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漏油分析与防治措施
2017-04-18曾亮
曾亮
摘 要:机械设备漏油是常见的机械设备事故,其不仅浪费油液、污染环境,而且造成润滑油不能到达润滑部位而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性能,因此消除机械设备的漏油,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本文对机械设备漏油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机械设备防漏治漏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机械设备 漏油 漏油等级 防止措施
机械设备在提高生产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许多机械设备出现漏油的现象,对设备的寿命和工作性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对机械设备漏油现象进行治理是保障其更好的工作的基础。
1、机械设备常见的漏油物质和漏油等级的划分
在机械设备中,漏油物质一般主要有燃料油、润滑油、液压油、矿物油和冷却油。设备漏油一般分为渗油、滴油和流油3 种。机械设备漏油按级别划分可以分为渗油、流油以及滴油三个级别。其中在固定连接部位每30分钟滴一滴、活动部位每5分钟滴一滴被定义为渗油;每2到3分钟滴一滴被定义为滴油;每分钟滴油超过5滴被定义为流油。
2、 机械设备漏油的常见原因分析
引起机械设备漏油的原因包括设备设计、制造、使用、维护不当等几个方面方面。
2.1设计不合理引起的漏油
(1)选用密封件与使用条件不相适应造成漏油:在机械设备中最常见的O型橡胶密封圈,选用时必须根据使用条件和工作状态进行在油润滑条件下,当密封压力较大使选择了普通橡胶O型密封圈,或者选用了耐油橡胶O型密封圈,但应用压力范围低于设备的实际密封压力,都会造成设备的漏油。
(2)没有合理的回油通路,使回油不畅造成漏油:如轴承处于回油不畅,就容易在轴承盖处出现积油,或者形成一定的压力,使轴承盖处出现漏油现象。有的设备回油孔位置不对,容易发生被污物堵塞、回油不畅而出现漏油现象。有的设备回油槽容量过小,容易造成回油从回油槽溢出的现象。
(3)该密封的地方没有设计密封,或者密封尺寸不当,与密封件相配的结构不合理造成漏油:如箱体上的螺钉孔设计成通孔,又没有密封措施;箱体盖处没有设计密封垫;转轴与箱体孔的配合间隙过大;密封圈与轴配合的过盈量不合要求等情况都可能造成设备的漏。
2.2制造缺陷和使用损坏引起的漏油
(1)铸造箱体时,质量不合要求,出现砂眼、气孔、裂纹、组织疏松等缺陷,而又未及时发现,在设备使用过程中,这些缺陷往往就是设备漏油的根源。
(2)密封圈长期使用以后,摩擦磨损会使其丧失密封性能,或者橡胶等材料老化使密封圈完全损坏,以及转轴与套之间由于磨损,使孔轴间间隙增大,从而引起漏油。
(3)设备制造加工得不好,往往是造成泄漏的重要原因。其中主要是表面粗糙度问题。表面粗糙度应根据密封的方法、部位及选用的密封件来确定,过高过低都不好。密封面表面粗糙度过大容易产生界面泄漏。表面粗糙度过小,如采用液態密封胶时,反而密封效果不好。
2.3维修不当而引起的漏油
(1)相关件装配不合适引起的漏油情况比较常见。如箱体和箱盖之间的结合面处有油漆、毛刺或碰伤,使结合面贴合不严;未加盖板密封纸垫或盖板的密封纸垫损坏;密封圈在拆装过程中划伤损坏或者装配不当等原因都会产生漏油。
(2)换油不合要求,也会引起设备漏油。换油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对于采用高粘度润滑油进行润滑的零部件,换油时随意改用低粘度的润滑油,使设备中的相应箱体的密封性能受到影响。其二是换油时,不清洗油箱,使箱中污物有可能进入润滑系统而堵塞油路,造成漏油。其三是换油时加油过多,在旋转零件的搅动下,容易出现溢油而造成漏油。
