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提高生命课堂对话教学的有效性
2017-04-17郑敏
郑 敏
(福建省福鼎市白琳中心小学 355213)
核心素养:提高生命课堂对话教学的有效性
郑 敏
(福建省福鼎市白琳中心小学 355213)
农村课堂在新课改理念春风的吹拂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改进。在农村小学生命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新课改的热门话题之一。去年我在省教育规划办立项了《生命课堂中学生交流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这是我校关于生命课题研究的深化和拓展。恰逢我市进修校主任在全市教研会议上要求全体教师学习——核心素养,我心头为之一亮,何为核心素养?我们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帮助学生有效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生命课堂 对话 有效
教学中我们倡导的有效对话不是为交流而交流,也不是看似热热闹闹的场面,让学生自行其说,或者少数几个学生在说,其他学生袖手旁观。因此,有效的课堂对话应当以人为本,让学生的想法得到充分表达,在交流中不断激发生命的潜能;让学生有所启迪思考,并通过沟通得到深化理解,实现共同构建知识的过程。那么,如何提高生命课堂对话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想以下几个方面尤为重要:
一、创设情境——让对话激发求知的欲望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有效的情境创设应有利于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从而促成其对问题的探究,激发求知欲。当前,老师们创设情境普遍能做到有趣,但如果仅仅局限于有趣,忽略了对情境创设的目标追求,往往会表面热闹实则失去真正的价值。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曾听我校教师创设去“春游”的情境,提出“春游时应准备什么?注意什么”等与数学教学无关的生活问题,结果课堂确实热闹,但学生对教学需要的数学问题反而得不到讨论。
又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上课伊始,我让学生用7个三角形拼小船,学生兴致勃勃地拼着,拼完后我让学生说一只小船用7个三角形,2只小船呢?3只小船呢?你能接着说吗?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致力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但不能创设无效的教学情境,否则偏离数学主题会影响学生思维,进而降低交流质量。只有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才能擦出生命火花,让对话发挥导向作用。这种通过数学活动的对话,不正是数学的核心素养所在吗?
二、留给时空——让对话成为知识的铺垫
问题是交流的基础,可以是老师给的,也可以是学生提的。对于学生提的,要进行过滤,并且做到难易适中。课堂对话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说出对某个问题的意见和看法,其前提是留有时间让学生去阅读、操作、思考。
1.留给阅读文本时间
学生的知识储备既有限又有差异。教学中,教师应留出适当的时间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到有话可说。如教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我要求学生带着以下学习目标去阅读:
(1)通过课前阅读,你读懂了什么数学知识?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2)你知道“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吗?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
(3)你能用读懂的知识解决课后的“想想做做”吗?
(4)你还无法读懂书本中的哪些知识?
课中我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别人怎么想,怎么做,以及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回答后,我留出等待的时间,让学生自行补充修正答案,整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种有效的思维对话,形成知识的铺垫,正是数学核心素养的落脚点。课后让学生阅读整理解决问题策略的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特别是有思维深度的问题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的问题,更需要让学生去阅读文本,查阅相关资料,当学生得到的答案不一致时,对话就成了学生的自发需要。
2.留给操作体验时间
新课标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活动,使他们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促进其全面发展。”数学动手操作,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思维与动作协调一起参与对话交流,让他们在自主操作中培养形象思维并构建新知,这就更需要留给时间。
如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时,我借助“机器人”的纸贴画学具卡片,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同桌互相指图形、认图形、说图形——全班交流时,互相补充,取长补短——同桌再将纸贴画上图形按形状分类——全班交流时,互相质疑问难,自主完成了对平面图形的直观认识。学生通过指一指、认一认、分一分等形式,经历有效地课堂对话,把静态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操作活动,从中感受形与体的关系,培养几何直觉和思维。从而实现了数学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空间观念的培养。
3.留给思考问题时间
