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4-17张燕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创设教学法教学内容

张燕

时光荏苒,光阴如隙,历数过往岁月,已进入教育行业20多年,经历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过去,也经历了新课改的当下。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动,新旧文化的更迭,未来还要为新课改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目前大多数的数学课堂教学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等弊端,学生缺乏应有的自由和选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和互动,缺乏对课堂教学丰富内涵的深刻挖掘,课堂教学在某些方面不仅没有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反而成了他们身心发展的藩篱。

概括起来反应在以下方面:

1.教育模式的权威化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制订纪律,学生遵守纪律;教师做出选择并将选择强加于学生,学生惟命是从;教师选择学习内容,学生适应内容;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而学生只纯粹是客体。

教师惟教材、惟教参、惟教案至上,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绝对遵从和对于教师的一贯服从。造成了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学习,缺乏批判性地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是以同一标准来塑造、培养学生。统一的培养目标、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时间、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考试、统一的答案、统一的评价标准。这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成了压抑学生个性、扼杀创造力的“元凶”,致使本应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缺乏活力。

2.教学的空洞化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即考试的成绩),致使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缺少了自由展现他们活泼可爱的天性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的生活空间和氛围,致使他们长期处于一种压抑、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状态之中。

3.教学模式的孤立化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育主体之间的交往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启动者和主宰者,学生则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地位,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往、沟通和互动。

4.教学模式的单一化

由于考试选拔方式以及升学率的评价机制的影响,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以应试教学为特点。教学手段单调、乏味,以强行灌输为特征,以教师讲解、题海战术为主要形式,力图将应试内容深深烙在学生脑中。教學就是为了应试,这似乎成了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信条。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

因此,很多教育行业的前辈一起推动了新课改,力图突破传统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育为本质,以新课改为助力推动教学模式的改变。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运用情境教学法的长处:

1.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⑴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情境教学法正是通过”情境”的设置,使教学内容在情境化的故事中得以完成,教学内容的安排是为了锻炼学生的体魄,情境的设置是让其掌握运动技能的一种教学载体,增进学生的健康。

⑵以激发兴趣为中心。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设计使学生获取最佳注意力,再通过理解、尊重、参与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⑶以学生为主体。情境教学法是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主角,学生在角色中要完成各种学习内容,以达到教师在课前为此预设的目标。它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位子,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2.有利于中低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中低年级学生在意识水平发展上还不够成熟,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逐渐进入角色,使学生沉浸在欢乐中,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同时完成各个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3.有利于解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它的目的就是要让其为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而服务。

创设合理,有效的探究情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品生品社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创设情境教学的过程要遵循一些原则与策略:

一、原则

真实是情境教学的本质,简洁是情境教学的形式,趣味是情境教学的灵魂。在情境创设中应去除浮华留住真实,兴趣性与数学味并重,从实际出发,删繁就简,融会贯通。

1.情境创设应去浮夸保本真。

情境中前例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如果单纯教师为了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对学生知识积累有负面影响。也就是会所虽然情景是假设的,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实际。

2.情境创设应趣味结合。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比一味的被动接受要产生出更好的效果。

3.情境创设简洁有效性。

情境设计的简洁而实用是确保情境有效的重要保证,也决定了这一情境的品质。

二、策略

1.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问题的产生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基于自己原有知识结构产生的困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间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借助故事创设情境。

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进入故事营造的生动情境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儿童喜爱的故事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加深儿童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审美能力。

3.寓教于游戏之中创设情境。

游戏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活动的安排都应该充分考虑到趣味性和学生的生活背景,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些具体、有趣并富有一定启发性的问题情景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经历一个艰难、无奈、成功、喜悦各种心理历程,感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感兴趣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

4.结合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实践是手、眼与脑的密切协作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是把外部动作思维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过程。

以上就是我对情境数学教学的认知,不足之处恳望各位前辈和同志指点、指教。

猜你喜欢

创设教学法教学内容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