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博馆中竞海模 2016年航海模型(静态仿真项目)世锦赛参赛记
2017-04-18万胜华
万胜华
9月2-12日,2016航海模型(仿真项目)世界锦标赛在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市舉行,中国队派出了14人的队伍参加了C2、C4、C5、C6共4个级别的竞赛。与上届相比,本届世锦赛的规模扩大了很多,不仅有来自中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克罗地亚等15个国家的250余名运动员参赛,而且作品数量超过了400艘。
从北京到加里宁格勒
这次国家队由王力伟领队、赵蓓担任翻译、我作为主教练随行。加里宁格勒州位于俄罗斯的最西边,南邻波兰,东北部和东部是立陶宛,与本土并不接壤。作为俄罗斯联邦面积最小的州,加里宁格勒属于西北联邦管区,与其它地区相比有着独特的地理状况。听会务人员介绍,其他地区的俄罗斯公民去加里宁格勒均需办理特别通行证。
我们一行14人从北京出发,经莫斯科转机至加里宁格勒。由于联程航班不属于同一家航空公司,因此我们得在莫斯科机场取回托运的模型箱并重新办理托运手续,而转机时间只有短短的3个多小时。在此特别感谢莫斯科机场的工作人员,在得知我队转机时间有限的情况后开放了绿色通道,并派专人引导直达登机口,保证了我们按时登机。最终我队于当地时间下午3点到达赛场附近的宾馆。
赛前的不眠之夜
抵达宾馆的第一件事就是开箱检查模型的状况。成人组运动员经验丰富,他们的模型零件大到舰桥、小到最细微的零部件,都被胶带细心地固定在模型箱中。虽然托运的模型箱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颠簸,但是整艘模型没有一丁点损坏。青少年组选手的模型就惨了。3艘托运的模型损坏得相当厉害,其中1艘除了主舰桥,其他零件都散落在模型罩中,修复难度很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所有人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模型修复中,小运动员的教练们更是忙得不亦乐乎。有的老师带了好几个学生,不得不到处帮忙,队员之间也互相帮助。贾亦霖的模型船的电子天线断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修补材料,最后灵机一动,咬牙拔了一根自己的头发装上去,没想到效果还不错。到达加里宁格勒的第一个夜晚,许多选手都是在不眠中渡过,一直忙到第二天下午去赛场交模型之前。
本次世锦赛的赛场很有意思,展示厅设在加里宁格勒市的世界海洋博物馆。馆内停泊了Vityaz号、Viktor Patsaev号探险船和B-413潜艇。其中Viktor Patsaev号的名字源于著名的加里宁格勒宇航员,船上的展品均与太空研究有关。博物馆中还陈列了各种与航海相关的实物原件,各个展区则都布置在船形展览室中,人们可以登船入内观赏,使赛场充满了浓郁的海洋文化气息。
海洋博物馆中的海模世锦赛
本届世锦赛设有C1、C2、C3、C4、C5、C6、C7、C8共8个级别的比赛,中国队参加了其中4项。由于参赛模型较多,因此所有作品被分别布置在3个区域,由两个裁判组进行评判。
第一天进行的是C5级(成人组)的比赛。C5级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从1998年起中国队已经蝉联了10届冠军。作为卫冕冠军,钱锋这次不负众望,其作品“法兰西Ⅱ号”瓶装模型以97.67分的成绩再次夺魁,第五次获得了他在这个项目上的个人冠军。
第二天进行的是C2级(成人组)的比赛,我队有两艘模型参赛:一艘来自箫剑忠,是上届的冠军船;另一艘来自陈海标,刚参加完在乌克兰举行的动态仿真航行海模世锦赛。依照世界航海模型联合会(NAVIGA)的惯例,比赛要鼓励选手推出新作品,一般会给第一次参赛的模型加一个鼓励分(10分印象分)。因此尽管我队的模型无论在制作工艺、搭建难度还是仿真程度上都是一流的,但还是无缘奖牌。这次C2项目的冠、亚军属于俄罗斯队,获奖的都是新船模型。
我队参加C4级(成人组)竞赛的是一艘新做的船模,作者是上海选手孙鹤峰,也是该项目冠军的有力竞争者。遗憾的是,因在船模的一个细节处理上出现了问题,他与奖牌失之交臂。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熟悉他的裁判员和运动员都非常惋惜。
我队参加C6级(成人组)竞赛的也是一艘新做的船模,作者是上海选手许吉力。他的参赛模型在制作工艺上有亮点,难度、复杂程度都不错,有一定的竞争力,只是因缺乏临场经验,在答辩阶段没能解释清楚所备资料与实际船模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导致成绩不理想。由此看来,参加世锦赛的运动员不仅要会制作精良的船模,在赛前还要做好充分准备,考虑到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细节,以免影响最终成绩。
在C6级(青少年组)项目上,我队共派出了4名选手,分别来自北京、天津、青岛。其中来自北京的陈顺明凭借“密苏里号”获得冠军,其他选手的成绩也不错。这是我国青少年选手在航海模型(静态仿真项目)世锦赛上首次取得该项目冠军。
总结与反思
2016年航海模型(静态仿真项目)世锦赛,我队共有9艘航海模型参赛,最后夺得了C5级(成人组)和C6级(青少年组)两个级别的第一名。青少年选手的这块金牌尤为珍贵,标志着我国青少年选手在该项目上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本次大赛期间,世界航海模型协会(NAVAGA)主席Dieter Matysik、外观类项目主席Peter I.Sergeev全程在现场与各队交流,积极探讨了航海模型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我国的青少年选手都寄予了厚望。
作为中国队的主教练,我在赛后对本次世锦赛有以下思考:
1.我队在某些项目上的优势正逐渐消失。C2级(成人组)的参赛模型是上届比赛的冠军船模,这届却未能蝉联;C4级(成人组)是我队连续多届夺得冠军的项目,这届也无缘奖牌。究其原因,一个项目要发展,必须要有新的超越过往的作品支撑。这也是赛事主办方——世界航海模型联合会(NAVIGA)的办赛理念,在比赛中裁判组一般会给首次参赛的模型加一个鼓励分(满分10分)。我们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在今后的每届比赛中,我队要尽量选送不同的作品参赛(最好是全新制作的船模),争取更高的印象分,让自己的模型不输在起跑线上。
2.在本次大赛中,青少年选手第一次在仿真项目上取得第一名,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这是对我国多年来各地区开展的科技教育活动成果的检验,也是对基层科技辅导员、教练员辛勤工作成绩的肯定。总的来说,参赛选手都来自基层活动开展得较好的地区,从侧面反映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他们才是我国海模的未来和真正的后备军。
近几年我国青少年航海模型竞赛的参赛人数和规模不断扩大,为选拔后备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制作和竞赛实践,选手们不仅能学到课本内外的科学和文化知识,还能培养出坚韧的意志和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希望今后有更多的青少年选手参与到海模活动中来。
3.航海模型(静态仿真项目)世锦赛共有8个级别的竞赛,这次我队只参加了其中4个。希望今后有更多的选手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