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2017-04-17苏雁鸣
苏雁鸣
【摘要】小学阶段是孩子身心发育关键阶段,是培养价值观、养成良好习惯、塑造人格品质的最佳时期,然而日益凸显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本文首先说明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及目标,然后分析了小学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最后阐述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渗透方式。
【关键词】小学课堂 心理健康 学生 教师 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216-02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及目标
1.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点
当前我国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呈现出两个显著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随年龄增加而加重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现在独生子女人数众多,父母超出范围的宠爱也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当前的社会环境较为复杂,尤其是小学生容易受到不良网络环境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体制依然存在弊端,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了消极和厌学的心理。第二个特征是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在我国大多数小学中,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往往需要开设专门的课程,而不能通过现有的课程做到无形中的渗透教育,但是心理健康课程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开展起来并不尽如人意。
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所期目标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潜能,培养优秀品格,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具体表现为:使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提高自信,增强调控情绪、适应环境的能力,能积极面对各种问题,乐观应对挫折,形成良好的习惯、健康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对少数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困境,健康成长。
二、小学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1)惩罚,尤其是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惩罚某位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2)教师经常安排课堂测验使学生感到紧张和焦虑;(3)教师的课堂提问方式不当造成学生的学习压力;(4)教师拖堂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5)教师满堂灌输、死记硬背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能力等都产生不利影响;(6)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通过口语还是书面语,教师是否精确无误、清楚明白、生动直观地呈现教学信息。对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学习兴趣、言语的发展都产生重要影响。
2.学生自身及同伴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1)课堂教学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特点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2)课堂教学中,学业成绩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3)课堂教学中,同伴尤其是同桌的性别、学业成绩、行为等均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从学业发展来看小学4—6年级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心理健康的角看,必须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健康同伴关系的形成和学生的社会化问题。
3.课堂教学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1)不良物理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上课时教室内外有噪音对学生听课注意力产生不良影响。(2)不良心理环境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地成长。如果同学之间只讲竞争、不讲合作的班风对其同伴关系产生不良影响。
4.教师个人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1)教师上课时的健康状态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一定影响。(2)教师对待学生和教学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3)教师的个性特点,如与学生的亲和力、偏爱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渗透方式
1.语文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利用语文课堂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具有先天的优势的,因为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利用语文课堂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要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能使得小学生尽快融入课堂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其次是要充分利用云纹课本的资源来渗透心理健康,可利用的素材是十分广泛的,如利用《小马过河》、《守株待兔》等课文及典故教授学生一些道理及品德,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来吸引小学生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培养他们的自我感知能力,从而渗透进心理健康的内容。再次,利用语文课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他们大多都是情感外露,并且自制力差,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充分给他们倾吐心声、宣泄情绪的机会,在倾吐和宣泄中引导学生去反思。
2.数学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与语文课的生动活泼不同,数学课本身便是严肃谨慎的,可以说数学课如果利用教学内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合适的,这样一来就要在教学方法上着手。比如在学习中可以采取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互相帮助的氛围,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并强化友谊,这十分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3.体育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体育课通过一系列的体育运动能够达到消除忧郁、焦虑等消极心理情绪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去发掘适合每个学生的不同的体育项目,这样学生便能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自信和放松,并起到强化体魄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还有很多,我们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实践,不断提高我们的育人水平,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出我们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孙绵涛,康翠萍,康力华.我国小学教師教学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教学与管理, 2010(02) .
[2]孟祥林.互动课堂的困境与师生行为边界分析[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1) .
[3]陈启新,雷国营,覃军,刘立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状况调查报告[J].中小学校长,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