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昭:抗战烽火中奔向延安
2017-04-19★钱江
★钱 江
李 昭:抗战烽火中奔向延安
★钱 江
20世纪40年代初,胡耀邦(右二)李昭(左一)等在延安
“雨水”节气过去,北京的路边小草慢慢吐出了一丝一丝绿色,柳树枝头开始显出嫩黄的颜色,天气渐渐变得暖和了。我的几位“团小友”(他们的父辈大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团中央工作)朋友,一个接一个来到北京,前往医院看望在那里治疗的胡耀邦夫人李昭阿姨,希望她伴着又一个春天的到来摆脱病痛,坐起来和他们笑谈。
我知道,自然规律总是不可抗拒的,95岁之后,李昭阿姨与疾病的抗争显得愈加艰难而漫长,她的坚强总使我钦佩不已。
2017年3月11日下午,李昭阿姨因病在北京逝世。我和她相识近20年,多次听她谈自己的经历。现在我想把这些整理出来,作为送别她的一束鲜花。
★ 抗日烽火中投身战地服务团
李昭原名李淑秀,1921年12月20日(这是根据农历推算出的日子)出生于安徽宿县。父亲李仲侯是湖南宁乡人,一位有着炽热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了秘密推翻清朝帝制的斗争,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几度出生入死,受到清朝地方政府和当地军阀的追捕,辗转避祸于淮北,落户宿县,经人介绍认识了当地富家姑娘高惠兰,结婚后在宿县落脚谋生了。
李淑秀是李仲侯、高惠兰夫妇的第一个孩子。孩子出生不久,孙中山来到广东成立革命政权,与北洋政府抗衡。这时,湖南方面有人带信给李仲侯,要他回去拥戴孙中山再谋共和。李仲侯因此回到长沙,成为湘军将领叶开鑫的幕僚。不久,高惠兰带着女儿也来到了长沙。
在长沙,李仲侯和高惠兰的感情破裂了,两人离婚。高惠兰又带着女儿回到了宿县,独立而艰难地抚养女儿。不过,李仲侯始终疼爱自己的女儿,高惠兰也几度带着女儿李淑秀到长沙与父亲相聚。李淑秀最后一次见到父亲就是在长沙,那时她十三四岁,已经在宿县上初中一年级了。
1937年抗战爆发,怀着爱国热情的李仲侯从军北上,置身于抗击日寇入侵的第一线。1938年春天,在正面战场台儿庄会战中,旅参谋长李仲侯牺牲在弹雨纷飞的战场上。
李淑秀自幼聪慧好学,成绩优异,老师同学都喜欢她。1937年七七事变后,到处燃起抗日烽火。16岁的李淑秀正念高中一年级,她毅然放弃学业,投身战地服务团,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她本来性格内向,话语不多,但作为一个文艺宣传者登台演出,或上街张贴抗日标语的时候,她却是热情洋溢和积极的。父亲阵亡的消息传来,更使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报此国仇家恨!
