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7-04-17张颖
张颖
【摘要】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典型的理科学科,也是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开端。随着我国新课标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初中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初中物理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起到了一个打基础的作用。物理学科对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数学知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的角度来探析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希望为初中物理的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185-01
前言:物理学的知识与文科类的学科相比有些枯燥,对于理性思维不强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也是很多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不感兴趣的原因。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对物理产生兴趣了,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所以,培养初中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对于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
(一)为学生减轻思想负担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物理学习的开端[1]。对于刚开始物理学习的学生来说,由于物理需要学生形成理性思维,并且对于数学知识也需要一定的掌握,导致很多学生对物理产生了畏难的心理。培养对于物理的兴趣能为学生减轻思想的负担,克服对于物理的恐惧感,为学生找回一个轻松的心态去对待物理课程的学习。
(二)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如果对哪门学科感兴趣就会认真努力去学习。所以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会使他们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当老师提出问题的时候,他们会用心去思考,积极地回答。一个活跃的课堂会将学生带入到充满知识的世界中去,他们会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魅力。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也会对学生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有一定的作用,这在理科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二、初中物理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
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是十几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比较好动,对周围的事物都比较好奇。目前初中生有一个很普遍的缺点就是上课的时候注意力总是不能集中在老师的教学内容上,不愿意参与老师的教育内容,和老师缺乏有效的互动,当老师提出问题的时候,不能积极踊跃地举手回答,这样的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二)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我国的教育体系中物理的课程是初中才开设的,在小学阶段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物理知识的学习。在大多数家长的意识里,都会认为物理是一门很难学好的课程,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在这样的思想主导下,很多家长在孩子进入初中之前会将孩子送到学习班去提前学习初中的课程,他们的想法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就会出现一种现象,那就是同在一个班级里的学生的学习基础却不一样,有的之前学过初中课程,有的却是第一次接触初中课程,导致班级里的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三)学生对知识缺少巩固的过程
物理学中涉及到很多的计算公式和实验,老师带领学生将实验完成之后,学生当时会觉得好奇,看个热闹,而不会在课后总结实验的现象、原理、结论等内容。初中物理学中涉及的计算公式都不会太难,但是卻需要学生细心去运用,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过的公式,学生在听过之后,当时是记住了,可是不重视课后的复习和巩固,时间长了就会将公式的细节忘记,或者将几个公式的要素在记忆中混在了一起,以致于在做题需要运用的时候出现细节方面的错误。
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结合到一起
初中物理是一门特别贴近生活的学科,物理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2]。比如,我们能用筷子夹起盘子中的食物是因为有摩擦力的存在;停车场的拐弯处会放一面凸面镜防止汽车在拐弯时相撞;将吸管放进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似吸管在水面处折断是因为光的折射原理等等。初中物理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从生活熟悉的角度入手去理解物理知识,这样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更直观地理解,也会使学生发现其实物理学科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学。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设备
随着我国科技发展越来越快,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教育中已经得到了普及[3]。在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来对知识进行讲解,多媒体设备可以将老师描述的物理知识动态、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比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中有一个章节讲的是重力,有一个很有名的重力实验是科学家伽利略提出的,叫作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老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找到相关的视频资料或者图片资料为学生放映,让这个实验清楚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会使学生在轻松的多媒体教学中学会了重要的物理知识,学生会将枯燥的物理知识转化成图片记在头脑中,以后在面对重力相关方面的习题时可想到当时课堂上老师放映的视频,从而想起重力的知识。这样利用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兴趣,使学生逐渐对物理知识产生兴趣,会使老师的物理教学效果变得很好。
(三)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作为课堂的主体,为学生讲解学习内容,而这种模式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适用了。在现代教学的背景下,老师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不是老师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这样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举个例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中有一个章节讲的是摩擦力,老师在讲解完摩擦力的概念之后,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摩擦力的例子,比如人能够在路上行走,筷子可以夹起盘子中的食物,车子遇到山坡速度会减慢等等。老师根据学生说出的例子逐一为他们解答他们给出的答案到底是不是摩擦力在生活中引起的现象。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已经很了解了,可能只是不懂如何用物理的专业知识去描述而已,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积极回想生活中的例子,这样就会使学生逐渐用物理学的思维去解释生活中一些本来很奇怪的现象了。这样学生会觉得物理原来无处不在,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原来可以这么大。学生一旦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他们会对物理课程的学习更加的认真努力,那么物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就很明显了。
结束语:有的时候,老师觉得物理学科难教,学生觉得物理难学,只是没有找对方法,没有形成兴趣而已。初中的物理知识本来难度就不太大,只要老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着手,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一定可以取得理想中的教学效果的。只要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认真努力地去钻研这门学科的知识。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研究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世英.如何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6,(06):146.
[2]陈晓燕.当前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92.
[3]刘志杰.利用初中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4,(0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