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会重复一个世纪前的历史?
2017-04-19李哲夫
李哲夫
“时乎时乎不再来”,历史也是如此,历史是社会的过去时,它不可能重演,但是,我们总能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中看到某种前后相继性,甚至会有惊人相似的现象复现。于是,为吸取教训,昭示未来,人们又往往乐于回顾历史,类比历史,以史为鉴。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教授克里斯托弗·科克尔在其大作《大国冲突的逻辑—中美之间如何避免战争》一书中,就对今天的世界与一个世纪前,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历史作了一个多角度、多方位的对比,当然,进行这一类比的西方学者和政治家远不止科克尔一人,但他确实用力颇多。“奇文共欣赏,异义相与析”,就让我们从分析科克尔的这一类比中收获一些有益的历史经验吧。
“往事可顾而不可塑,未来可塑而不可顾”,科克尔说得真好。他认为在回溯历史的时候,今人有后见之明的优势,因而往往自以为比古人聪明,其实并不如此。许多在今天看来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身在其中的古人却难识“庐山真面目”,其原因只是由于他们无法看到未来,而今后的人们将来再来回看我们时也会有同样的感慨。因此,一切对于未来的展望和预言,我们都不能对之估计过高,毕竟“展望未来犹如雾里看花”。因此,他不赞成从历史类比中简单地推测未来,但他同时又认为,鉴古以观今,鉴古以开来还是必要的。
那么,今天的世界与1914年前的世界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呢?展读全书,似有这样几点。
首先,与今天类似,1914年前的世界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了。他认同一些学者的看法,彼时的全球化程度与现在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科克尔认为,一个世纪前全球化未能阻止大国战争的发生,今天恐怕也是这样。这是有道理的。
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二者间的不同,毕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今天的全球化,无论在深度上和广度上都远不是往昔所能相比。最突出的是,今天的世界经济已经成为一个由价值链之网编织起来的一体化经济,绝大多数产品都需要各国各地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才能实现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这就使得各国经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剪不断,扯不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成为名副其实的“命运共同体”。因此,逆之而行,坚持对抗,势必彼此受损,两败俱伤;顺势而为,秉持合作,才能两全其美,互利共赢。
其次,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的冲突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冲突。科克尔认为,今天美中之间的矛盾也是如此。中国势将成为现有世界格局和世界秩序的修正者,中国不大可能继续遵守由美国为主所制定的各种规则和制度,而美国则定将全力捍卫这一国际秩序,这样冲突就很难避免。
这里,科克尔真的错了。事实上,恰恰相反,当前,正是中国在积极推进全球化进程,在强力维护和守望包括世贸原则、雅尔塔协议所确定的战后体系和各种经济、政治规则。而美国却在“美国优先”的前提下,不断地自我破坏和消解它主导建立的那些国际制度和秩序。當前,在中美之间所发生的矛盾和冲突,中国都不是挑事的一方。
最后还有一点类似,就是各大国主观上都不希望发生战争,因而当着战争真的来临的时候,各大列强要么是“昏昏沉沉地误入战争”,要么是“跌跌撞撞地陷入战争”。
在科克尔看来,今天的世界与之相似,没有哪个大国想挑起战火,没有哪个人相信,在核武器能够摧毁整个世界的情况下,大国会愿意冒险一战。但这恰恰是危险的。如果说在一战前,各国能有所警惕,共同预防战争,制止战争,战争就有可能不会发生。那么,这在今天也是适用的。而对于我国来说,我更赞同书中援引的一句古罗马格言:“想要和平,就去备战”,这是制止穷兵黩武国家战争冒险的不易逻辑。而如何避免大国战争的发生,则应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