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策略
——以天台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例
2017-04-19郑嫣然
郑嫣然,斯 震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临安,311300)
旅游管理
县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策略
——以天台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例
郑嫣然,斯 震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临安,311300)
从“美丽乡村”到“魅力乡村”其吸引力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县域背景下的旅游吸引力更加重视旅游地的资源挖掘,文化挖掘,魅力挖掘以将其转化成具有旅游吸引力的旅游景点。通过对天台县具有代表性的三个特色乡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以及空间布局分析,进一步探讨在县域视域下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策略。
1 从“美丽乡村”到“魅力乡村”
美丽亦指漂亮,好看;即在形式、比例、布局、风度、颜色或声音上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使各种感官极为愉悦。而魅力一词概念义为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指一个人或事“充满了吸引力”的。形容人或者事物有着很强的诱惑力与吸引力。
从“十一五”提出“美丽乡村”这个概念以来到“十三五”已有十余年之久,从最初的“涂脂抹粉”,一白遮百丑到如今的“村村优美、村容整洁”的美丽乡村,这个概念也该进行进一步的升华与诠释。从“美丽乡村”到“魅力乡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文的魅力一词中解读到,魅力的关键是吸引力,从美丽乡村到魅力乡村也就成为美丽二字到吸引二字的转变。吸引又不仅仅是新奇特的代名词而是地域文化特色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表象化的独特气质。县域背景下的旅游吸引力可能所最注重的并不在是基础服务设施,而是在合理的服务设施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旅游地的资源、地域文化的场所精神和魅力挖掘以将其转化成具有旅游吸引力的旅游景点,去追寻向往的本土文化的内在升华。
2 县域视野下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认识分析
2.1 县域休闲农业旅游概念
在休闲农业的范畴下,其区域的定位可大可小,大到省域,市域,小到县域,乡域等划分。“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县域亦为最稳定基本的一种单元。而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来看,在较大的区域范围内如:省域或市域,其内部的水文地理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拥有多样性的地理要素,其他的基本要素如:文脉背景,自然风光,地域特色都会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而在乡域等较小的范围内,由于空间范围比较小,往往具有相似的农业产业构成和农产品类型,旅游类型同质化,单一化,无法做到相对丰富的休闲农业旅游内容[1]。
对于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而言县域在空间范围上比省域和乡域适合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县域区域内无论是从地理资源环境、农业生产与产业还是本土文化都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此外作为最稳定的行政单元,县域空间与经济都具有特定的涵义。因此,在县域空间尺度内探索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以及对该区域进行旅游规划是对其发展有广泛意义的。
2.2 乡村休闲旅游概念
在国外休闲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首先发生地是在乡村,其次旅游活动是乡村性的即是与乡村自然环境紧密相关的兼具乡村传统文化特点的,其中“乡村性”是乡村休闲旅游最重要的特征,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吸引力所在[2]。在国内乡村休闲旅游是指发生在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为旅游吸引物的乡村地区的旅游活动[3]。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乡村休闲旅游中必须包含“乡村性”和“乡村吸引物”这两个最关键的因素,这两大因素正是与城市范围内的休闲旅游最大差异的地方,把握对于这两大因素的理解与运用,就能真正提升乡村休闲旅游的吸引力也是对城市休闲旅游的最大的竞争力所在。
3 天台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资源评价与融合开发策略
3.1 天台县现状分析
3.1.1 自然地理
山地占县总面积82.3%。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降雨量1 320mm。盆地呈三角形,低山和丘陵占全县总面积81%,河谷平原和台地占19%。森林以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为主,森林覆盖率56.3%。
3.1.2 社会经济
经济增长保持稳健。201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08亿元,增长9.0%;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8.6%、42.1%、5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1.27亿元,增长31.0%;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4%和10.4%[5]。
