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田地质特征与挖潜对策

2017-04-18刘亚民

当代化工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气水老井特征分析

*刘亚民

(长庆油田第六采气厂 陕西 710016)

气田地质特征与挖潜对策

*刘亚民

(长庆油田第六采气厂 陕西 710016)

气田即天然气田,是天然气能源的重要来源。我国对于气田的开采、利用,可追溯到宋朝时期,在明清时期得到迅速发展,但就现代气田开采而言,缺少科学性开采规划,对于气田地质特征了解不够全面、详细,导致采气工作效率低、质量差。正式气田开采前,进行气田地质特征分析,有助于相关人员进一步了解气田信息,以制定科学的挖潜对策,从根本上提高气田开采的科学性,提高采气效率。

气田;地质特征;挖潜对策

我国地域广袤,陆相盆地相对较多、沉积岩分布较为广泛,自然具备较为优越的天然气储藏条件。我国天然气主要储藏于西部和中部地区,其他地区也有一定的储藏量,位于四川自贡的自流井场,是我国最早的天然气田。不同地区的气田,受地质变迁、地理地貌等因素影响,地质特征差异较大,因此在正式开采前,需针对目标气田进行全面的地质特征分析,以制定科学的挖潜方案,从而提高气田开采效率及安全性。

1.气田地质特征概述

一般来说,天然气资源储藏于地下1500m以下的地层中,不同气田的地理位置不同,其地质特征差异巨大,在实际气田地质特征分析工作中,相关操作人员需结合气田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综合分析,以确保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以大庆周边某气田为例,该气田位于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区域,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形象,该气田并不存在相对统一的构造圈闭,且地下储层气水分布较为复杂。地下断层、气源供气、砂体发育等元素,共同控制、影响了气藏的整体形成。经过相应的地质勘测,操作人员总结该气田地质特征主要包含以下三点内容:(1)地下断层复杂、气田分割严重。该气田地下断层最大断距可达110.0m左右,平均断距在10.0~50.0m之间,最大延伸长度约为11.50km,最小延伸长度约为0.44km,平均延伸可达2.0km。以北北西及北北东走向为主,夹杂部分东西向及北西向走向断层。复杂的地下断层结构,将整个气田分隔为多个断块、断鼻结构,整体气田地下区域环境较为复杂;(2)储层沉积环境复杂。该气田储层受滨浅湖、河流以及三角洲影响,呈现出复杂的沉积环境,具体表现为砂体厚度不均、分布不规律、整体连续性较差;(3)气水分布不均、整体格局复杂。气水分布常见形式主要包括纯气式、中间夹水上下为气、上气下水、上水下气等,该气田各井中多种气水分布组合存在,不具备相对统一的气水界面。

再以某气田为例,该气田位于四川盆地川东南断褶带,整体呈现近似对称的、狭长的背斜。目前,气田内已有钻井27口,其中获气井25口,综合钻探成功率92.59%。气藏储集岩以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以及石灰岩为主,天然气主要储集于岩石空隙内部,其中晶间孔的储气能力最强,其次是粒内溶孔、晶间溶孔以及粒间溶孔。另外,裂缝也有少量存储。综合对比动、静态资料,可以判断该气田的储集类型是孔隙-裂缝型。由实钻资料可得,气田厚度约为700.0m,自上而下分布由七个小旋回,均由白云岩、石膏以及石灰岩组成,储盖层组合界定清晰。气田东向存在一条大断层以及多条次级断层,有效提高了储层的储渗性能,并且在构造应力影响下,使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孔隙-裂缝型储渗体系,最终形成多产层的气田结构。综合上述资料,该气田主要具有以下几点特征:(1)地层保留相对完好。气田位置处于印支期泸州古隆起外围,所遭受的剥蚀影响较小,嘉陵江组保存较为完整,产层不会因地层的剥蚀而受到影响;(2)多旋回特征。虽然气田的产气层在储层结构、缝洞发育状态、以及储渗空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由于其均具备储盖层这一相同的基本条件,使其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储集单元,从而具备了多产层的产生条件;(3)构造褶皱存在较为合理。气田褶皱即保持了较为良好的完整性,又为裂缝的发育提供了良好条件,适合气藏的有效保存和富集。

