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傅成玉:特立独行的央企掌门人

2017-04-19徐沛宇

能源 2017年3期
关键词:傅成玉中海油石油

徐沛宇

出生于1951年的傅成玉有着与其同龄人不一样的开朗和热忱。央企高管不苟言笑、不怒自威的刻板印象,在傅成玉身上也并没有落下明显的痕迹。

在傅成玉的职业生涯里,有近30年的时间都待在了中国海洋石油的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2011年4月,傅成玉调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任党组书记、董事长,直至2015年5月退休。

从一名能源央企管理者的角度看,傅成玉的独特在于他的管理方式。他掌管的央企更具跨国公司的风格,稍许少一些政治的色彩。从一名位居高位的官员角度来看,傅成玉的独特在于他的行事作风。他很少摆出前呼后拥的大架子,见到记者也总会热情回应,他或许是接受媒体采访最多的的央企高管。

傅成玉毕业于中国东北石油学院(现东北石油大学)地质学系,其全部的履历都在石油行业里。或许是他曾赴美南攻读石油工程硕士学位的经历,使傅成玉在经营企业时一直比较推崇国际化的路线。当然,央企国际化战略也十分契合时代的需求和发展规律。

1983年起,傅成玉先后在中海油与阿莫科、雪佛龙、德士古、菲利普斯、壳牌和阿吉普等外国大石油公司的合资项目中任联合管理委员会主席。其后,傅成玉一路高升,到1999年9月,傅成玉成为中海油上市公司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兼首席作业官,跻身中海油高管行列。2003年,傅成玉成为中海油一把手,达到其事业的第一个高峰。

傅成玉的行事风格具有强烈的个人特点。在掌管中海油期间,他时常抛出一些个性鲜明的观点,也不时做出一些较为轰动的事件。最令各界震动的是,2004年,傅成玉力主让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的出价收购美国石油业巨头优尼科公司,但由于美国政界人士的反对,这项收购最终泡汤。

买卖虽未做成,但它让傅成玉一战成名,被外国媒体称为中国最西化公司的领导人物。美国《时代》周刊将傅成玉评为2005年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其评语是:“华盛顿政界人士的反对最终迫使傅成玉放弃了收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的计划,但是他过人的胆识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不仅在国际上进行高调收购,傅成玉在国内也积极为中海油布局新的产业领域,收购或新建非油业务资产。他苦心为中海油做出的多元化戰略,让中海油成为了综合实力更强的央企。但也有一些批评人士指责其贪大喜功,为中海油大手笔增加的资产并非都是优质资产,增加了企业负担。

尽管傅成玉在中海油的确有一些后来被证明较为失误的经营策略,但总的来看,他在中海油的业绩仍算优异。2011年4月,傅成玉转任中石化党组书记、董事长,则算是对他的认可和擢升。

中石化的业务比中海油更为繁杂,面临的挑战更大。傅成玉在中石化期间面临了诸多负面事件,例如天价酒事件、黄岛特大事故等等。在中石化期间,傅成玉还留下了可能是他人生最大的一个负面,即“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的发生。他本人因此事故受到行政记过处分。

总体来看,傅成玉以其更开明的风格使其在中石化的业绩得到的好评多于坏评。2012年11月,傅成玉还获得了“全球石油业年度领袖人物”大奖。

退休之后,傅成玉并未完全消失在公众视野,偶尔还会对能源以及宏观经济形势作出自己的评价,他仍旧语言犀利。而在石油界腐败案频发的时期,傅成玉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时说:“我很自豪,我没有倒在腐败的路上。”

海上大庆

“大庆”和“5000万吨”是中国石油工业永远绕不过去的情怀,5000万吨大概也是中国石油工业最有意义的数字。2010年,中海油海上石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声称建成“海上大庆”。

百科词条 看词条,读历史

猜你喜欢

傅成玉中海油石油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BIM技术在深圳中海油大厦项目中的应用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力控华康中海油透平数据远传项目
傅成玉 因未被卷入石油业腐败案自豪
傅成玉:改革者退休了
中控签约中海油粤东LNG接收站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