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北地区实现跨越赶超对临沂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

2017-04-18高冠军

中国市场 2016年51期
关键词:后发优势临沂

高冠军

[摘 要]苏北地区和临沂同处淮海经济圈,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文章通过对苏北地区实现跨越赶超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立足临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借助后发优势、明确定位规划、加大政策扶持、提升美誉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苏北地区;临沂;后发优势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1.025

近年来,苏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10年超过江苏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连续 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5年有7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临沂和苏北地区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等方面存在较高的相似性,借鉴苏北地区的成功经验,对于临沂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加速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1 苏北地区跨越赶超的成功实践

1.1 苏北地区经济基础薄弱

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个地级市,土地面积5.44万平方公里,约占江苏总面积的 53%,常住人口3023.97万人,约占江苏总人口的39.4%。长期以来,苏北经济发展远落后于苏南地区,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苏北五市GDP 8920.37亿元,仅占江苏的21.5%。

1.2 苏北地区的发展优势

(1)明确的战略地位。2008年9月,国务院将苏北地区定位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经济腹地。2009年6月,在国务院审议通过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提出将苏北地区打造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2)良好的区位优势。苏北地区连通南北,沟通东西,具有非常独特的区位优势。徐州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在此交汇;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是沿海产业带和沿东陇海线交汇点。

(3)丰富的资源优势。苏北拥有江苏2/3的铁路和70%的海岸线,具有得天独厚的建港条件;沿海广袤的滩涂和盐田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苏北集中了江苏50%以上的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和生物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1.3 苏北地区实现跨越赶超的政策措施

(1)合力推进“四项转移”。江苏对苏北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直接输血,保证发展所需资金,产业转移增强苏北自我发展能力,科技转移提高苏北造血功能,劳动力转移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十一五”期间苏北财政转移支付1637.4亿元;转移超过500万元的项目计10261个,总投资超过6293亿元;转移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731项;苏北劳务输出总量达520.67万人。

(2)南北共建园区。“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为苏北崛起提供了发展平台。苏南的资金、人才和经验和苏北的人力、土地等资源相融合,实现了南北错位发展。为了加速共建园区的发展,园区中新增增值税和所得税省、市、县留成部分,全部补贴给园区。对于限制园区发展的土地指标问题,进行有力的政策倾斜。为了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省级各类贷款担保基金和贴息资金有限保证园区所需。

(3)实施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一方面,差别体现在发展定位上。例如,徐州打造淮海地区特大型中心城市; 连云港充分发挥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作用,争当沿海开发区的领头羊。另一方面,差别体现在重点发展领域上。苏北五市确定了各自发展的突破口,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各自的发展重点分别是重工业、沿海开发、港口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 临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2.1 临沂资源、区位条件

(1)资源独特,潜力巨大。临沂市面积17191.2平方公里,人口1124万人,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目前临沂已发现矿产资源66种、探明储量的25种,占山东省探明储量的35%;农产品资源丰富,“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品牌享誉全国。

(2)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临沂地处山东东南部,受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长三角等板块经济辐射带动。临沂是全省通高速公路里程最长、所有县区通高速公路的地市。临沂机场作为航空口岸获准临时开放、至韩国国际航班开通运行。

2.2 临沂跨越赶超的发展支撑

(1)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目前,临沂已经形成各类产业集群达44个,其中,板材产业集群、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食品产业集群、复合肥产业集群、陶瓷产业集群、五金产业集群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2)商贸物流特色鲜明。临沂的商贸物流经过3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地摊式农贸”、“大棚底商贸”、“专业批发市场”和“现代物流城”四代市场,现有各类专业商品市场109处,形成了“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格局,打造出“物流天下、中国临沂”的品牌。

(3)民营经济充满活力。由于历史原因,国有经济在临沂整体经济体量中比重低。临沂人不等不靠,积极探索发展致富道路,形成了 100万人闯市场、100 万人深加工、100 万人创业致富奔小康的良好局面。民营经济成为临沂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主引擎。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的数量占九成以上;民营经济占临沂经济总量的八成以上。

2.3 上級对临沂经济发展的定位

2011年国务院批复沂蒙革命老区享受中部地区优惠政策,2013年批准临沂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2014年批准临沂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省委、省政府先后将临沂列入“三个中心区域”和“一处重要一极”,把临沂作为西部经济隆起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推动临沂跨越赶超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借助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

1961年美国经济史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创立了后发优势理论。后发地区之所以能实现赶超,是基于以下逻辑:一是在先发地区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修正,从而选择更优的发展路径;二是后发地区更容易引进先发地区的资金、技术和设备;三是绕过先发地区走过的弯路,避开发展陷阱;四是后发地区有“落后就要挨打”的焦虑,从而形成发展的社会压力。苏北地区的崛起进一步验证了后发优势理论的合理性。临沂具备了后发优势实现的诸多逻辑条件,确定以下着力点:一是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从而形成符合临沂实际的发展道路;二是通过产业转移等途径大力引进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和设备;三是运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临沂发展,避免走弯路;四是将加快发展的社会共识凝聚成发展动力,助推临沂跨越发展。

3.2 明确定位,统筹规划

(1)明晰临沂战略定位。一是积极争取临沂列入国家级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国际商贸名城。二是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建设先进制造业聚集区。三是按照“以河为轴、北扩东进、一河六片、组团发展”的发展战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2)编制临沂发展规划。临沂下辖3个区9个县3个开发区,缺乏统一协调的发展规划,目前突出表现为各县区发展差距逐渐拉大,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问题严重。苏北五市特色鲜明、统筹协调的发展规划在苏北地区崛起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临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明确各县区的功能定位,在做强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的同时,实现统筹协调,形成发展合力。

3.3 加大政策帮扶力度

临沂作为革命老区,一方面享受中部地区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又享有国家重点开发区域政策、国家生态县政策等多重政策。如何将这些国家政策对接落实到位,是一个现实问题。此外,临沂作为山东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快速崛起,离不开省级政策的扶持,在战略规划及实施细则方面,在财政转移支付、产业项目转移、科技项目转移以及劳动力就业转移等方面加大对临沂倾斜的力度,并保证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为临沂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4 提升临沂美誉度和影响力

临沂应用文化纽带不断增强临沂的吸引力。突出重点交流,建立友好城市,放大示范效应,加大向上争取利好政策力度,提升临沂战略位置。推动临沂经济功能从制造向创新提升,口岸功能向自由贸易和国际物流中心提升,城市功能向产城融合提升,社会功能向现代治理提升。树立城市品牌意识,全面提升和丰富城市内涵,着力打造城市特色,凸显城市发展亮点,优化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临沂的知名度、美誉度。

猜你喜欢

后发优势临沂
山东临沂:重心下沉吸引农民工加入工会
临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临沂利信铝业有限公司
全球教育同质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后发优势探究
山东临沂:铁腕治污,久久为功
周建平:中国空间站将有诸多后发优势
逾100克拉的“巨钻”临沂出了5颗
后发优势、赶超路径与后发企业赶超战略——基于多维视角的研究综述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探析——基于后发优势理论
利用后发优势 实现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