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捧女星,捧到克格勃
2017-04-17张燕飞
张燕飞
影星罗克与纳粹头目们过从甚密,新解密资料却说她其实在为盟军搜集情报
德国女演员玛里卡·罗克的一生可用“云山雾罩”来形容——既如山峦般起伏,又充满层层迷雾。“二战”期间,她主演了多部纳粹宣传影片,大红大紫。她受纳粹提携,和阿道夫·希特勒、约瑟夫·戈培尔等纳粹头目往来密切,外界甚至盛传她是戈培尔的情人。战后她被德国政府禁演两年,很快又重登舞台,成为明星。而不久前解密的资料显示,这位火遍德国的女星,很可能从上世纪40年代起就一直在为苏联情报机构工作,与纳粹群魔的交往实为刺探“第三帝国”的秘密情报。
完全符合戈培尔的口味
1913年,罗克出生于埃及开罗的一个匈牙利移民家庭,父亲爱德华是一位建筑师。童年时期,她跟随父母来到匈牙利布达佩斯,11岁时又举家搬往巴黎。在那里罗克开始学习跳舞,并在法国著名歌舞表演场所红磨坊表演。不久,她随红磨坊舞团前往美国学习百老汇音乐剧。1929年她回到欧洲,第二年就参演了一部英国喜剧电影《水手为什么远行》。
当时的德国,纳粹势力正在扩张。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号称“纳粹喉舌”的戈培尔鸡犬升天,成了宣传部长。
掌管宣传大权的戈培尔乘职务之便,整日流连于名利场。当时,纳粹德国的明星都知道,想在演艺界出人头地,“潜规则”是要巴结戈培尔。德国官方控股的乌发电影公司各个摄影棚里,女演员似乎都和戈培尔暧昧不清。据说,他甚至专门有秘书秘密安排与女明星的幽会。
能歌善舞的罗克很快进入了戈培尔的视线。不过,他倒不是完全出于私欲而关注她。当时,希特勒要求戈培尔在与美、英的文化战中打个胜仗,而电影是重要的阵地。戈培尔经常私下观看好莱坞电影。他觉得美国人拍电影确实有一套,金格尔·罗杰斯等艳光四射的美国明星,着实威胁着德国电影业的生存发展,当然也在意识形态上威胁着纳粹德国。要打赢这场战争,就必须有德国“好莱坞”,挖掘出同样明艳的德国丽人。罗克有丰富的舞台经验,魅力四射,善于跳踢踏舞,还能表演杂技,完全符合戈培尔的口味。
宣传部长欣赏的目光,很快化作了电影公司老板力捧的动力。乌发电影公司选中罗克,致力把她打造成德国的“金格尔·罗杰斯”。1934年,在戈培尔的授意下,乌发电影公司和罗克签下两年合同,给了罗克每部电影3万德国马克的薪酬。当时,纳粹军队一个上校的月薪也就1000马克左右,罗克的酬劳很不错。
罗克也算“不负领导栽培”,在乌发旗下拍的电影《轻骑兵》让她迅速成名,“乌发宝贝”在德国家喻户晓。后来,她又与荷兰裔德国明星约翰内斯·黑斯特斯合作出演了多部充当纳粹宣传工具的电影,成了当时最受德国人欢迎的银幕情侣。她的匈牙利口音,给她的角色增添了一些异域风情,这也成了她的个人风格。
希特勒的“匈牙利小人儿”
星光四射的罗克,很快受到了希特勒的青睐。
1947年,罗克在回忆录中追忆了第一次见到希特勒的场景。那时,希特勒肉麻地称她为“在银幕上无所不能的匈牙利小人儿”,拽着她的手亲得很来劲。
1940年的一天,希特勒看完罗克的演出后,送给她一大束鲜花,对她的艺术造诣大加赞赏。罗克给希特勒回了一张明信片:“我的元首,如果我曾在某些时刻分散了您的注意力,让您暂时忘记了身上背负的责任,我将永远为此感到骄傲和快乐。向您致敬,玛里卡·罗克。”