3.1.3 历史人文
五代时属吴越国,曾名唐兴、天台、台兴,均属台州。公元960年,又改台兴为天台,此名一直沿用至今。是佛宗道源,佛教天台宗,道教南派的发源地。
3.1.4 特色小镇
在全县范围内筛选出了天台山和合小镇、坦头车品时尚小镇、石梁养生小镇等培育点。“十三五”期间,争取1至2个省级、3个市级、4个县级特色小镇。至2020年,特色小镇累计投资达到150亿元[4]。
3.2 天台县休闲农业旅游与乡村旅游资源总评价
土地资源类型丰富。盆地、河谷、低山、中山等不同地貌形成的差异化的农业气候与土壤资源,为不同的种植类型和森林植被形成创造了优良的天然条件;
农业耕作模式丰富。既有现代的农业模式,又保留了大量传统耕作方式,形成丰富的农业景观与体验资源;
作物品种类型丰富,特色明显。适应中亚热带低山、中山气候的各种种植品种齐全,铁皮石斛、艺术葫芦、天台乌药、天台黄茶等特色明显;
梯田景观资源丰富,尤其南屏乡的360°全景式梯田为全国罕见资源;
传统村落遗存古道遗迹丰富,乡村建筑有一定的特色,尤其是石墙建筑与工艺为中国典范;
乡土民俗资源丰富,保留了较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浙东唐诗之路、名人传说等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佛宗道源、济公传说等可借鉴的文化资源深厚;
步行古道资源历史悠久,其中南黄古道是古代南屏到临海黄坦的通商驿道是古往天台县人到临海府第经商办事的主要通道。以及霞客古道(天台段)东起泳溪乡,西与新昌县相接,全长约70km。
3.3 天台县休闲农业旅游与乡村旅游资源单体评价
在资源的单体评价中运用了AVC评价理论,AVC理论由旅游吸引力、旅游生命力、旅游承载力三种重要旅游项目因素组成[5]。该理论是基于该旅游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脉,人文特色的基础上,在时间轴、空间轴和形式轴线上优化配置不同的旅游资源,从而进行合理的风景旅游地规划[6-7]。
?
根据具有代表性的三个乡镇资源特色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及评价,将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资源大致分为三大类:乡村生产资源,乡村生活资源,乡村生态资源,并由若干小类资源如自然要素、种养殖对象、风俗民情、周边可联动开发的旅游资源等能够突出县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特色的资源出发,并运用AVC评价理论进行评分,作为开发的具体依据(表1,2,3)。
3.4 天台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空间布局分析
根据上述内容中的旅游资源,区位条件等为依据结合天台县旅游客源市场的调查,天台县山水田村落格局和旅游线路、各乡镇资源特色及旅游市场的定位,将天台县分为“一带五区”。一带:始丰溪沿岸休闲农业景观带五区:城郊休闲区、山地养疗区、盆地体验区、河谷观光区、高山探秘区。
3.4.1 始丰溪沿岸休闲农业景观带
功能特色:母亲河情缘、滨水休闲、乡土文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西部现代农业园区、张思古村落、湿地公园、后岸农家乐、寒山湖景区。建设思路:与县域相关规划相衔接,突出始丰溪滨水生态景观的营造,沿线特色农业的发展及美丽乡村建设。注重古村落的保护,充分挖掘特色乡土文化,打造一户一品。
3.4.2 城郊休闲区
功能特色:=城郊花园、城郊乡村庭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湿地公园、大成农庄、城郊农业景观、城郊乡村庭院。建设思路:突出该区域城郊休闲的功能建设,结合始丰湖湿地公园及新农村建设等,把城郊菜园、农园、苗圃园、水园变成城郊花园,打造城市的休闲农园及乡村花园。
3.4.3 山地养疗区
功能特色:自然生态、山地种养基地、佛道文化、健康养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霞客古道、苍山风车、苍华古村、高山杜鹃。建设思路:结合国清寺、赤城山、琼台仙谷、桐柏宫、石梁景区、华顶景区、万年寺相关主要景区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突出佛道养生文化,充分发挥徐霞客游记开篇之地的资源优势,依托霞客古道的开发,沿线发展茶叶、高山蔬菜、笋竹、泳溪香米等区域传统优势农业产业,接二连三、跨二进三,拓展农业功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3.4.4 盆地体验区
功能特色:农业产业、农耕文化、精品农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桃花谷、嵩山湾度假村、紫阳宫、街头古街、方山胡公庙。建设思路:结合天台现代农业园区,扩大园区的科技辐射,突出农业产业的精品化发展。充分展示农耕文化,增加农事、民俗、乡村体验活动。
3.4.5 河谷观光区
功能特色:山水生态、河谷风光、梯田古道、寒山文化、和合文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龙溪水库、范增隐居地、矿山浴场、古村落、南黄古道、360度全景梯田。建设思路:充分挖掘和展现寒山文化、范增文化、和合文化等特色文化底蕴,利用区域优越的山水生态环境,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为重点,兼顾淡水养殖、水果种植等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南黄古道和360度全景梯田的影响力,以南黄古道、特色水果(主要为梨和杨梅)、360度全景梯田、台地古村落、大淡溪沿溪风光为主要吸引物,突出水果产业及乡村旅游的发展。
3.4.6 高山探秘区
功能特色:世纪之光、三州交界、火山口、山地特种养基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高山茶园、三州潭、登山步道、寺庙。建设思路:三州乡位于金华、绍兴、台州三市交界,利用三州乡特殊的地理位置,充分挖掘高山台地资源,发展高山云雾茶产业和高山蔬果产业,开展高山健行、三州探秘等活动。
3.5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策略
3.5.1 休闲与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
