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是生存还是存在?

2017-04-18甘甜

科技视界 2017年2期
关键词:图尔荒岛鲁滨逊

甘甜

【摘 要】《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改写自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讲述了在太平洋中一个荒岛上, 海难的唯一幸存者鲁滨逊凭借自己在文明社会里学来的技能征服了荒岛,并建立了仿造文明社会的一系列秩序。但由于礼拜五的出现,使得这些被辛苦建立起来的建设成果被彻底摧毁。并且由礼拜五带领着鲁滨逊逐渐摆脱了“文明”的束缚,重新融入自然。可以说,在迪福那里,是关于如何复制现代文明在荒岛上生存下来的故事;而在图尔尼埃那,鲁滨逊的词语是:存在。笔者试图通过萨特关于存在的理论来进行主题分析,探讨生存或是存在的可能和意义。

【关键词】《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鲁滨逊;生存;存在

0 引言

米歇尔·图尔尼埃,20世纪法国新寓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深受尼采,弗洛伊德,萨特等哲学家的影响,图尔尼埃的作品中总是充满了丰富的哲学思辨。图尼埃尔本人也表示:“我在本质上是一位哲学学者,而且只是哲学学者。”他非常擅长于旧瓶装新酒,借用旧有的故事题材,内容题材和人物符号,加入自己创造性的文学处理和独特的哲学思考,从而创造出一批优秀的图尔尼诶式文学作品。《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就是经过图尔尼埃重构后的伟大产物。在整部作品中充满了作者对自然与社会,自我与他人,存在与永恒等母题的哲学思考。“这部作品实际是一次伟大的精神尝试和灵魂探险。”(柳鸣九,2010)

1 “生存”和“存在”的解读

辞海释义:“生存”即:1.活着;活下去。2.指在世的人。3.存在。4.生活。“存在”即1.指事物持续地占据着时间和空间;实际上有。2.泛指各种事物或现象。3.哲学上指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世界。4.指举止行为。有趣的是,鉴于汉字释义的模糊性和分析性,辞海把生存和存在对等起来。事实上在本文的探讨范畴里,如果说“生存”尚可以理解为辞海中的第一种意思活着或活下去,那么“存在”的意义就更具哲学性了。关于“存在”的问题,在西方哲学里一直是极为复杂的。对“存在”的解释一直是哲学家们苦不堪“言”的一个问题。在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萨特关于“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的经典论断来进行解读。

2 生存之战

劫难之后,幸存后的鲁滨逊为孤岛取名为希望岛(Speranza),自命为希望岛的总督,并决定在此构建一套文明秩序。鲁滨逊花了几个星期去视察这座孤岛,并绘制了地图。在弗吉尼亚号的残骸里发现了为数不多的大麦、小麦和玉蜀黍的种子。在一个刮西风的日子里,他放火烧掉了小岛东部几亩荒草地,以作农耕之用。最后圈养了岛上所有的山羊和羊羔。至此,鲁滨逊便开始了所谓的耕种和畜牧文明阶段。并且在后来,他还逐步修建好了农田的灌溉工程,颇有集约型农业的样貌。后来,他也逐渐有了储存的粮食。还颁布宪章自命为希望岛的将军和大祭司,接着起草《希望岛刑法》。对他而言,这是一个新的世纪,他可以用来自人类先进文明的阳光普照这座小岛,热情高涨的他显得壮志雄心。

没错,至此,鲁滨逊生存下来了,还生存的很不错。鲁滨逊的生存,即是完完全全地复制他从文明社会里学来的那一套规则,确立作为一个人的价值体系,重建道德秩序,组织国家与政权。

