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课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017-04-17王春明
王春明
【摘要】在小学教学中,数学不仅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门科目,更是一种开发儿童智力的有效手段。新课改虽然解决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但是一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实行改革以解决这些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转换教学思路,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探讨,找到了一些方法以便改进课堂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教学思路 课堂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171-02
新课改以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创造性为目标,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学习,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提高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的能力,从而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要求
(一)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在新课改进行的同时,小学数学教育对学生的创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造力以数学学习为基础,通过对其他知识的积累,将其中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创造力。由于学生在智力、性格以及认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其对不同结构认识的差异,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并了解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尊重、认同和理解。
(二)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数学问题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商场买东西时经常会遇到促销打折、计算金钱等情况,而这些活动都与数学密切相关。由于数学在我们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避免脱离实际。
(三)教书育人的综合教学
课堂质量不仅需要老师进行提高,更需要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学生去配合实现。这里所说的高素质不仅包括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素质,还包括较高的道德素质。在当今社会,仅仅具有较高的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两手都要抓,将传授知识与教育学生成长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这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质量的方法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选聘一些综合素质较高、专业知识能力较强的年轻教师来加入师资队伍,为师资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定期举办一些专项培训活动,以便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多与其他学校开展一些合作交流活动,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到一些新的教学模式,领悟先进的教学思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学校由于资金等问题,新引进的教师面临着综合素质较低、“老龄化”严重以及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等一系列问题,这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学习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探究学习法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從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众所周知,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多数理论知识不仅来源于日常生活,更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延续和发展,因此将数学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十进制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指导学生通过手指来进行计算,这相较于枯燥乏味的抽象知识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掌握;在有关圆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家里的圆形物体,例如盘子、钟表等,然后计算其面积。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新课改的教材与传统教材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了教学理念的差异。教师必须在了解相关教学背景的前提下,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工具来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四)明确新课改的目的和要求
小学教育是学生学期的起点,也是学习中比较重要的阶段。教师要以新课改为基础,通过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他们主动进行学习。在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四个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综合素质培养转变;由文化教育向能力教育转变;由“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由“填鸭式”教育向引导式教育转变。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教师的帮助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以新课改的要求为教学核心,“以人为本”为教学指导思想,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帮助学生完成基础理论学习的前提下,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金玲;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14期
[2]孙海燕;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之我见[J];学周刊;2012年24期
[3]黄秀卷;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下);2013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