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机构也有它的“痛”

2017-04-17安静

航运交易公报 2016年50期
关键词:德意志银行政变航运业

安静

著者:【美】史蒂芬·曼迪斯

译者:张艺凡 栾力夫 白雯

出版者: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第1版

定价:49.00元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全球经济仍未恢复,各国实体企业纷纷支撑不下去了,倒闭的倒闭,被收购的被收购,合并的合并,一片颓势。当然,也有少数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输血”,得以继续残喘,只要能熬过这阵“寒”冬,一切也就直待复苏了吧!于是,有人会为已经倒闭了的企业感到不平,为什么金融机构不去救它们?

是的,金融机构不是神,不能“普度众生”,金融机构也有它的“痛”。比如,身陷航运业的德国几大银行——德国北方银行、德国不莱梅州立银行、德意志银行和德国交通信贷银行,目前也都陷入焦灼状态,等待被他人“普度”。德国北方银行正寻求私有化,据悉,德国北方银行近期已经开始在伦敦与一些感兴趣的潜在买家进行商议,潜在买家包括诸如中国银行在内的多家中资银行,及投资管理公司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和Lone Star;德国不莱梅州立银行或是下一块要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德意志银行寻求出售至少10亿美元的航运业贷款,以减轻其在航运业的风险敞口,德意志银行在航运业风险敞口总计约50亿~60亿美元;德国交通信贷银行尽管未大规模出售资产,但航运及海工市场的困境拖累其经营业绩。

可见,“大”并不能成为银行的免死牌,有国家背书的银行尚且如此,其他靠个人资产起家的金融机构更是艰难地为生存而拼搏。比如,全球最负盛名的金融机构之一——高盛集团有限公司(高盛),成立于1869年,是世界领先的投资银行、证券和投资管理公司,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个人等各领域的众多客户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务,总部位于纽约,在世界各地主要金融中心均设有分支机构。但是,近期高盛成为舆论的谈资,很多人认为高盛已经悄然偏离了“客户利益至上”这一曾经赋予它声誉和口碑的原则,曾经的员工史蒂芬·曼迪斯也听到过这类观点,于是撰写了《高盛,危机即将到来?》这本书。在《高盛,危机即将到来?》中,曼迪斯以一个内部人眼中的高盛的隐秘世界为着眼点,直击高盛运转核心,揭示每家企业成长的黑洞。

曼迪斯见证了高盛IPO前后其高管人员间的博弈,乃至权力政变——“保尔森导演了一次管理层政变,迫使科尔津辞去联合CEO的职务,离开了企业,以方便自己上位。”也正是包括科尔津辞职等一系列的人事“政变”使高盛的运作远离初衷。高盛成立之初是本着“客户利益至上”的原则逐渐发展壮大的,后来由于来自竞争者的压力及部分高层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并经历过一番人事“政变”,支持上市的高层人事把不支持上市的高层人士踢出局,最终把高盛推上了上市之路。上市之后,出于生存的压力和对业绩的追逐,业务重心逐渐转移,逐渐偏离“客户利益至上”等初衷,甚至将道德观丢在一边。这也正是高盛“组织漂变”的过程(组织漂变是指一个组织在压力的影响下,发生了持续而缓慢的变化,以一种微不可查的渐进方式逐渐偏离原先设定的方向。)

在《高盛,危机即将到来?》中,曼迪斯将自身经历、外部机构报告和分析,还有他与高盛的前雇员、批评者、现任或前任的合伙人的访谈内容交织在一起,结合组织漂变这一社会学工具,解释了高盛是怎样在竞争、法规、科技及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压力下,在逐渐成长为一家全球顶级投行的同时,从堪称道德模范變成了遵守法律即可,甚至财政进一步毁灭的过程。

关于对《高盛,危机即将到来?》,《出版人周刊》表示,如果你对商业和金融的历史或是组织生态感兴趣,那么你一定要读这本书。是的,我也是出于这种对金融界的求知欲,将本书读完,然后,我能体会出金融机构也有它的“痛”。

猜你喜欢

德意志银行政变航运业
德意志银行
20世纪初香港轮船航运业的兴起与发展
土耳其历年政变简史(下)
土耳其政变为何以失败告终
汪精卫“七一五”政变“武力清党”之商榷
德意志银行关闭1/4分行
欧盟征收航海碳税对我国航运业的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