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导弹卫星运载火箭飞船开拓者 誉为中国航天的总总师毕生呕心沥血带领中国航天上台阶 谦称一生只干了一件事
2017-04-17王渝生
王渝生,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馆研究员、原馆长。
任新民(1915.12.5-2017.2.12),1915年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市,父亲任海清曾任安徽宁国县小学教师、校长,县教育局局长,县银行行长等职。任新民1927年毕业于宁阳小学,1928年春考入安徽省宣城第四中学,1934年高中毕业,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化工系。1937年又考入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造兵系,1940年毕业,任兵工署重庆2l厂技术员、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助教和讲师等职。1945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留学,先后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48年9月,任新民成为了美国布法罗大学聘任的第一位中国讲师。尽管在国外拥有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但任新民一刻也没有忘记“学有所成,报效祖国”的初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个月后,他破除重重阻碍,如愿归国,任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研究员。1952年8月,随该研究室并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56年,归国不久的钱学森开始组建我国导弹的专门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钱学森在东北参观时,一个沉稳且与他经历相似的年轻人让他感觉一见如故,这个人就是任新民。钱学森邀请任新民一起创建中国的航天事业,任新民欣然答应,并于1956年8月调赴北京,参加筹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此,任新民开启了自己长达60多年的“航天人生”。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宣布成功把世界上第l颗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送入轨道,这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探索的新纪元。在1958年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地球卫星。该卫星最后被定名为“东方红一号”,而运载它的火箭为“长征一号”,任新民担任该型号的负责人。1970年4月,任新民和钱学森乘专机从发射场飞抵北京,向周恩來作长征一号与东方红一号发射前的最后汇报;4月24日,我国成功地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了我国的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使中国掌握了研制多级运载火箭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技术,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也被光荣地载入了中国航天史册。4月24日这一天也成为了“中国航天日”。
1974年3月31日,任新民参与制定的《关于发展卫星通信问题的报告》得到中央批复,由此拉开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代号为“331”的通信卫星工程大幕。1975年6月,任新民被任命为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88年成为国际宇航科学院(IAA)理事,同年被国务院聘任为国家学位委员会委员、被美国国际空间大学创办者协会聘任为初始会员。1990年4月,任新民作为发射外国卫星工程的总设计师,用长征三号成功地将美国休斯公司研制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圆满地完成了商业发射合同,实现了中国运载火箭国际商业发射服务零的突破。1999年,任新民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老骥伏枥,霜重叶红,在上世纪末期,这位接近耄耋之年的老航天仍一如既往,奔波于研究所、工厂和卫星发射中心,在他眷恋的航天园地辛勤地耕耘。他最后一项重要工作是促进载人航天工程的立项。
早在1978年6月,已经担任七机部副部长的任新民,带领中国航天代表团到日本进行学术访问,一名日本记者问:“你们中国航天准备不准备载人?”相隔不过2年,美国众议院下设的一个专门委员会的主任访问中国时,点名要找任新民,两人见面后这位主任问的问题也是“中国航天准备不准备载人”。
这些问题把任新民间住了,30年来他的心思都用在了导弹、火箭和卫星工程上,而现在他意识到是回答这一问题的时候了,任新民开始构想载人航天这个项目。
没有新的任务和工程,航天这支队伍如何锻炼提高?已经走过了“前30年航天路”的任新民,到了晚年开始考虑“后30年的路”的问题。
当时最激烈的争论,集中在中国到底是采用载人飞船还是航天飞机的分歧上。任新民最初也倾向于航天飞机,但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他最终转变了态度:上飞船比上航天飞机更符合中国的实际。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讨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问题。经过讨论,会议一致同意,要像当年抓“两弹一星”一样抓载人航天工程。中国的载人飞船工程正式批准立项,代号为“921”工程。自此,该工程在全国各地有关单位悄无声息地全面开展起来。
921工程研制工作正式开始时,任新民已经是77岁的老人,但他仍然坚持参加研制中各重大技术难题研讨会、各类评审会。后来的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的发射他都要亲临现场。
2003年10月15日,迈入88岁高龄的任新民,再一次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目送着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遨游。当记者再三要求采访他时,他只说了7个字:“好啊!好啊!非常好!”
2006年10月8日,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纪念日之际,钱学森、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5位老领导、老专家被授予“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
任新民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中国第1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曾担任试验卫星通信、实用卫星通信、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外国卫星等6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被亲切地誉为是航天的“总总师”。
北京阜成路8号航天大院有一幢普普通通的红砖小楼,100岁的任新民和他的家人就住在这里。天气好的时候,人们偶尔会看到他在老伴的陪伴下,在院子里遛弯儿。作为我国“航天四老”里当时唯一在世的老人,任新民的老年生活和很多老年人一样:遛弯儿、看报、写书法……有人来看他时,他总会问:“长五什么时候打啊?”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后,101岁的任老欣然题字:“祝贺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有人说,任新民的一生波澜壮阔,因为参与了众多航天工程的论证、实施。但他自己却说:“我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