(3)对润滑系统的调节不合适而引起漏油。如调节润滑油系统时使油压过高,油量过大,与回油系统以及密封系统不能相适应而产生漏油现象。
3、治理漏油故障的途径
(1)调整法:通过调整液压润滑系统的油压,减少系统压力,调整滑动轴承,减少轴承与轴颈之间的间隙,以减少设备由于溢流过大而引起的渗漏。调整刮油装置如毛毡的松、紧、高低,以克服刮油装置失效而引起的漏油问题。
(2)紧固法:通过紧固渗漏部位的螺钉、螺母、管接头等处,可以消除因联接部位松动而引起的漏油现象。
(3)疏通法:保证回油畅通是治漏的重要措施。在回油通道上,如果回油孔过小,结构不合理,被污物堵住,应及时将回油孔扩大,排除污物,进行疏通,或者增加新的回油孔槽管路。
(4)封堵法:对于管接头,箱体接缝处可以涂抹封口胶进行密封紧固,以消除渗漏。对于存在砂眼、透孔的铸件可以采用堵的方法进行治漏。如用环氧树脂堵塞箱体砂眼或者被打透的螺钉孔。
(5)修理法:箱盖结合面不严密时应进行刮研修理。由于油管喇叭口不合适而造成管接头处漏油时,应对喇叭口进行修理。液压润滑控制系统元件因为出现毛刺、拉伤、变形而造成的外部或内部漏油现象,也可以通过修理法排除漏油故障。
(6)换件法:当设备漏油是因密封件磨损、相关件损坏而不能修复时,应进行更换。换件时要注意新换件与相配件要保持合适的配合关系。
4、防止机械设备漏油的途径
4.1合理的结构设计
应对机械设备的密封部位考虑回油槽、回油孔、通气孔和导板等疏导装置,使润滑油顺利流回油池。使密封部位内、外侧压力差均匀,例如,工程机械一般承受工作负荷较大且工作环境恶劣,经常受到室外阳光暴晒,机器运转一段时间后,变速箱内的回转摩擦热和外界的辐射、射热使润滑油温度急剧上升,导致润滑油体积膨胀, 箱内气压增加,最高达0. 3 MPa ,远远大于大气压,形成较大的气压差,导致系统漏油,故应对封闭的变速箱设置通气孔,以减少箱体内、外压差,使内、外压力趋近一致。同理,机床某些部位或贮油箱也不能完全封闭,要留有通气孔。对易漏的转动部位,应尽力设置双道以上的密封,增加密封的可靠性; 必要时可增加零件,防止漏油, 为防止焊接处渗透漏油,可设置导油板。
4.2正确安装密封件
(1)密封件装配时要保持与密封面的平稳接触,不得出现翻扭现象,以免损坏密封圈。
(2)密封安装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螺纹、带尖角的孔口、键槽、阶梯轴等,入口处应设置3 mm ,10 °的倒角,安装时应采用专用工具和防护套,防止刮伤密封件;必要时可将O 形密封圈先放入开水中,使其膨胀再安装;在轴或轴套上涂一些润滑剂或使用水和软性肥皂。
(3)软管安装时不得扭曲,若扭曲,机器工作时会因扭曲力过大,造成接头处松脱或软管疲劳,产生裂纹,引起漏油。
(4)切勿漏装密封件。在装配时,预先把需装的密封件如数备齐,分别装上,装配完毕应无。
4.3定期维修、清洗机械设备,注意新油的过滤
空气中的尘土、砂粒,设备工作场地的各种污物:金属和铁锈的微粒、油漆、橡胶微末、纺织纤维等杂物在工作时会顺密封部位进入系统;机械零件经各类工艺加工和部件、装置组装之后残留下来的金属微粒,结构元件磨损和损坏的产物,腐蚀产物,机械设备工作用液的化学反应产物等,在油液中混存的杂质直径往往很小,接近油膜厚度,容易进入油封刃口与轴表面间,从而起到磨料的作用,恶化了密封工况,增加了密封件与轴的磨损,导致漏油,因此,应定期维修、清洗机械设备。
在维修时: 应清理周围环境;拆卸的零件应清洗干净;维修时应检查转动轴的直线度、动平衡,轴承的径向跳动、轴向窜动,密封处轴的圆度、同轴度和表面粗糙度,对不符合要求的要修理至合格或更换新的元件。
5、结束语
机械设备漏油是机械技术关键问题之一,关系到机械设备的实际工作质量和使用寿命,机械设备漏油的原因很多,涉及面广,要防止机械设备的漏油必须从结构设计、制造工艺、材料选择、污染控制、维护、使用等各方面加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