当时,纳粹在其所占领的地区推行种族主义政策,有才华的艺术家纷纷亡命。罗克则选择留在纳粹的地盘上,用歌舞娱乐着人们。她声称自己政治中立,“只忠诚于艺术和欢笑”,但她所出演的影片都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前方战局越吃紧,罗克电影中的政治情节越泛滥夸张。与此同时,纳粹当局竭力捧红这些“血统纯正”的“雅利安艺术家”,想以此证明德国娱乐业不会因种族主义政策而受影响。种种因素,让罗克红得发紫。
但是,也正因为与纳粹关系太近,1945年纳粹投降后,新生的联邦德国政府禁止罗克和她当电影导演的丈夫乔治·雅各比出现在舞台和银幕上。坊间传言她是纳粹间谍。在罗克的家乡匈牙利,甚至有传言说罗克的女儿是她与戈培尔所生。
不过,这种传言后来逐渐消散。也许原因之一是,罗克积极地为占领德国的盟军表演。演员联合会恢复了罗克的名誉。1948年,她重回表演舞台,同年成为德国电视大奖“斑比奖”的首位获得者。此后,她的魅力也征服了战后的美国人、苏联人和奥地利人。到她91岁去世时,这位女影星出演了30余部电影。
被指为苏联情报网“科罗娜”工作
虽然声称政治立场中立,也有出色的才艺,但一个与纳粹走得如此之近的女星,能够在战后如此毫无违和感地漂白,还是让人有些猜疑。
德国《图片报》刊登的解密资料称,早在1951年11月,德国联邦情报局的前身盖伦组织就开始怀疑罗克的真实身份,并以书面形式正式记录下这种怀疑。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这份报告被作为机密,直到最近才公开。报告称当年罗克与苏联官方之间的联系,很可能是“间谍活动”。联邦德国政府当年对罗克的怀疑被公之于众。
报告称,罗克的经理人海因茨·霍夫曼斯特是苏联情报人员,罗克就是受他招募加入苏联特工组织的。同时,罗克的丈夫雅各比很可能也是苏联间谍。罗克在二战期间很容易就能接触到纳粹高层,有很多机会获取高级情报,这或许是她被发展为克格勃特工的原因。
尽管目前尚不清楚罗克在苏联情报系统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但她工作的情报网“科罗娜”曾为苏联提供了很多重要军事情报,其中包括德国1941年闪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以及德军1943年最后一次对苏联发动战略进攻的库尔斯克会战情报。“科罗娜”情报网由苏联传奇情报员扬·切尔尼亚克领导,此人来去无踪,绰号“无影人”。“科罗娜”共有35位情报人员,身份各异,有银行家、军官和秘书,还有另一位希特勒喜爱的女明星——契诃夫的侄女奥尔加·契科娃。
罗克在受到联邦德国当局怀疑的1951年,也就是她演艺生涯的第十六个年头,忽然宣布退出舞台。当时,舆论认为罗克是想专心经营自己的精品店,在德国的杜塞尔多夫销售瑞士羊毛产品。但盖伦组织的报告分析认为,罗克这样做是为了避人耳目,以便继续掩盖身份为进入冷战时代的苏联提供情报。
无从知晓的是,罗克是否知道她曾受到怀疑,盖伦组织是否尝试阻止罗克进行间谍活动。战后因与纳粹高层交往过密受到禁演惩罚的她,也许正借此得以继续掩饰身份。又或者这位机敏的女明星与苏德两国权力集团同时保持着紧密联系。即使在盖伦披露的文件中,对罗克的特工身份,也还是一种推测。值得一提的是,盖伦组织的负责人盖伦本人也是一名前纳粹高官,原是纳粹在东线的军情头目。他当年是否出于某种特殊心理而炮制了罗克为苏联工作的报告,也未可知。
间谍的世界,确实真假莫测。如今,在柏林的電影博物馆,罗克在1940年写给希特勒的那张明信片仍在展览中。直到罗克去世,她的真实身份都是未解之谜。她的新标签“克格勃特工”,又有谁真能说得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