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

2017-04-17高虎龙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9期

高虎龙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城市务工,造成当前我国出现的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这些儿童在思想观念上缺乏父母的引導和帮助,特别是一些初中学生,他们正处在生长的关键时期——青春期,极易因此而产生厌学,严重时会造成辍学,既不利于学生未来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因此找出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并进行解决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农村 初中 留守儿童 厌学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227-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城市务工,而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保障等因素的影响,外出务工人员不可能将自己的子女带在身边,从而造成当前我国出现的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这些儿童在思想观念上缺乏父母的引导和帮助,在生活和学习上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初中学生,他们正处在生长的关键时期——青春期,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很多的困惑和不解,极易因此而产生厌学,严重时会造成辍学。学生厌学会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差,在学校获得不到所需要的知识,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另外一些学生因为厌学而辍学成为社会闲散人员危害社会的治安。因此本文以农村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在学校中的一些厌学表现,产生厌学的原因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二、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厌学的主要表现

依据笔者的调查和实践经验,学生的厌学表现主要有:

1.学习缺乏自觉性,具体体现在一些学生不积极完成家庭作业,需要家人的督促完成,上课时老师不督促学生不知道自己学习。

2.学习缺乏兴趣性,具体表现在一些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或知识也不会主动问老师,对于课程无兴趣或者厌烦,对于学校环境厌烦。

3. 学习缺乏效率,具体表现在很多学生边做作业,作业时间较长,甚至有的学生原本十五分钟完成的作业,能做一个小时。

4.学习缺乏主动性,具体表现在上课中不愿意和老师交流,对于老师提问的一些问题,即使知道答案也不愿意回答。

5. 学习具有依赖性,具体表现在一些学生碰到不明白的问题时不愿意主动思考,常常选择直接问老师或放弃。甚至有的学生在完成一份数学习题时,他问老师的题目达到15个之多。

6.学习情绪化,具体表现在一些学生把自己的情绪带到学习当中,情绪好时做题目很快正确率也很高,情绪不好则正好相反。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女学生身上。

7.注意力分散,具体表现在一些学生特别是男学生上课时开小差,不认真听讲。有的学生虽然手里拿着书本看似学习但是思想里却想着其他事情。

二、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分析

1.学生处于青春期

初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关键成长期——青春期,这个时期他们的身体会出现一些之前没有的状态,如一些学生因为身体成熟而出现遗精或月经,如果没有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引导和教育,常常会造成他们因此而分心,影响自身的学习。青春期的学生也会逐渐产生一定的叛逆心理,排斥老师或家人的管教,很多学生会认为自己可以独立进行思考而不再愿意接受家长或老师的指导。另外青春期的学生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而致使他们极易产生早恋,一旦早恋,特别是因此在感情中受挫,这些学生会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摆脱悲伤的情绪,从而不愿意学习,产生厌学情绪[1]。

2.过度思念父母而影响学习

初中学生的生活和思想中父母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他们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心里。一旦父母外出工作不在自己的身边,他们在看到同学的家长时,自然会产生对家长的思念之情。而在相关的调查中,几乎全部的留守学生会思念自己的父母,他们很大一部分人会因为过度思念父母而无法专心学习。而这种情况在非留守儿童中几乎不存在。

3.家长期望值过高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几乎一半左右的留守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值过大,让自己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虽然这些学生的父母一般都在外工作,但他们对于子女的学习成绩仍然非常关心,由于这些父母看重成绩,但不重视孩子内心的想法,如果他们子女的学习成绩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一些父母会采取打骂的形式进行教育,从而对这些儿童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严重时就会造成留守的学生厌倦学习,产生厌学情绪[2]。

4.家长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业指导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学生的学业指导只能由其他亲人,如学生的哥哥、姐姐、爷爷、奶奶等,这些人往往文化水平有限,对学生的学业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虽然一些父母在身边的学生也会面对父母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由于这些儿童父母在身边,能够随时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爱,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他们厌学情绪的出现,因此如果父母不在身边,而其他亲属又不能给予有效的学业指导也会造成厌学情绪的出现。

5.学校教学模式落后

在当前的农村初中教学中很多老师讲课完全按照课本的模式讲,没有依据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制定完善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接受情况,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教授,缺乏主动性。这种模式中老师仍以传统的板书和作图等进行知识的教授,缺乏信息技术等的应用,学生学习效率较低[3]。这种机械化、缺乏沟通的教学形式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产生厌学情绪。另外一些学校很少组织课外时间教学,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学校学到的知识很难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应用,从而致使学生缺乏学习后的成就感,这也是造成小学高年级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一个方面。

6.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成绩差学生的感受

目前的农村教学大多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从而致使教师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忽视学习成绩较差学生的感受。因而致使很多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认为老师不重视自己,久而久之会自暴自弃,不愿意学习,产生厌学思想。

三、改善留守儿童厌学情绪的解决策略

1.加强对学生的引導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其他家属和学校应承担起他们父母的一些义务,加强对留守学生思想和学习的引导。学校应适当的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青春期存在的一些心理和生理的变化进行引导和教育。学校和家庭其他成员应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关爱,让他们不能从父母那边得到的关爱,尽量从其他方面补充,减少学生因思念父母而产生厌学情绪。

2.家长应鼓励认可孩子

针对如何解决家长期望值过高的问题,笔者认为家长应该对自己的子女重新审视,找出他们的优点,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因为每个孩子都喜欢将自己的长处表现给别人,并希望得到认可。根据孩子的表现情况也可以适当采用物质奖励的方法,让孩子感到开心,这时你再和孩子交流学习中的问题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校应改进教学模式

针对教学模式落后造成学生厌学的问题,笔者认为学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学校可以采用的教学模式有合作探究性互动模式和沟通交流性互动模式等。

(1)合作探究性互动模式

合作探究性互动模式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探索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合作探究模式中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影响,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通过对教学中遇到问题的探索研究培养学生创新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通过合作探索性互动模式可以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建立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让老师更加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更加喜欢老师,从而更加喜欢学习,摆脱自身的厌学情绪。

(2)沟通交流性互动模式

沟通交流性互动模式是以“学生为本”为理论出发点,由学生和学习资源的交流互动,学生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互动,学生和教育环境的交流互动几个不同要素组成。与传统的单方向教学模式比较,这种教学模式具有的优点是该模式注重教师和学生两者的交流和沟通,学生参与度高,并且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在这种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主体,老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厌学学生可以通过与老师和其他学生、资源等的沟通,融入到整个班集体当中,学习其他优秀学生的特长,摆脱自身不自信不愿学习的状态,使自己喜欢学习,喜欢和大家交流,摆脱自己的厌学状态。

4.老师要平等对待,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性格,老师应依认识到学生的这些不同,摒弃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指标的思想,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习较差的学生也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特定的教学计划,让每一个学生按照自己特点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刘华锦,叶正茂.初中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教育评论,2015,(06).

[2]杨启彦.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透视及消解[J].教学与管理,2016(28).

[3]范先佐,郭清扬.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农业大学,2015(01).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厌学情绪的应对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5]GHB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