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信贷风险及其规避——以大学生网络信贷恶性案件为例

2017-04-17蔡燕萍

消费导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风险规避大学生

蔡燕萍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信贷模式也应运而生,更是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然而,由于网络信贷市场的不规范,学生的消费观等原因,导致校园网络信贷的恶性案件层出不穷,需要社会各方关注且思考其中的缘由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网络信贷 大学生 恶性案件 风险规避

一、大学生网络信贷恶性案件陈述和分析

(一)案例介绍

案例1:郑州市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以在校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畸形的消费需求,并且参与非法赌球活动,利用同学的身份证骗取校园贷款,最终因为债务缠身无力偿还在山东青岛跳楼自杀。案例2:某大二女生因爱慕虚荣,在网络借贷平台借款3500元购买新款手机,但因短时间依靠打工无法偿还,便陷入“以借还贷”的恶性循环,无法自拔,滚雪球般的最终欠款高达10万元。案例3:南京市某高校大学生,因追求奢侈品等高消费商品,偷取同宿舍同学身份证在不同的网络信贷平台借款,最终导致欠款巨大,严重影响同宿舍同学生活,影响巨大,被勒令休学。

(二)案件分析

由上述案件不难看出,网络信贷恶性案件发生的一个诱因即学生的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例如参与赌球活动,追求奢侈品、高档品。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多样化,追求个性和时尚,而网络信贷能满足学生的消费需求,并且其便捷的操作和宣傳的低廉的手续费,对学生充满诱惑力。然而学生由于缺乏固定的经济来源,导致不能及时还款,又不敢告诉家长老师,所以极易产生歪念。有的会利用身边同学的身份信息,或者偷取身份证,有的则会为平台“打工”,宣传让其他同学进行借款赚取“中介费”,最终产生无法收拾的局面。这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未来和家庭,同时也给其他同学带来了信息泄露的风险和不必要的欠款债务,害人害己。

二、大学生网络信贷的特点

1.注册简易方便。网络信贷的一大特点就是简易方便,只需提供一定的证件证明即可。例如“人人贷”、“阿里”的贷款平台对于证件的审核只局限在其信用上,并不能严格审查其真实性、有效性。更有不少不正规的平台只要求身份证或者学籍证,与本人是否一致也不进行审核,这些都相对银行放款手续简单很多。因此成为很多人借款的首选。

2.效率高、来钱快。网络信贷的特点就是资金到达借款人手中的速度快,提高申请后,便可完成贷款。大多数借款之人借款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短时间急需资金,时间短对借款人来说是无形的吸引力,能充分满足其对资金的需求。

3.利息宣传低。很多网络信贷的宣传彩页或者宣传口号上,都在极力宣扬“无抵押”,“1分利”,这就使大学生产生“借款易,还款易”的心理,多处借款,1个,2个,最后成为黑户。

三、大学生网络信贷风险类型

(一)合法性风险

虽然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种网络信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欠缺,其合法性和规范性不能考证和辨别。相对于那些实体公司而言,有些平台甚至只是“空壳”公司,不能查到其真实的公司相关信息。

(二)信用风险

就像案例1中所描述的,当借款人不能及时归还借款时,很有可能借用他人的身份信息,但是由于网络的相关监督智能的不到位并不能审查。其实有不少借款人已经在其他平台失去信用。这也就导致了有些借款人拆东墙补西墙,利用不同的身份信息,多出借款,最终导致高额负债无法偿还。

(三)逾期风险

虽然网络信贷平台有着快捷方便的优势,但是其逾期代价是高昂的,需要支付一定的利息或者手续费。例如大家常用的蚂蚁花呗,6期分期的手续费就占总金额的4.5%,累计下来,手续费就很高。更不用说有些信贷平台的逾期利率有10%,甚至更高超过银行相关利率。

(四)隐私被泄露的风险

当借款人将自己的个人信息,例如身份证,手机号,家庭住址等,透露给网站后,就存在着被泄露的风险。有些网络信贷平台联合建立了“黑名单”制度,会将逾期人员名单进行网络共享,这就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违法犯罪行为,对个人和家庭都存在着风险。

四、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信贷行为的引导

(一)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情况

学校对于学生的情况要有全方位的了解,例如家庭状况,消费情况等,建立完整的学生档案体系。当发现异常情况时,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与家长及时沟通,尽早制止,引导学生正确的消费观。

1.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对于校园网络信贷的市场乱象,学校要及时优化,清理不正规的信贷网站;平时对于打着网络信贷旗号的兼职生,要及时劝阻和教育;相关的宣传单页和广告单页要及时清理。

2.完善相关校纪校规,开展普法教育。学校应该完善相关方面的校纪校规,加强对学生关于网络信贷的宣传教育,可以开设讲座,制作宣传展板等,并且跟相关执法机关建立联动机制。

3.国家完善相关法律,平台提高职业道德。由于现在市场乱象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指导,导致恶性案件频发。相关部门应该针对情况,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惩罚不法平台和人员。平台负责人也要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面对大学生借款时,提高门槛,提高身份信息核查和监督体系,完善平台“黑名单”联动机制,防止学生多处借款,无法偿还。

(二)学生本人也要自我监督:

1.切勿过分追求高消费,应依据自身实力,合理规划。2.当发生借款金额巨大无法偿还时,及时与家长沟通,尽早偿还。

参考文献:

[1]杨宇良.财路还是陷阱——网络信贷AB面〔J〕.互联网天地,2010,(10):80 - 81.

[2]张培国.网络信贷——民间金融创新的路径选择〔J〕.金融会计,2010,(10):44 -48.

[3]吴亭.我国网络信贷监管的思考〔J〕.新会计,2011,(1):61 - 62.

[4]李心怡, 陈晓倩. 中国网络金融外部性分析[ J ] . 商业经济,2010(1).

[5]王元月,马蒙蒙,彭妍.网络金融的兴起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6).

[6]尹龙.对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与监管问题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0(12)

猜你喜欢

风险规避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科技园财务管理特点初析
风险和公平偏好下二级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
安顺煤矿煤炭销售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网民介入公共政策传播的路径及其风险规避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