一切的转折点都出现在礼拜五的到来。礼拜五的到来,增強了鲁滨逊的控制欲望,让鲁滨逊得意洋洋地认为所建立的秩序是合理的,他在希望岛上的事业都是有意义的。而事实上,礼拜五根本就没有诚心诚意地服从过鲁滨逊。在小说的第八章里,对比了两者在其心目中地位:对礼拜五来说,鲁滨逊不在,不过意味着一件事:某一项命令的终止;而对鲁滨逊来说,礼拜五失踪,都说明了自己驯化这个阿劳干人的失败。礼拜五只是讨好鲁滨逊才去完成任务,而非殷勤驯服于他。这个礼拜五压根就不懂得他的主人缘何而做这一切:水渠、耕地、捕猎、种植以及驯养动物。到目前为止,礼拜五身上的天性就完完整整毫不保留地宣泄出来。做了鲁滨逊不能理解的事。鲁滨逊认为礼拜五“与动物相互勾结形成同谋共犯的关系”(《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p.148,下同) ,礼拜五和动物们很亲密,打成一片。这在他看来是不文明的。在最后,礼拜五无意间毁掉了鲁滨逊的仓库,将一切同先进文明有关的东西统统都毁掉了。再后来,礼拜五偷偷跟着双桅船白鸟号的船长跑了,背叛了自己的主人。这个被他救了一命的礼拜五辜负了他的主人,至此,与其说鲁滨逊的奴役制度彻底瓦解了,不如说在他者身上寻求生存的意义彻底失败了。

鲁滨逊是孤独的,而人类对于孤独往往是惧怕的,逃避的。弗洛姆在《逃避自由》就给出了人类面对孤独的救赎之路,即工作和爱。工作意味着为实现一个目的通过劳动来消耗时间精力来获得意义。鲁滨逊在希望岛上就是这样忙碌着;而爱则是鲁滨逊希望实现对礼拜五的统治,或者说希望像一位布道者一样实现对礼拜五的同化。

3 存在与虚空

萨特曾提出了“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的论断。萨特看来,“自在的存在”既非意识,亦不是所谓客观物质的存在。它非意识所产生,亦不产生意识,它独立于意识而存在。正如萨特说:“这些存在仅仅是我能看到的,它们绝不取决于我愿意与否而存在或不存在。它们是为我的,而它们并非就是我。但是,它们也不是别人的,也就是说,它们不取决于任何人的自主性……它们即是现实的,同时又是静止不动的。这种通常我们所描述的感觉内容的静止不动性就是自在的存在。”(萨特,)而“自为的存在”即指人的意识或自我。“自为的存在”是一种“是其所非”“非其所是”的存在。(吕理,2008)萨特认为:“自为是被一种不断的偶然性所支持的,他承担这种偶然性并且与之同化,但却永远不能消除偶然性。”(萨特,)换句话说,“自在的存在”是永恒的,是充实的,是没有变化的,它“是其所是”。而“自为的存在”则是永远处于矛盾与变化当中,是一种不确定的不稳定的存在。它最终导向的是虚无。

所以说,鲁滨逊的失败是注定的。在小说的结尾处,即礼拜五背叛鲁滨逊登上白鸟号离开之后,图尔尼埃写道:“事实上,在时间与永恒之间,是没有循环往复的。永远的重复,不是时间的私生子,就算是永恒的私生子,也只能是一种疯狂。”(p.234)鲁滨逊不敢想象再来一个礼拜五,将一切付之一炬。“礼拜五永远生存在现时的一刹那之间。”(p.209)

萨特认为,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对多种可能性进行追求和探索的过程。而这些可能就是“自为的存在”。所以礼拜五的离开昭示着,作为“自为的存在”的人,永远都无法实现自己的最终本质。因此,从小说的后半段,作者就埋下了伏笔,鲁滨逊和礼拜五角色的转变,鲁滨逊渴望被礼拜五所“驯化”,回归本真,回归自然;鲁滨逊与树林的融合;对太阳的膜拜……这一切的一切,都反映了鲁滨逊摆脱虚空的渴望,对永恒的追求,对“自在的存在”的向往。所以,鲁滨逊最终选择留在了荒岛,继续寻找那条通向超越时间,只有无罪的人居住着的灵薄狱的某地。

4 结语

《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图尔尼埃通过对一个人人皆知的故事的改写,注入那些宽广又幽深的哲学命题。作者从一开始就布了一盘巧妙的棋局,但是到最后却是自己都没料到的结局。诗意而醇厚的文笔为小说带来了强大的思想张力,对它的解读是无法穷尽却乐趣无穷的。

【参考文献】

[1][法]米歇尔·图尔尼埃.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M].王道乾,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2][法]萨特.存在与虚无[M].北京:三联书店,1987.

[3]吕理.萨特“他者”理论[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08.

[责任编辑:田吉捷]

猜你喜欢

图尔荒岛鲁滨逊
图尔敏模型在法律论证中的应用与深化——以于欢案为应用实例
鲁滨逊真的有问题
求学之路
荒岛求生
叮叮猴荒岛历险记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