2.气田挖潜实际对策分析

针对气田地质特征了解不够深入,导致的储量动用程度低、单井产量低等问题,结合现代气田地质特征分析,相关人员需在进一步深入井间储层描述和老井潜力评价的基础上,科学采取合理的挖潜对策,以提升气田的整体开采效率。科学挖潜对策的重点在于,促进老井稳产、增产的开采状态,适量、科学地加密井,以满足气田的实际开采需求。

(1)进一步优化井网。操作人员可依据现有钻井,结合气田生产状态,及地质特征勘测结果,重新确定、分化井间潜力区,主要包括以下两点:①气藏地层不具备良好的连通性、井距相对较大,且渗透率低的井区;②经由地质特征分析证实的,被地下断层分隔、封挡的气田断块,以及符合砂体独立要求的潜力区块。针对气田地下环境复杂、气水分布不规律、砂体规模相对较小的气田,如上述实例中的气田,操作人员可通过直井开发的形式,在新潜力区域内增设钻井,以优化气田采集部署、提高气田采集效率。

(2)老井挖潜对策分析。部分老井开采效率低的问题,可结合地质特征数据,分析其潜力构成因素,从而科学制定相应的挖潜对策解决。

相关操作人员可利用老井二次测井,进一步挖掘潜力,结合气田实际条件,通过补孔加压裂、补孔等措施,提高老井开采效率。补孔方案主要适用于,老井有效厚度内存在差气层的情况;补孔加压裂方案主要适用于气层储层物性较低或具有多个相邻、小层,且隔层较薄的老井。

压裂改造同样适用于已经动用但产能较低的储层,也可有效提升钻井的产能。

合理利用酸化处理措施,消除压井液、钻井液污染储层导致的采气拥堵,也可以有效提高钻井产气量。井底污染状态可由井表皮系数分析确定。

针对气水分布不规律、水含量较大的气田钻井,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气井内部产量逐渐减少、压力不断下降,气井就会出现产水现象。此类气井受水气藏影响,在频繁的操作变动或井底压力作用下,既有可能出现井底积液和早出水问题。井底积液就会相应影响钻井的实际产气量,导致产气量不断降低等问题,尤其在合采模式下更为明显。此类钻井问题可借助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钻井工作状态:①泡沫排液。泡沫排水采气是单井排水常见手段,以解决单井水体能量不足的问题,通常利用正交试验,确定相应的泡沫排水制度;②氮气气举也是常见的积液处理手段,其优势在于积液排除迅速,气井污染较小。

结语

综上所述,气田作为天然气原料的主要开采地,其钻井开采状态对于气田的整体发展影响巨大。针对不同气田的实际区域,进行细致的地质特征分析,可帮助操作人员进一步了解气田特性,以制定科学的挖潜对策,促进老井增产、稳产,优化气田钻井部署,从根本上提高气田的整体采气量,推动气田的进一步发展。

[1]姜龙,杨知盛,陈海滨,张军.汪家屯气田地质特征与挖潜对策[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3(02).

[2]谭中国,卢涛,刘艳侠,武力超,杨勇.苏里格气田“十三五”期间提高采收率技术思路[J].天然气工业,2016(03).

(责任编辑:李田田)

Gas Field Geologic Feature and Exploiting Countermeasures

Liu Yamin

(The Sixth Gas Recovery Plant, Changqing Oilfeld, Shanxi , 710016)

Gas feld is natural gas feld and it the important source of natural gas energy. In China, for the gas feld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can date to the Song dynasty period and in the period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 it has got rapid development, however, in terms of the modern gas feld, it lacks the scientifc exploitation and planning and does not have a comprehensive and detail mastering of the gas feld geologic features, as a result, it has lead to low gas recovery work effciency and bad quality. Before the normal exploitation of gas feld, taking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the gas feld geologic features is helpful for the relevant personnel to know further the gas feld information so that to make scientifc exploiting countermeasures, improve the gas feld exploitation scientifcity and improve the gas recovery effciency fundamentally .

gas feld;geologic feature;exploiting countermeasures

T < class="emphasis_bold"> 文献标识码:A

A

刘亚民(1978~),男,长庆油田第六采气厂;研究方向:开发地质。

猜你喜欢

气水老井特征分析
老井的春节
问月
气水脉冲法在自来水非开挖管道中的应用
老井
2012 年南海夏季风特征分析
基于PowerPC的脉内特征分析算法的工程实现
长岩心注CO2气水交替驱试验模拟研究
子洲气田气水分布主控因素分析
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特征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特征分析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