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探讨

2017-04-17杜一鸣高飞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杜一鸣 高飞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提供了新的途径。新媒体时代,其信息传递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因此,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时,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借助多媒体的力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敘事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81-01

引言

讲故事即为叙事,讲述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内容便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的经验或者他人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能增强学生对思想教育内容的认同感,引起其深刻反思等。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为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提供更便利的条件,高校要适当地应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教育宣传。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新媒体时代,学生在交流、娱乐以及信息获取等方面应用新媒体技术。学生对对媒体价值以及媒体信息的认识,辨别有效信息,掌握新媒体操作技能会直接影响新媒体时代教育叙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1]。因此,学校要善于联合社会、家庭等主体,采用多种途径进一步提升学生媒体素质教育。其次,想政治教育叙事更着重关注于学生个体的成长,在教育过程中彰显人性。因此,教师与学生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主体地位,培养主体意识。在思想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 的主体,教师要善于在教育经验反思过程中加深对教学理念的理解,提升自身的教育技能,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加深对学生的理解。学生主要是“学”的主体,学生要主动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与态度,将自己的教育故事分享给其他同学。再次,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直接会影响教育的质量。

2.利用多种途径延伸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内容

信息碎片化是新媒体时代的重要特征,其传播的信息都是比较碎片化的意见。在此情况下,会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内容更加松散,不利于系统性地进行思想政治叙事教育。在多媒体时代,高校要拓宽叙事的渠道,从多个角度搜集与听取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故事。例如:高校可以充分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腾讯新闻等多个平台,挑选学生最近比较热点的思想政治话题。同时,多个平台上多表现的是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热点问题进行的相关分析。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查看他们对任店问题观看的角度,并在课堂内展开讨论。其次,在新媒体时代,大量的信息充斥着学生的生活,而且这些信息的质量有好有坏。因此,教师要正确地把握叙事的内容,使思想政治叙事教育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途径

故事中蕴含着教育价值,具有传播文化的作用,是人类历史以及生活空间的展示。从原始社会的口头至文字记载方式,这些故事得到广泛地传播。如今,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叙事的传播范围更加的宽广[2]。高校思想教育过程中,其教育最主要的渠道是课堂讲课,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的进行思想教育。但是,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采用叙事理念实施教育的方式,从日常的口头教学叙事到学生书面作业叙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新媒体时代,教师还可以对网络平台进行整合,让学生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叙事。大学生是使用新媒体技术较为频繁的人群,学生通过微信、微博、论坛等方式获取信息,进行交流沟通或娱乐。由此可见,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叙事教育时,可以充分地采用利用新媒体的方式。与其他的叙事方式比较,采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具有读故事便利性、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并可以进行互动沟通等优势。例如:高校可以将思想政治叙事内容以微博的形式发送,学生只需要关注学校的官方微博,那么学生就随时可以阅读学校的思想政治叙事内容,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途径。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要学会审时度势。在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中恰当使用新媒体技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利用多种途径延伸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内容,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途径。最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工作有效开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潘莉.王翔.道德叙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运用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56(02):56—63.

[2]彭兰.碎片化社会与碎片化传播断想[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6,31(08):69—73.

作者简介:

杜一鸣(1988-),男,汉族,山东沂水人。延安大学政法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

高飞(1990-),男,汉族,山东邹城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猜你喜欢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