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中国全民主流信仰的本质内涵

2017-04-18王洪军赵国烨

科技视界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国梦文化

王洪军 赵国烨

【摘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前中国的全民主流信仰;国富民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其丰富内涵的具体体现;通过对当前中国全民主流信仰的本质内涵的研究丰富全民主流信仰建设在当代中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主流信仰;中国梦;文化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国也是一个有信仰文化的民族。全民主流信仰是增强全民对社会共同目标发自内心的一致的认同感和行动力,是树立高度的全民共同思想,凝聚中国社会主流精神力量的强大动力,牢固树立并强化全民主流信仰,是当前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稳步发展、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和不竭动力。

1 当前中国全民主流信仰的提出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中国社会信仰也日益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体现了人民群众文化需要的多样性和现实需求性。不同信仰对主流信仰有不同的影响,当信仰主体达到一定规模就可以对全民主流信仰造成一定的影响,如马克思主义信仰、宗教信仰、生态主义信仰等。这些不同的信仰反映了不同的价值追求,它们的合力作用,构成了当代中国全民主流信仰的价值取向。

信仰的影响力并不是取决于信仰主体的多少,而是取决于该信仰的价值目标的科学性和发展内驱力。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追求科学而全面,也最符合当代中国社会的需要,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依然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主导信仰,是统领中国主流信仰的核心价值体系。

全民主流信仰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凝聚整个社会力量的源动力,与每个成员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影响人们社会主流意识及社会主流行为的主导因素。全民主流信仰影响着人们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的价值趋向,能够不断激发人们的思想源泉,促使其不断实现与核心价值相一致的自我价值和探索未知。只有当整个社会形成并确立起与现实相切合的全民主流信仰,才能够产生共同的目标和发自内心的一致的认同感,使全民逐渐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使人们突破思想局限性、意识固化性的认知范围,超越自我已知,敬畏且勇于探索未知領域,实现高度的共同思想,构成整个社会强有力的精神力量,为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强大的不竭的精神动力,实现社会的全面稳定发展,树立并强化全民主流信仰,是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实现中华伟大民族复兴是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共同梦想,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主流信仰。它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理念,而且展现着现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和不懈追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梦归根到底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个人梦,必须紧紧依靠全体人民的不懈努力来实现,必须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幸福谋事创业。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已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当下中国社会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支柱和生动实践。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在本质上是指把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凝结成一个命运共同体,提升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取得更大的进步,中华民族昂首阔步、文明先进,人民生活更加复原康。其中,国富民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其核心要义,生态文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信仰坚定是其根本内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中国现实的历史选择和生动实践,中国梦已然成为当前中国人民的主流信仰。

2 当前中国全民主流信仰的本质内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2.1 不断加强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建设

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国。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负,民族不复兴,就愧当华夏子孙。强国、强军是“中国梦”在政治、经济建设和国防军队建设方面的目标和要求,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多维一体的关系。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到本世界中叶要建设成为繁荣发达、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中华文明更加璀璨,强国和强军都是中国梦的深邃阐释,是符合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不可逆转的历史选择。

当前,我国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但我国人口众多、家底薄弱、发展时间短和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至今存在,官员腐败、贫富差距拉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真正彻底解决成为当前全社会和人民面临的艰巨任务。“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历史和现实向我们昭示,强国是民富最根本的保障,强国是基础,富民是目的,民富则是国强的内生动力。因此,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首先要做的就是大力发展经济,实现强国富民,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切实维护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

当前世界局势多变,不安定和影响和平发展的因素仍然较多,在我国由大到强的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各种挑战。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和平发展就没有可靠的安全保障。国防大学著名教授刘明福说:“尽快建设和始终保持一支大军,是中国必须进行的安全投资、发展投资和崛起投资,中国必须把一部分生产力转化为战斗力,把一部分财富转化为军事能力,把一些‘钱袋变成‘子弹袋。中国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才能捍卫国家主权安全,维护大国地位,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更加需要强大的军队和巩固的国防作支撑。

2.2 追求人民更加富裕、有尊严的生活

“中国梦”既是整个民族的复兴梦,又是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幸福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国家更强盛、人民更幸福,就是让中国人民有富足的生活资源,完善的社会保障,更加有尊严的生活,实现人的自由发展。要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到人民,切实真抓实干,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工作和检验工作的标准就是是否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现实要求。

当前,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丰硕的成果。政治上,不断完善政治制度,大力发展民主,加强依法治国,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经济上,完善经济法规,维护市场有序运行,不断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文化上,加强优秀文化的宣传与教育,开展形式多多样的文化活动,满足人们的多种精神需要;社会上,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升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生态上,改革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模式,保护生态环境,加大环境监管部门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改善和治理环境污染,优化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

2.3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文化精华,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智慧和精神结晶。虽然在历史长河中几经变迁,但中华文化中的诸多优秀文化仍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实现经济建设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功能和效益的转变。从文化的维度来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实现中国梦的丰富资源。实现中国梦,需要文化精神的旗帜和激励。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中国精神的文化力量,坚持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学习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去粗取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不同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和源动力,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求的重要基础,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又一重要因素。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整体国民素质,展现我国的良好文化形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4 实现世界和平发展

华夏文明之所以能够成为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延续发展至今的传统文明,就是因为它适度开放,兼容并包。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要合理兼顾他国关切,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当前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全球化和信息化将世界各国联系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对本国人民来说意义重大,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也有着巨大的推動作用。处于伟大进程中的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重大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另外,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惊人成就世界瞩目,也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的嫉妒和不安,他们企图通过诸如“中国威胁论”和“亚太再平衡战略”来阻碍和围堵中国的崛起,但他们的图谋阻挡不了中国前进的道路,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必然的崛起,中国的发展不仅推动了自身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以及人类的进步,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是国家梦,更是个人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必须凝聚我们所有人的精神和力量,形成合力,找到共同支点,发扬我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强不息的优良传统,深入挖掘我们无限的潜力和创造力,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马晓燕.当代中国人信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5.

[2]王良青.中国梦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4(7).

[3]孙迎光.主体教育理论的哲学思考[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戴茂堂,江畅.传统价值观念与当代中国[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5]文选德.弘扬优秀传统 发展先进文化[N].光明日报,2001-11-20.

[6]王玉樑.理想、信念、信仰在价值观中的地位及其意义[N].光明日报,2000-9-19.

[责任编辑:田吉捷]

猜你喜欢

中国梦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