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教育中实施乡土课程建设初探

2017-04-17王捷一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资源库乡土学校

【摘要】随着知识转型由现代转向后现代化,乡土知识日益受到重视,这些知识是乡村教育独有的资源库。充分利用乡土知识开发乡土课程也是推动乡村教育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乡土课程的建设与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关系密切,本文试图通过乡土知识的视角,针对乡村教育的劣势,分析乡土课程在乡村教育中的意义并提出实施乡土课程开发的策略。

【关键词】乡土教材 家乡认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250-02

国务院在加强农村教育的会议中明确指出乡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这表明国家将发展乡村教育放到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中。然而,以城市文明为中心视野下的教育,乡村教育被用来和城市教育相对应,被人们在有意无意之间冠以落后的、愚昧的等主观色彩的词描述乡村教育,中国现行国民教育的课程设计也不是问现在的农村生活准备的。[2]而乡村教育赖以依托的乡村文化和知识也正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逐渐消失。本文试图通过以乡土知识为视角,探讨在乡村教育开展乡土课程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的开发策略。

一、乡土知识的涵义

自20世纪60年代起,工业化的迅猛发展随之带來城市学校的扩充,以乡土知识为主的乡村学校由于其地理位置逐渐处于教育发展的边缘,造成大批学生失学从而带来社会的不稳定。一些学者开始重视乡土知识在乡土社会中的作用。格雷尼尔认为乡土知识作为一种特有的、传统本土的知识,是由一个特定地理区域内所世居的妇女和男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对所在社区的发展意义重大[3];我国周礼中“以俗教安, 则民不偷;以乡之物教万民,而宾兴之”等都是重视乡土知识在乡土社会的作用。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乡土知识构成的乡土社会网络,在一定程度规定着乡土社会的价值规范、伦理道德和行为规则。[1]

本文认为乡土知识的涵义是能够让乡村学生从乡土的自然与社会的环境中去了解乡土全貌并产生认同感,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来改善乡土环境的知识。因此,它是一种趣味性、情感性、实用性的知识,除了培养学生本土观的乡土意识之外,同时也培养学生利用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乡土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1.乡土课程担负着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在相对封闭独立的乡村地区,所处学校在该地区文化传承中作用不可忽视。乡村学校不仅教授国家赋予的普适课程内容,还应当成为传播当地乡土文化知识提供必要的场地。乡土文化知识的开发以乡土课程为载体,学生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对乡土文化知识的认同,积极主动地去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乡土文化知识。

2.乡土课程是对乡土知识具体生动的诠释。乡土课程突破统一授课的国家课程,凸显乡土自身的价值和特质。使得学生通过学习此类课程能够认同乡土差异、热爱本土,并获得贡献自己家乡的力量源泉。因此对现行乡村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乡土课程推动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素养。依托乡土知识所开发的乡土课程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这些乡土知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地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只有在认同这些乡土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追寻个体素养的发展。乡土课程中所包含的人文自然地理,民风民俗、生产实践等知识都是以日常生活为起点,使学生感到熟悉、有趣并乐于学习的课程。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爱家、爱校、爱乡、爱国的情感,不断提高他们的自然人文等综合素养。

三、农村教育中乡土课程的开发策略

1.强化乡土课程资源的整合,构建乡土课程资源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广大乡村地区拥有秀丽的自然景观,这些都是值得深度发掘的重要课程资源。而开发这些资源就需要针对乡土知识本身开展教育,充分利用乡土课程在乡村教育中的积极意义,整合课程资源,那么建立乡土课程资源库势在必行。具体而言,乡村学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拿出一部分经费来开展资源库的建设,这就包括对乡土知识的筛选、分类、融合利用和保存以及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构建的乡土课程资源库主要应该包括乡土相关的图片、文本、视频、音频等文献资料和相关模型、挂图、课件等教学资料,便于乡村学校教师的循环使用。例如针对乡村地理环境开设的乡土课程就需要相关教育部门牵头,学校地理、自然等相关教师积极走访当地地区,寻找适合开发且对学生有积极意义的地理乡土知识,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地理图片、地理图书、音频等,聘请相关专家通过系统的研讨与整理并结合必要的技术手段编纂乡土地理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发动和组织学生继续收集和整理家乡图片资料、文本资料,在补充资源库的内容的同时可适度将学生带到乡土环境中,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和负责态度,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转变教师观念,加强教师开发乡土课程的意识。教师是乡土课程开发的直接参与者,其思想意识直接影响到课程的开发。学校为促进教师开发乡土课程观念的转变及开发能力的发展需要采取多种渠道。首先,学校对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提供相关培训,组织参加“国培计划”,提供与其他学校开发交流的机会,包括如何合理选择乡土知识,如何将隐性的乡土知识转化成显性的乡土课程等。其次,学校内部可以按学科教研室为单位开展“教研反思活动”或者“磨课”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得教师间互相研讨观摩,在开发乡土课程的行动中学会反思和学习,逐步意识到乡土课程开发过程也是体现教师教学价值的过程,为乡土课程开发提供必要的支持。最后,教师通过自身不断学习,积极寻找相关课例,将教学活动和新课程理念结合起来,开展基于乡土课程的学生体验式教学,不断关注乡土课程教育教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领悟到这些资源对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性。

3. 协调校内外人力资源,保障乡土课程开发的进度。充分合理的协调相关人力资源,形成校内外合作机制,搭建乡土课程开发的合作平台,保障乡土课程开发的进度。首先,寻求地区政策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包括资金和技术以及相关专业人员的投入力度,创建乡村学校与地方性大学的合作机制,使得乡村学校在开发乡土课程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能得以实质性的解决。其次,同乡镇的各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资源库上传并分享上课后的体验与反思,各学校将其课程开发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中,在利用乡土知识开发乡土课程的过程中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质量。最后,学校根据课程安排适时邀请一些熟知当地乡土知识的长辈针对相关议题讲座,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与相关政府部门合作,将所开发的优秀乡土课程课作为地区建设与民俗生态特色旅游的宣传资料并加以推广。这些都为乡土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实现乡土课程的全面开发。

乡村教育理应从教育的学理出发,坚持乡土课程持久转变的开发设计,推动学生禀赋的健康成长。这也需要一线教师站在乡土知识更新的高度来开发适合当地的乡土课程,培养乡村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视察社,2008:6.

[2]李书磊.村落中的国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9.

[3]何丕坤,何俊,吴训锋.乡土知识的实践与发掘[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王捷一(1989—),女,民族:汉,甘肃酒泉人,现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生。

猜你喜欢

资源库乡土学校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福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以福建基础教育网资源库为例
学校推介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