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研究

2017-04-18张晓琴廖肇羽

中国市场 2016年51期
关键词: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晓琴+廖肇羽

[摘 要]新疆是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自治区,同样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一个地区之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种价值中最重要的经济价值,本应该为新疆经济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然而这些资源在新疆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文章通过分析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的现实意义,找出在经济价值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资源,将其转化成经济效益,带动全疆经济的发展,而且通过经济的发展也有效促进了对其的保护。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现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1.135

1 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现实意义

1.1 有利于挖掘文化资源特色,发展新疆特色经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并且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新疆不仅地大物博,同时也是民族成分最多的一个地区,正是由于这种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才在新疆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各式各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达瓦孜,塔吉克族鹰舞、引水节和播种节,锡伯族西迁节、哈萨克族阿依特斯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新疆独有的,更是各个少数民族独有的,在中国其他任何地区或是其他任何民族中都是没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种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使它在从文化资源实现经济价值的转换过程中体现出了自身的特点。通过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挖掘,可以充分展示新疆文化资源的特色,对发展新疆特色经济也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1.2 有利于增进公众对新疆的了解

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便成为各种文化的交汇地,其历史文化也非常悠久。在这里共有47个民族成分,其中世居民族有13个,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民俗风情,这些都形成了各个民族之间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他们勤劳质朴、热情好客、能歌善舞,随着时间的积累,更是沉淀出很多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由于一些事件的负面影响,使得大家对新疆的了解存在片面性,也渐渐忽略了它灿烂的文明。通过开发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新疆,了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个民族以及他们的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爱上这片神奇的土地。

1.3 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珍珠一般分散在各民族和各地区之中。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村、镇、县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分布区,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农民在劳作期间创造出来的带有当地特色的文化,而农民本身就是它们的传承者。新疆位于祖国的偏远地区,无论是经济、交通还是信息都落后于其他地区。究其原因,主要是收入来源单一,其工业和“三产”服务业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而对于这些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能够创造的经济价值却没有被人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传承的遗产,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只要合理开发它的经济价值,就能挖掘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不断产生出文化产品,使其产生经济效应,最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 经济价值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够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精神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认识不足是最为普遍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忽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经过历史的沉淀,时间的洗礼而逐渐形成的,这就很容易被当前的主流文化所压制,那么它所有的价值也会被人们所忽视。二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具有局限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作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也成了关注的焦点。虽然越来越多的价值被逐渐挖掘出来,但是对于其经济价值的开发仍然没有重视起来。新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地区之一,更应该将这一宝贵的资源充分利用,将其转化成经济效益,带动整个新疆经济的发展。

2.2 缺乏资金投入

近年来,全球掀起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的浪潮,作为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和利用,并从财政上加大了投资力度。然而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光靠中央财政的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地方财政的支持。而地方财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投入是少之又少,尤其是新疆。新疆不仅地广人稀,而且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对于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对其进行保护以及开发利用的难度系数非常大,对资金的需求也要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新疆的经济本来就不如内地沿海地区,想要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非遗”的开发和利用中去就更加不可能。

2.3 缺少整体规划

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分布较广,对其经济价值的开发涉及方方面面,它是一项工作量极大的系统工程。就目前情况来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过程中,由于各个地方的认识不统一、协调不到位、政策不一致等诸多原因,使得各个地方缺乏整体的规划与统筹。有的地方过于保护而不开发,有的地方则过度开发而忽略保护,这样盲目开发的情况,不仅没有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其结果是没有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很有可能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巨大的破坏。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的对策研究

3.1 加大保护力度

虽然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地域的限制、语言的障碍,很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都没有办法进行收集和整理,再加上长期不被重视,保护不力,已经受到了相当大程度的破坏。尤其是在有些偏远农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没有给予很好的照顾或是经济补贴,为了维持生计,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很多代代相传的技艺由于缺乏传承人而逐渐消失。所以更应该对全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状况、存在种类、数量、表现形式以及消失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成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同时也要给予非遗传承人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经济补贴,这样才能使保护工作能够传承下去。

3.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资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得以开发的重要条件,然而由于长期以来资金的极度缺乏,导致相关基础設施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开发的效果,使得新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没有充分实现其经济效益。所以新疆地方政府应采取多种融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同时应该积极推动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传统文化的产业开发。

3.3 注重整体规划,实施系统开发

因为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极其分散,所以在对它们进行经济价值开发时,更要坚持整体规划、系统开发的原则。在规划时通过对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梳理,这样可以清楚地了解全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状况,包括存在种类、数量、表现形式以及消失情况,这样可以有效地整合资源。同时在开发过程中,要坚持点——线——面的有机结合,既要全面、系统,又要因地制宜,尽量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民族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的目的,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源源不断地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张晓萍.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及其保护利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

[2]林红,李树民,高煜.西部丝绸之路旅游需要深度开发[N].华东旅游报,2005-11-11.

[3]吴文智,庄志民.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村落旅游产品体验化开发为例[J].旅游学刊,2003,18(6):66-70.

[4]肖刚,肖梅,石惠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与开发[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2(56):107-111.

[5]顾金孚,王显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初探[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9):793-795.

猜你喜欢

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当下油画市场视角浅析油画创作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