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东北虎豹监测项目初探

2017-04-17于智宁李金鑫邵龙珠

吉林农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初探长白山

于智宁++李金鑫++邵龙珠

摘要:本文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论述了在长白山保护区重建东北虎和远东豹生态家园需监测的内容、监测系统构建方式及监测建议。对东北虎豹栖息环境的监测,可为有效保护和恢复我国东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长白山;东北虎豹;监测项目;初探

中图分类号: Q95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7.060

历史上白山林区是东北虎和远东豹的核心栖息地,上世纪50年代随着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人口增长和人为活动加剧,东北虎、豹种群整体向边境地区的俄罗斯一边偏移。近年来,随着我国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及保护制度的实施,该地区的森林环境有了很大改观,东北虎豹又季节性乃至常年性地返回我国东北林区。从森林特征参数、食物供给、活动特征、人为干扰等方面对东北虎豹的栖息环境进行动态、定量评估,将促进东北虎豹的“回流”,重建吉林长白山东北虎豹生态家园,提升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1监测内容

包括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从时空尺度及时了解森林资源变化,基于地理定位技术监测东北虎豹及其主要食物的活动和分布,结合人为活动数据构建东北虎豹的分布范围和活动特征分布图,指导东北虎豹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

1.1 活动范围监测

利用专业人员地面巡护、公众信息整理、野外相机网络、GPS跟踪器等数据,收集东北虎豹的活动范围数据。对东北虎豹的种群状况、活动范围、活动规律等因素进行分析,实现对东北虎豹活动范围的监测和分析。

1.2栖息地监测

利用时间序列的卫星遥感数据,监测东北虎豹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潜在分布区的土地覆盖变化和森林经营活动,定量监测森林资源消长。监测土地覆盖类型、森林类型、森林覆盖度、森林生物量、森林及下层植被物候、积雪情况等进行监测。

根据东北虎豹的栖息地选择特性,预测东北虎豹的栖息地适宜区域。根据空间范围和质量,分析退化区域的分布,并制定退化区域的恢复策略。同时,对经营性林场的森林经营措施进行适当变革,发展生态友好型的森林经营模式。

1.3食物资源监测

根据东北虎豹的食物链结构,分季节预测东北虎豹的食物资源分布。通过土地覆盖类型、森林类型、森林覆盖度、森林生物量、森林及下层植被物候、积雪情况的监测,预测虎豹主要捕食猎物种类的食物分布和栖息地分布,间接预测虎豹的猎物资源分布。

2 监测系统构建

根据现有信息,构建东北虎豹监测区的监测矩阵,建立系统性与典型性相结合的监测节点,实现全区普查与重点区详查相结合的监测格局。

2.1 定点野外监测

使用带红外感应器的自动监测相机与白天定时拍照相结合,既可以捕捉到野生动物的活动,也可以对周期性、季节性的物候等变化进行记录。

2.2 GPS跟踪监测

给东北虎豹安装GPS跟踪器,利用GPS系统具有自动发送位置的功能,可以检测到项圈移动的精确路径,从而获得佩戴项圈动物的大体活动范围,判断动物的移动路线和方位、行为和状态。

2.3 遥感技术的多尺度监测

利用遥感估算的净初级生產力或生物量进行生物多样性估测。植物群落的不同结构组成,为生物和动物提供了不同的生态位和栖息环境,因而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

遥感数据可以对土地覆盖类型、森林减少和增加等现象进行动态监测,对植被物候、雪盖等进行监测,这些因素都间接影响着野生动物的食物来源和栖息环境。

可以使用“吉林一号卫星”和“吉林林业卫星”的高分辨率数据为东北虎豹栖息地变迁提供森林经营活动和破碎化影响方面的本底数据。并结合林业防火飞机和无人机系统使用激光雷达、高光谱和高分辨率影像数据,提取地形、森林树种组成、功能性状特征、垂直结构等森林生物多样性相关因子,与地面实测的多样性指标相结合,开展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精细监测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工作。

2.4地面巡护

开发集成GPS的智能手机/PDA等智能终端的地面巡护系统。支持巡护人员的安全监视、信息采集、人员调配。提高地面巡护的效率、安全性和信息采集的流通性。同时,开发公众信息采集平台,支持虎豹分布区普通民众对东北虎豹分布及活动的数据报告和收集。

2.5 科学开展经营活动

近半个世纪以来,东北虎豹活动中心的整体东移,主要是由于人为活动和社会经济因素起了主要作用。随着我国东北林区的开发、人口数量增加、城市化扩展和小城镇建设,原始森林景观损毁严重、森林破碎化加剧,使得东北虎豹的活动中心整体朝俄罗斯方面迁移。而随着我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保护区建设,特别是吉林省长期禁猎制度的有力实施,东北虎豹的活动范围又逐渐返回我国境内。

近年来,随着长白山生态旅游的不断开发、吉林省东部的公路和铁路建设,其路网密度和人口流动性大大增加,给原始森林景观的保护带来了一定压力。另一方面,旅游关注和经济发展也促进了人们生态意识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减少了对木材采伐的依赖。但本质上,森林是一种可以经营利用的再生资源。科学合理的规范人为活动和适当的森林经营方式,可建立生态友好的环境,有利于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保护。

3东北虎豹栖息环境监测建议

随着遥感技术发展和典型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监测的进一步丰富,通过二者结合将高分辨率遥感观测与地面观测数据、环境要素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掘遥感数据在空间尺度、垂直结构、生物物理参数、时间重复性等方面的优势,为生物多样性监测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将有助于刻画生物多样性指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异特点,更好地揭示大范围生物多样性的格局和规律。因此吉林省应进行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将地面调查、遥感观测、人为活动、社会经济因素,与东北虎豹种群分布、栖息地环境、食物资源、森林生物多样性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更好地实现东北虎豹的有效保护和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同时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

作者简介:于智宁,大专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资源保护。

猜你喜欢

初探长白山
长白山新增“天眼”
漫步四季,探索不一样的长白山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问道长白山之人杰地灵
学生管理法制化及其权利保护思路初探
经济法程序问题初探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尾矿库排洪系统封堵技术初探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