★ 历经艰苦去延安
侵华日军很快南下,将战线推至江淮之间。李淑秀所在的战地服务团并入由共产党员参与领导的宿县抗日游击队,参加过多次战斗。这支游击队发展到几百人,其中的共产党员冲锋陷阵、杀敌在前,给游击队战士们树立了榜样。这支队伍中的副司令赵汇川,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少将军衔,任北海舰队副司令员。
刚刚编入抗日游击队的时候,从宿县出来的青年学生大约有二三十人。1938年夏秋间的一天,游击队里一位领导人善意地对大家说,参加了这支抗日队伍的青年人,不妨改个名字,免得给家里人添麻烦。青年人一听,认为说得有理,当场就改起名来。轮到李淑秀了,那位领导人说,你要好好努力!既然已经参加了抗日队伍,从此就要让太阳照耀你前进的道路。李淑秀应声而说:“好吧,我就叫李昭吧!”她当下改名为李昭,从此毕生使用这个名字。
1939年初,这支游击队进至豫东。队伍里的二三十名青年学生一起商量着:继续往北,到延安去!游击队首长也同意了,临行时,给了他们30块大洋作路费。
这年元宵节(3月5日),这批青年离开游击队,朝着延安走去。一路上晓行夜宿,走了两个月到达西安,来到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一路行军,18岁的李昭把心弦绷得紧紧的,即使有时一天要赶100多里路,也咬牙坚持,待来到西安,走进八路军办事处就有一种到了家似的感觉,一松弛下来就觉得身体不对劲了。
在西安,李昭连续高烧,大病一场,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同伴先一步去了延安。她在西安住了两个来月才渐渐恢复。这期间,西安办事处的人们熟悉了李昭,待她身体好了以后,联系上一辆便车,让她搭车直抵延安。
★ 在延安女大的生活
1939年7月间,李昭终于来到了延安。先期到达的同伴,基本上都进了抗大。李昭晚到一步,刚好这时延安中国女子大学(简称延安女大)开学,她成了这所学校的第一批学员。包括李昭在内,从安徽宿县游击队来延安的这批青年,除了日后牺牲在疆场者,新中国成立以后都成为了负有相当责任的领导干部。
于1939年7月20日举行开学典礼的延安女大,校长是王明,副校长是柯庆施。当时王明从武汉的长江局书记任上回到延安不久,受命创办女大。延安女大以培养妇女干部为目的,要把学员培养成为具有抗日、建国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工作方法,具备领导妇女运动和高度职业技能的人材。
为了组织好延安女大的基本队伍,有关部门在开学后又将马列学院女生队和抗大女生队抽调出来,编成了延安女大的1班至4班,每班约50余人。从第5班到第9班是新学员。李昭进入第5班,学员的一部分为晋陕根据地来的年轻女干部,大部分是从大后方到延安来的青年学生。这个班的班长(当时叫班主任)是中共著名情报工作者阎宝航的长女阎明诗,党支部书记是马彦。由于这个班的学员年轻,有“娃娃班”之称,大概是为了和“特别班”相对称,因为“特别班”女生全部是经历过长征的老资格红军战士。
延安女大基本课程有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等。此外,还有一些选修课程,比如妇女运动史、军事教育、医药卫生、教育、俄语、英语、日语等。延安女大的“高级研究班”培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干部,“特别班”培养具有妇女运动经验的工农干部。
延安女大学生住在新挖的窑洞里。与李昭同住一个窑洞的有徐舟、李岩、虹琳、路岩、芦焰等10来人。当时中央对延安女大的学生是有所照顾的:抗大学员一律睡土炕,但女大学员有通铺木板床。
初进延安女大,李昭并不引人注目。她说话不多,办事有自己的主意,喜欢读书、钻研问题。当年的班干部王云回忆说,她印象特别深的是,李昭做事情有板有眼,她并不抢着去做什么事,但如果有什么任务交给李昭,她总是完成得很好。1940年3月,经同学李岩介绍,李昭在延安女大入党。1940年秋后,李昭编入“高级研究班”学习。
大约在进入“高级研究班”学习后的1940年底或1941年初,李昭和胡耀邦恋爱了。和性格外向的同学相比,李昭的恋爱非常隐秘。班干部王云在半个世纪后对本文作者回忆说,那时她和李昭关系很好,却没有发觉李昭已经在恋爱了。比李昭大一岁的班支部书记马彦,留心观察李昭也是够细致的了,但对她恋爱的事,也仅仅是略有风闻。比李昭小两岁的同班同学张晓立(武秀兰)后来也说,当时她一点儿也没有发觉李昭恋爱了,倒是班里其他几位大姐姐坠入爱河,她多少知道一些。
是亲密的女友,一把将李昭推进了爱河。
抗战时期,李昭在延安
★ 李昭和胡耀邦在延安恋爱了
延安是中共革命根据地稳固的首府,对于那些在南方土地革命斗争中和艰难的长征路上无暇顾及家庭的中共高级干部们来说,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进入了恋爱季节。领导干部们的恋爱对象,首先就是那些抗战爆发后,从大后方奔赴延安,进入抗大、陕北公学和延安女大学习的女青年。春天和夏天,每当晚饭以后,延安的党政军干部大都喜欢到延河边走一走。这时,在延河北岸山坡窑洞前注视着滚滚延河水的女大学生就打趣说:“河防司令们”来了!
