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让习作“惊鸿一瞥”
2017-04-17龚远琼
龚远琼
【摘要】许多学生一上习作课,总是“横眉冷对作文纸,低头干肯铅笔头”。望着总也写不具体的作文,笔者陷入了思考:若是硬要让学生为了写具体而写具体,那是无意义的。如何让学生有意义地将作文写得更加生动形象呢?如果学生能把那些一笔带过的小细节放大,把它们写具体,写生动,那么“写不具体”困境是不是会相对减少?更甚者,这些细节或许还能够让作文“惊鸿一瞥”,令人印象深刻!于是,笔者就自己在中高段习作教学中的实践,围绕“细节放大”这一学习目标,展开研究。
【关键词】细节 环境 人物 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110-02
翻遍学生交上来的几次习作,望着那一篇篇想写具体而又写不具体的作文,笔者发现:学生们的作文中,篇幅较短不说,许多情节往往匆匆而过,仿佛是一个赶着上火车的人,一味地追求目的地——完成这篇作文,着急中没有给人印象深刻的地方。这是一种恐惧,一种被淹没,被遗忘的恐惧。就像沙滩上很浅的脚印,海浪一打过,什么都没了。由此,笔者联想到了自己的习作教学:如果学生的习作中,多一些小小的,温馨的,真实的细节,让人沉浸其中,给人惊鸿一瞥,岂不是胜过那些“趕火车”似的感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赏天地之美:让环境淋淋漓漓烘托
1.强化观念,活写景物,细化环境的每一个角落
在翻阅了四到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之后,笔者发现,很多文章都带有环境描写。这些描写,或细腻动人,或栩栩如生。每每读来,总有引人入胜之处。若是学生的习作中,能有这样细腻的环境描写,若是学生的习作能抓住环境最微小的细节来进行描写,想必一定会为习作增添光彩。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笔者开始有意识地向学生教授环境细节的烘托作用。一次在执教《桥》这篇课文中,许多学生对于课文中描写洪水肆虐的句子深有感触。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疯狂地奔出来,势不可挡。”这一句,学生就能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凶猛,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于是,笔者乘势点拨:我们的作文中,能不能也出现这样的环境细节呢?当天,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中,就有不少这样的句子,如“无边无际的平原平坦、广阔,像一个巨大无比的墨绿色的大翡翠圆盘”“天空一下暗了下来,乌云开始打着卷地扑过来”。笔者心中暗喜,这样的句子实在是习作中的亮点,也确实给人“惊鸿一瞥”,只是那么短短的一句,就拔高了整篇习作的层次。
但是,似乎还缺少些什么……
2.以景衬情,为我所用,万物皆浊我之色彩
执教《桥》的第二课时,有一位学生给了笔者很大的灵感,依然还是那一句“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疯狂地奔出来,势不可挡。”这位学生说,他不仅读懂了当时洪水的狂妄,而且也读出了人们内心的恐怖,正是因为人们对洪水的那份惧怕,洪水才会“咆哮”,才会“势不可挡”。
笔者顺势引导:不同的心情,看同样的景物会不会不同呢?学生的回答不一而足,有人说开心时就算天下雨,那雨也是快活的;有人说考试不好时,就算外面晴空万里,也一样见不到阳光。于是,笔者鼓励学生们,把自己的心情融入环境,用环境细节来展现人物情感,有位学生颇感兴趣地写了一句:天空灰蒙蒙的,就像我的心情一样。同时就有学生提出不够具体,于是又改:天空像蒙上了一层灰色,乌云在翻滚,鸟儿在哀鸣,就像我此时低落的心情一般。两句前后对比,细节之处的描写可谓更加精彩。
“细说文章人物事,拈花一笑万山横”
迸情感火花:让人物痛痛快快演绎
1.分解动作,扩大表情,创设细品情感之条件
笔者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找来一段短片,那是一个人物拿起杯子喝水的镜头。笔者把这个镜头稍作处理。首先播放快进的效果,然后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一半学生看清了那个人在喝水,还有一半学生觉得镜头太快,没看清。其次,以正常的速度播放一遍。这次,所有学生都看清了影片中人物的动作,人物首先拿起了杯子,然后一饮而尽,有的学生还注意到了人物手中拿着几粒药片这个小细节。最后,笔者将短片以慢镜头的形式再次播放,学生观看之后,发现了许多:有人发现人物手中的药片是蓝色的,有人发现人物是左手拿杯子,右手拿药片,更有甚者发现人物吞药片时皱着眉头,可见药片有点苦涩。
“当一个细节一闪而过时,你似乎发现不了什么,当你回想整个过程时,你发现了第一次没有发现的,当你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时,你甚至会注意到这个细节附带出的一系列动作,神态和心理。这就是细节的放大了,细节放大了,人物的情感也随之放大,好好描写,你会发现意想不到的东西。”笔者这样来总结这堂课。
2.阅读名著,模仿写法,营造细细体验之氛围
“郑屠大怒,两条忿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心头那一把无明业火焰腾腾的按捺不住,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托地跳将下来。”这是《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片段,一句话,将郑屠的怒气刻画地惟妙惟肖,每一处细枝末节,施耐庵都娓娓道来,细细展开,读来令人难以忘怀。学生更是喜欢阅读。教师应当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创造阅读名著的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究“这篇文章为什么写的这么好?”“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等问题,通过阅读,讨论,总结写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名著刻画细节的方法,初写时可以模仿,写得多了,便可以大胆创新,将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一一展开,写具体,写生动。
以上所述,是笔者在实践中积累的关于“细节放大”策略的几点思考。习作应该是一个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美人。这大约也是一种习作教学高深的境界。作为教师,我们还在继续探索。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一定能让学生的习作真正做到“惊鸿一瞥”。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习作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邵店小学 高伟 《小学语文》2012.4
[3]《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小学教学研究》2012.3 第387期
[4]《反思习作教学的“点”与“化”》《小学习作》2012.3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