生性疾病,良性恶性肿瘤及疑难病症等,定位为主攻方向,开始了几十年的研究与探索。
关注医学发展做现代中医
立足于提高临床疗效,不断挖掘中医特色疗法、创新治疗手段,是林毅治学的根本,“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是其成功的精髓。对中医药的无比热爱及坚定信心,是林毅不断继承创新的力量源泉。有人问:“为什么你觉得现代医学的难点与盲区可以成为中医治疗的切入点?”她说:“我的把握来自于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她常说,身为中医,必须首先吃透、消化、汲取祖国数千年中医药精华,了解前人的学术精髓,在继承上创新发展。”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遍览古籍、熟读经典、熟记方药,不断探索。林毅提出要做现代中医,不做坐堂中医,她从不拒绝现代医学技术。关注现代医学发展。她提出,中医临床上以“识病为本,辨证为用,病证结合,标本兼治”为指导思想,坚持“中医优势病种能中不西,疑难病种衷中参西,急危重症中西结合”的治疗原则。她时刻站在学科发展最前沿,把握乳腺病中医切入点,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冲任为气血之海,上荣为乳,下行为经”,冲任血海在肾的主导与天癸的作用下由盛而满、由满而溢、由溢而渐虚、由虚而渐复盛,具有先充盈后疏泄的特点,使乳腺小叶发生生理性增生与复旧。林毅认为中医学的肾-天癸-冲任-胞宫轴与西医学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的环路有相似之处,首次提出系统的“乳腺增生病中医药周期疗法”诊疗体系。在辨证、辨周期的基础上,以法定方,随症加减,各有侧重。经后顺冲任需充盈时益之,补肾活血调冲任,补虚治其本;经前顺肝经需疏泄时导之,疏肝活血消滞散结,泻实治其标。经前治标、经后治本,标本兼治。中药周期疗法正是吸取了传统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及方药的优点,又顺应乳腺的生理、病理变化,分别谴方用药,有效调整乳腺增殖复旧规律。由此研制的消癖系列口服制剂,根据月经周期不同阶段女性乳房生理病理特点,以“消、补、散、活、泻”为法,为乳腺增生病中医周期疗法注入了活力,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此基础上优化形成的“消癖颗粒”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研究批件,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并完成全国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试验。
乳腺炎是中医治疗独具特色与优势的病种,林毅本着“驱邪不伤正,祛腐可生新”的治疗原则,认为其中医病机相似,遵循中医“异病同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平衡脏腑、提脓祛腐”的综合疗法,包括火针洞式烙口引流术、提脓药捻引流术、搔刮捻腐术、拖线疗法、垫棉绷缚、中药敷贴等多种外治法,辅以内服软坚散结、托毒消痈、益气和营之中药,全程中医药治疗,具有创伤小,疤痕小,术后乳房外形好,复发率低,疗效确切等优势。
近几十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增高,中国的增长速度高出发达国家,防治任务艰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不仅是乳腺癌细胞的存在,尚需依托宿主内环境的失衡状态。林毅提出乳腺癌发生、发展的“二元理论”:一是肿瘤细胞(种子)的存在及其增殖生长;二是机体内环境失衡状态下自身抗肿瘤能力的减弱。由局部与患者机体平衡状态共同决定的,就像“种子”与“土壤”的关系。乳腺癌的发生就是乳腺局部病变与全身机体功能失衡共同作用的长期演变过程。如果治疗上对整体关注不足,就不可能完全反映“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的理念。根据乳腺癌现代医学综合治疗手段特点,考虑不同治疗阶段患者病机、证候具有鲜明的特性,林毅2006年首次提出“因期制宜,分期论治”的理论,在全国运用改良德尔菲法对乳腺癌分期辨证规范化进行研究,确立了乳腺癌围手术期、围化疗期、围放疗期及巩固期的分期治疗体系。各期中医药治疗原则不同,手术期、围化疗期、围放疗期西医治疗均为祛邪手段,此时中医治疗应扶正以维护内环境平衡,巩固期则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乳腺癌分期辨证,符合乳腺癌临床病机变化特点,便于临床操作。经多轮专家研讨修善,2009年在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防治协作工作委员会上达成共识,形成行业标准公布执行,充分发挥中医药参与治疗乳腺癌的阶段优势。中西医学优势互补,构建中西医结合诊治乳腺癌的合理综合方案。
此外,林毅运用“子午流注纳支法”理论结合“健补肾脾生髓法”防治乳腺癌化疗后胃肠功能紊乱与骨髓抑制症,中药介入治疗乳腺导管炎性溢液等,体现出她在中医理论和实践上融会贯通、推陈出新的境界。她还致力于专科专药的开发,先后研制了消癖系列口服液、癌复康、提脓药捻、土黄连液、益肾生髓液等乳腺病专科14种纯中药制剂。
重临床也重养生治未病
1997年,55岁的林毅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卫生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批准,广东广西两地带徒,受邀到广东省中医院工作,肩挑两广乳腺学科带頭人的重担。在她的带领下,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迅速发展。1999年成为校级重点专科,2000年评为广东省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2002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06年进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十一·五”重点专科强化建设单位,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二五”强化建设专科。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林毅提出规范乳腺增生病诊断、疗效判定与乳腺癌分期辨证行业标准。为表彰她为中医乳腺病学术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她“中医乳腺病学术发展杰出贡献奖”荣誉。她先后获得“桂派中医大师”、“羊城名医”、“岭南名医”等多项荣誉。
众多光环未能阻止林毅前进的脚步。林毅将目光投向中医药宝库,将中医“治未病”理念结合到乳腺疾病的防治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病早治”,她注重情志因素和饮食起居对人体影响,认为七情所伤与乳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关系密切。她重视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将心理治疗列为首位。林毅亦重视养生之道,常告嘱患者“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注意膳食调养,多食绿色果蔬及粗粮,改善饮食结构,调整合理饮食。在经络学说的基础上,根据经络、气血、脏腑相关的理论结合意、气、体创立了独特的“养生导引功”。此功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纳清吐浊、平衡脏腑、调和阴阳之功,对乳腺增生病、乳腺癌患者也有较好的康复作用。为扩大受益面,林毅还将“养生操”制作成教学光碟发行,深受百姓们的欢迎。
林老常告诫身边的医生,为医不仅要有仁术,还应时刻有一颗“仁心”。她年过七旬,有严重的腰椎疾患,但仍坚持每周六天工作,从不间断。求医者不论贫富、老幼、远近皆悉心诊治,由于众多患者慕名求诊,门庭若市,林老总是不辞辛劳,尽力满足患者要求额外加号。为此,中午从不休息,虽然七、八个小时不间断地工作,她依然耐心细致地收集病史,查体观色望舌切脉合参,洞察精微。她常说:“看病是我最大的乐趣,竭尽绵薄,聊尽吾心”,“我现在能够有事情忙是好事,说明民众需要中医,说明中医有生命力”。林老的高尚医德、崇高情操和精良医术,不但解除了无数患者的疾苦,还树立了济世良医的楷模。
林毅,著名中医乳腺病专家,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防治协作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广东省中医院一级教授、主任导师。全国第二批、第四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乳腺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