延河上有桥,被恋爱中的人们称作“鹊桥”。延河枯水时节,踩着延河中的石头能不湿脚地过河。延安女大的许多女生,常常踮着脚尖,跳踏着延河中的大石头过河,去与追求者见面。
不过,胡耀邦和李昭的恋爱无需跨越延河。
延安女大的一溜窑洞打在延河北岸的山坡上,恰好位于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杨家岭和中央军委机关所在地王家坪之间,夏日傍晚大家散步的时候,彼此见面的机会很多。
李昭在延安女大结识了要好的同学楚侠,她比李昭大3岁。楚侠1918年出生在陕西汉中一个比较富裕的乡绅之家,这个家庭积极支持女儿投身革命。中学毕业的楚侠于1938年6月参加八路军,分配到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很快与司令部组织科长罗致敏结婚。罗致敏与军委组织部副部长胡耀邦很熟悉,一来二去,楚侠也认识了胡耀邦。1939年,楚侠来到延安女子大学学习,和李昭同在一班,同住一室。两人很快成为密友。楚侠的家近在汉中,父亲时而会邮寄或托人带些生活日用品给女儿,有时也寄一点钱来。李昭全然没有这些家庭支援。楚侠对李昭很关照,像姐姐一样,凡有家里寄来的一点钱,买来日用品,她们都一起用了。
楚侠关心起李昭的恋爱来了。楚侠深信胡耀邦足可托付,首先征求李昭的意见,进而设下“圈套”,将胡耀邦和李昭有意无意地引到延河边的一次湖南同乡聚会中见面,好像一切都出于偶然。李昭的母亲在晚年曾回忆说,楚侠设计得挺巧妙,嘱咐李昭说,要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成与不成都由你来把握。母亲的回忆内容,显然是女儿相告的。
延河水目睹了这对青年的美妙恋爱。相比身边一幕又一幕速战速决的婚姻喜剧及间或的悲剧,胡耀邦、李昭的恋爱顺畅,但又似乎缠绵一些、浪漫一些,其中还有唐诗宋词助阵渲染,因为这两个年轻人都深深喜爱中国古典文学。
与李昭共坠爱河不久,胡耀邦意识到,这次恋爱要成功了。上回初恋,胡耀邦兴冲冲地将那位姑娘的照片拿给他的部下——组织部干事林谦看,很快又告诉林谦:“没有成。”这回,胡耀邦对林谦说:“我看准了,两人比较,还是李昭漂亮。”结果两人对视大笑。
新中国成立以后,担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曾和秘书唐非提起自己的恋爱经历,他说:“当时有一阵子总是魂不守舍,连书也看不下去了。因为我谈恋爱了,并且下决心和她相伴一生……”
★ 喜结连理,胡耀邦李昭约法三章
对于他们的恋爱经过,在半个多世纪之后,面对本文作者的频频追问,李昭报之以微笑,希望允许她保留心中这段神圣的秘密。不过她对本文作者说,在确定婚姻大事的那天,两人“约法三章”,就把这个细节告诉你吧!
记不得是哪天了,他们约会时决定同结连理。李昭对胡耀邦说,她到延安来是来投奔革命的,不是为了嫁给革命一旦成功后的高官。她热爱工作,看到有些结婚后的女伴不再工作了,沉湎于照顾自己的小家庭,感觉很不好。李昭说:“那很没有意思。”
胡耀邦同意,说:“我们都年轻,都要干革命。我们将来不要为家庭琐事闹矛盾。”
李昭说:“现在还是战争时期,为了战争的胜利,我们也可能分开。你走了,我决不拖后腿。我去前方,你也不要拖后腿。哪怕对方的离去,是为革命而献身!”