从上述规划中不难发现,如今的休闲旅游是体验经济的时代,体验经济被称为继农业、工业和服务经济阶段之后的第四个人类的经济生活发展阶段。
休闲观光农业正是体验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这与魅力乡村的建设目标高度匹配。旅游从根源上讲是以获得自身心理愉悦感为目的的欣赏审美过和娱乐的过程,其本质在于审美和愉悦[8]。这也正是体验旅游所能带给我们的,在县域区域内的休闲农业旅游,是以乡村资源为吸引物,产业产品已经不再是游客的重点所需,而体验式产品已经成为游客乡村旅游的一大偏好,这与休闲与体验经济也是不谋而合的。
3.5.2 共享模式时代的到来
乡村旅游大多以散客为主,游客更期望去体验当地的生活去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那么乡村旅游更应该重视的则是村民与游客的共享机制。当乡村旅游已经发展成村民最重要的生活模式,随着游客与居民的重叠融合,休闲空间的共享,生活方式的共享,公共服务的共享以及商业消费模式的共享便随之而来。旅游成为乡村的内容在不断的深化,乡村又作为旅游的存在载体在不断地发展与扩大。
3.5.3 全域旅游融合发展时代的到来
在县域的视野下要做到全域旅游,比区域性更大的省域市域更容易做到,但对其要求也更高,要打破各个系统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不要将旅游作为县域范围内的一个产业,而要把这个县域空间当成一个整体,将旅游与本土文化相融合,从而推动本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充分利用县域区域内全部的旅游吸引物,将整个区域融合成能够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的服务,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的旅游胜地。“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仅限于游客数量的增长上,而是融合效应和全域旅游带来的旅游品质的升华,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精神上、生活上内涵的提升。
[1]王婷婷.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研究——以浙江磐安为例[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4.
[2]Arie Reehel,Oded Lowengart,Ady Milman.Rural tourism in Israel:service quality and Orientation [J].Tourism management, 2000,(21):451-459.
[3]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5):125-128.
[4]《关于天台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EB/OL].(2016-04-08)[2016-12-10]http://fgj.zjtt.gov.cn/art/2016/4/8/art_7804_ 162874.html.
[5]刘滨谊,王云才.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指标体系[J].中国园林,2002,18(5):76-79.
[6]王云才.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7]张亚林.旅游地域系统及其构成初探[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89,2(5):39-40.
[8]吕丽辉,李明辉.基于体验经济视角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6):100.
[责任编辑:路 实]
Integration strategy of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in Counties——ACase StudyofTiantai County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ZHENGYan-ran,SI Zhen
(ZhejiangAgriculture and ForestryUniversity,Linan,Zhejiang311300,China)
The attra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from“beautiful village”to“charmingvillage”.In order totransformintoa tourist attraction viewpoint,tourismattraction in the context ofthe countyregion paymore attention to tourism resources mining,cultural mining and charm mining.Through the evaluation of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analysi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three typical townships in Tiantai County,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under the vision ofcountyis further discussed.
CharmingVillage;County;Leisure Agriculture;Integration Strategy
F590.3
A
1673-5919(2017)01-0083-04
10.13691/j.cnki.cn23-1539/f.2017.01.024
2017-01-08
郑嫣然(1989-),女,河南人,硕士研究生。
斯震(1971-),男,浙江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城乡规划理论及旅游规划。
摘 要:魅力乡村;县域;休闲农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