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气象灾害防范意识 发挥气象为农服务作用

2017-04-17金锦涛

吉林农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对策

摘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气象服务事业是气象服务事业中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佛山地区已使用了现代网络科技提供农村气象业务,提高了气象信息传输效率,与此同时气象服务产品、农村气象知识的普及程度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本文提出发展佛山农村气象服务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佛山地区;农村气象服务;对策

中图分类号: P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7.058

1 佛山地区农村现阶段气象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气象服务产品精细化程度不高

佛山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农业气象观测试验、监测自动化设施、科技支撑等方面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佛山地区的气象预报大多数具有普遍适用性,但精细化程度不足,大多数农民只是了解天气预报中是否有降水,是不是会降温,相比先进国家和地区,农村气象服务尤其侧重针对农场主等农业生产实体开展专项专业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对各项天气要素都很关心。

1.2 气象知识的普及程度需进一步提高

近些年气候变化越来越明显,气象问题也随之而来,旱涝灾害造成了农村经济作物严重受损,雷雨天气时农民的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人们往往在自然问题面前显得束手无策,需要进一步掌握气象常识,提高防雷、防雹、防风意识。

2 加强气象科技,提供精细化服务

2.1 联合机构院校,加强综合研究

佛山地区可通过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联合,加强气象灾害的形成机理、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评估和预评估等研究,加快先进气象技术的推广应用。如应用广东省气象局“新一代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临近预报技术研究及应用系统”和“低频振荡在西江流域致洪暴雨中的中期预报应用研究”,可获得短时临近和中期预报。

2.2 利用高新技术,提高服务水平

高新技术是提高气象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佛山地区可以通過卫星通信技术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基于GIS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系统、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系统和用户系统的接口技术研制、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气象服务产品与技术,对农村气象需求加强调查、分析、评估及反馈,实现农业气象动态化、精细化预报,利用新科技为农村气象服务,提高气象服务产品的实用性。

2.3 细化预报数据,指导农业生产

通常佛山地区气象台站公开发布的气象预报信息只包含晴雨、空气温湿度和风等3个要素,这与越来越精细化的农业生产管理要求极不适应,有必要提供不同的种植业类气象信息产品和养殖业类气象信息产品。

常见农业气象要素有光:日照时数、太阳光谱、光照度、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温:气温、地温、水温、农业生物体温(时温、家畜体温)、积温; 水:空气温度、降水量、水面蒸发、土壤湿度、土壤有效水含量、农田耗水量、土壤水势、土壤蒸发、蒸腾;气:风向、风速、CO2 浓度、CO2饱和点和CO2补偿点;以及云天状况、雾、霜、露、冰冻、积雪等。这些要素从不同的侧面、非线性地影响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对作物生长、发育和水产养殖来说,土壤温度、冠层内气温和水体温度要比大气候条件下的空气温度更重要[1]。佛山地区可以通过对区域天气、气候的连续监测,为可能出现的各种天气建立预警基础,实现由传统的大气要素的监测向与农业有影响的灾害性天气特点紧密相关的灾害性天气监测发展,优化农村站网布周,建立监测规范,对重大灾害性天气、关键性天气及关键农事季节天气,报出落时落点、量级范围及时长,采用简单快捷、更利于理解的方式做好佛山地区农村天气预报服务,提供更加全面的气象信息指导佛山地区农业生产,科学调整种植结构,提供特色农业环境及气象监测与保障服务,实现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双提高。

3 进一步健全佛山农村气象信息传播网络

2009年公众气象服务调查表明:电视是公众获取气象服务的最重要渠道,有95.3%的城市公众和97.6%农村公众通过电视获取气象服务信息。除电视外,农村公众获取气象服务信息的其他渠道排名前五位,依次是手机短信(36.9%)、广播(24.2%)、电话 (8.6%)、报刊(7.7%)和网络(4.5%),农村公众获取气象服务信息的渠道已经趋向多样化[2]。为了进一步提高佛山农村气象信息传播效率,必须依靠群众,依靠科技,健全和完善气象灾害信息发布渠道,建成以公共媒体为主、气象专用发布平台为辅的广覆盖、更快速、更便捷的发布网络。

3.1 电视传播

针对佛山地区农村电视已全面普及,绝大部分农村公众首先通过佛山电视台获取气象服务信息的特点,增加佛山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的时间和次数,根据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规律调整天气预报节目播出时间。

3.2 手机短信传播

针对佛山地区农村群众普遍有手机的特点,加强佛山气象局与移动、联通、电信等通讯部门的合作,积极推进手机短信订制服务,及时将突发性气象灾害警报发送到农村、发送到乡村基层干部、种养大户及相关人员,指导农民防灾减灾[3]。

3.3 农村广播、网络、电子显示屏等传播

目前佛山地区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媒播放气象信息都是在每日规定的时间段发布天气预报,很多农村居民并没有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容易错过电视天气信息的收看和收听。可以通过农村广播、农村电子显示屏、佛山信息港、佛山气象局微博或微信进行信息传播。如2016年初佛山市高明区“村村响”应急广播系统工程,具有手机短信发送转语音播出的功能,并配套电子显示屏,以视听结合的形式,让气象、农业等信息进村到户,实现台风、暴雨、寒冷、高温天气和地质灾害预警、三防预警、森林防火等预警预报的多渠道、全方位及时发布,提高了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为佛山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公共气象服务。

4培养气象专业人才,普及气象知识,减灾防灾

面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佛山地区应加强对农业气象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农民和农村气象信息员的气象科技素质,推动农业气象科技下乡、进村、入户,使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产品、农业气象适用技术能为农民所用。

4.1 建立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队伍

佛山地区可以建立承担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和辐射、气象灾害调查与灾情上报、气象灾害救援和疏散等任务的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在佛山地区各乡镇建立兼职气象协理员,推进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对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气象灾害早期征兆识别、简便气象观测仪器的看管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使预警信息更好地发挥“消息树”功能[4]。

4.2 普及防灾宣传教育

通过气象专业人员定期对佛山地区农村公众的宣传和教育,宣传相关知识,在农村群众间共享气象防灾减灾经验和做法,帮助农村公众制定防灾计划、推荐防灾措施,创造良好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氛围,不断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4.3 增加农村灾害避险场所,加强农村气象灾害应急演练

加强佛山地区农村重大气象灾害避险场所选址、布局、功能、结构和标准研究,开展减轻气象灾害安居工程工作,开展应对气象灾害的帮助,提供专门服务;加强佛山地区农村气象灾害及其相关事故、灾害的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通过应急演练,农村公众能掌握各种危急情况下如何采取防护措施的本领,有效防御和减轻农村自然灾害,减少经济损失和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

5 结语

加强和完善佛山农村气象服务事业,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工作,要进一步发挥气象科技在佛山地区农业生产的支撑保障作用,让气象科技与农民的零距离接触,通过农业气象多层次服务和互动信息交流,努力提高佛山地区农村和农民防灾减灾意识与应用气象科技的意识和水平,实现农民的增產增收,真正将其转化为农业生产力,才能实现佛山农村气象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尧东,陈新光,王广伦. 广东“三农”气象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广东气象,2006(04):1-4.

[2]王莘. 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现状、问题及对策[J].青海气象,2011(04):2-11.

[3]吉星. 提升我国公共气象服务水平的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11.

[4]姜万涛,姜丽. 《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河南省,2010.

作者简介:金锦涛,本科学历,防雷技术员,研究方向:防雷。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