教师要根据教材精心设计问题,营造思考的氛围,给足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后,用6个桃片分一分,得出每3个为一份,每2个为一份和每1个为一份。学生感受到虽然总共6个桃,每份分的个数一样,但分的份数不一样,从中发现“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的概念。这种对话活动,不仅注重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而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还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促进课堂对话教学的有效性。同样也体现了数学的核心素养——抽象概括。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有序表达——让对话绽放生命的活力
1.摆事实讲道理
说理课堂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数学核心素养的另一扇大门——与数学精神和品格对话,它要求教师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围绕核心问题,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辩论中学会说清道理,鼓励学生说出想法。并不时引导当“小老师”的学生去肯定、表扬、提问。这个环节在我不断地启发下,学生始终保持自主探究的热情,猜想“把一个正方形剪一刀后剩下的图形有几个角?”,进行“讲道理”。学生通过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充分经历了“观察——思考——想象——验证——明确”这一自主探究、交流感悟的过程,体验到正方形剪完后的不同特征,不断挖掘知识背后的道理,努力探究数学的核心价值,体会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的乐趣。
2.适时引导补充
学生对话,教师要适时给予引导,维持良好情绪,深化相互间沟通;对于对话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帮助,排除干扰,使对话沿着教学目标继续下去。引导,应在学生意见分歧时,相互间难以说服,应适当点拨或中止对话,强化正确观点;引导,应在学生被某个问题卡住时,降低难度,使对话得以延续。引导只在关键点上进行点拨,贵在精,不在于多。如教学“9+4”时,
师:你是怎么算的?和小组同学说说。指名汇报交流。
生1:我用数数的方法9,10,11,12,13。
生2:也可以从1开始数,数到13。
生3: 9+1=10,10+3=13。
生4:6+4=10,10+3=13。
生5:10+4=14,14-1=13。
当第5个学生说完计算方法时,我顺势引导:10和1是哪来的?谁又能听明白他的方法呢?接着让学生摆小棒,移一移,在直观操作中发现问题:个位不够减,怎么办?在解决问题中学生发现:拆开一捆,即从十位退1合并再减。通过操作,学生感悟出“退1作10”的道理。这种数学运算也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即多种方法灵活运用。要求通过教师的引导,不仅激发学生积极性,还能提高对话质量,开拓思维。学生通过对话,理解了口算方法,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也检验了对话的有效性。
四、认真倾听——让对话充满生命的气息
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既要学会表达又要学会倾听。所以,在教学的平等对话中,学生通过积极互动中展现自身生命活力的同时,教学生学会倾听是教师的重要责任。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应做到“五心”:专心、耐心、细心、虚心、用心;教师可通过语言,目光、手势等向学生传递无声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时不仅目光要专注,不打断别人说话,必要时还应做好记录。
“说”的艺术是教学艺术的一大魅力,说得生动才能听得入神,听才有所获。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几分之一》时,就是重点要排除“个数”干扰,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意义上。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耐心倾听的习惯,让学生在思辨中不仅能听明白别人说的意思,还能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反应能力。使学生在倾听中把握要点、辨析难点,提高倾听实效性,从而实现核心素养——逻辑推理在教学中的应用。
五、学会反思——让对话点燃生命的火花
新《课标》指出:“通过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反思与完善自我认知方式,从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当前,有些课堂对话只注重形式忽略实质,对话只停留在表面上而没有走向深入。由此可见,对话教学的意义在于要善于把别人的意见分类、归纳、吸收进而完善自己的观点,得出正确方法,达到理解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多问几个“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等等来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经过思考、交流,把理解认识引向深入。与此同时,教师要在知识关键点、规律探究处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对话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共享资源信息,不断形成和谐对话的氛围,让对话点燃生命的火花。
面对新课程,面对数学核心素养问题,我们有很多困惑:比如由于班级学生多,学生的遗传素质、家庭教育、学习习惯等诸多差异,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如何恰当把握对话转换时机、如何向深层次对话、如何将话题引入学生的未知、未学领域?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数学课堂的对话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更是生本之间的对话。这种课堂对话,实质上就是课堂生成的交流。希望,让这充满生命的对话永驻我们农村课堂,让农村学生在充满智慧的生命课堂中发挥能动性,实现学习的事半功倍。
[注: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常规课题“生命课堂中学生交流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FJJK15—339)的研究成果]
G622
A
2095-3089(2017)09-01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