听李昭这么说,胡耀邦应声背诵出宋人秦观的两句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时星空朗朗,黄土高原苍苍莽莽。胡耀邦深情诵读的这两句词,在李昭心头激起幸福浪花。
在这个时候,他们订立“约法三章”。大意是:胡耀邦和李昭,首先是志同道合的同志,然后是伴侣;建立小家庭后,不忘共同的事业,不忘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能经受住各种严峻考验,在任何情况下,都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携手共进。
李昭说,“约法三章”并没有文字记录,大意如上所述。半个多世纪,乃至渐渐接近了一个世纪,昭昭日月可证,这对夫妇实现了当年的“约法三章”。
1941年11月底,胡耀邦和李昭在延安结婚。他们没有举行隆重婚礼,只是买来一些花生、瓜子分送身边战友就算请客了。婚后,李昭去看望几位女大同学好友,告诉她们说,她和胡耀邦结婚了!不过,她说得很平淡。
他们婚姻的意义非同寻常,他们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倾心所爱,由此获得了一生的幸福。
★ 胡耀邦、李昭在延安的生活
胡耀邦和李昭结婚之初,平日里各干各的事情,不住在一处,只有在星期六才相聚在一起。那时候,他们坐在一起读书,那是他们最感到幸福缠绵的时候。
延安的食品供应匮乏,周日胡耀邦和李昭在一起的时候,会想到打打牙祭。胡耀邦原先不吃羊肉,李昭却是从小就喜欢的。一开始,既然胡耀邦不吃羊肉,李昭也不吃。然而吃小米加土豆久了,胡耀邦和李昭都想吃点肉。西北羊多猪少,延安的集市上,羊肉要比猪肉多。有一天,李昭动用津贴,买了一点羊肉,施展身手烹调成功。胡耀邦回来了,闻到一股肉香,大声问:“什么东西,这么香?”
李昭故意不挑明这是羊肉,说:“你觉得好吃就吃吧!”
胡耀邦确实馋了,坐下来大口吃了起来。延安属于塞上高原,羊群滚滚,羊膻气到处都能闻到一些。胡耀邦到陕北日久,对羊味儿毕竟是一天天熟悉了,吃起来倒不觉得特别异样。不过,几大口羊肉下肚以后,他可能有所感觉,放下了筷子说:“不吃了,不吃了。”
余下的羊肉,李昭吃了一些。第二天,李昭问丈夫:“昨天的肉好吃吗?”
胡耀邦说:“不错不错。”
“那是羊肉!”李昭揭开谜底。
“嗨,你不早说一声。”从这时起,胡耀邦渐渐地能吃羊肉了。
结婚以后的一段时间,是胡耀邦在延安期间生活最平稳、最有规律的阶段。他白天工作,晚上读书,和战友们聊天、打扑克。
延安女大于1941年8月结束,和陕北公学等院校合并成新的“延安大学”,李昭来到延安大学学习俄语。
美满爱情很快有了结晶。1942年11月5日,胡耀邦、李昭第一个孩子(胡德平)在延安中央医院降生了。为孩子接生的是医院妇科主任金懋越。孩子开始懂事的时候,李昭告诉他:“你的生日距离十月革命纪念日只差两天。”
胡德平一出生就面临生存大问题:母亲李昭没有奶水!朱仲丽得知这个情况马上告诉了丈夫王稼祥。王稼祥亲自批准,为胡德平供应一份牛奶。这使胡德平免除了生命之虞。
儿子的出生,首长的关心,使胡耀邦和李昭觉得,投身革命的岁月太美好了,从工作到家庭,一切都热烈而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