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特色城镇化之路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017-04-17吕阳

吉林农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城镇化

摘要:城镇化是区域经济规划中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让城镇更好地聚集各类资源并优化配置,有助于实现产业升级。一个区域的城镇体系的形成,首先取决于当地的区位条件及规划区域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对形成独特的、区域特色的城镇体系十分重要。城镇化要将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变化结合,共同推进。龙井市东盛涌镇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是我国首批“国字号”特色小镇之一。

关键词:城镇化;区域经济;城镇结构;城镇特色

中图分类号: F291.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7.015

1东盛涌镇城镇化建设分析

1.1东盛涌镇城镇化建设成果

1.1.1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朝鲜族民俗旅游体验地:依托东盛涌镇独有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朝鲜族民俗文化底蕴,充分发挥原生态的朝鲜族传统文化特色,形成了传统朝鲜族特色民居、特色饮食、特色工艺品等一系列的旅游产品,为民俗体验游提供方便。东盛涌镇的第三产业的收入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并且在不断地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具有良性的推广作用。

1.1.2构建和谐的环境 绿色低碳的居住条件:东盛涌镇自身生态环境优良,城镇化建设发展并没有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相反采取依托自身的生态条件,顺应发展,自然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保持民俗风情。

1.1.3特色传统文化发展全面 维护醇厚的历史文化发祥地:东盛涌鎮是我国朝鲜族民俗和历史文化保留最为完整的一个乡镇,朝鲜族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高达86%,朝鲜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现在东盛涌镇的城镇化建设的各方面,无论环境改善,还是调整产业结构,人口的城镇化都有其朝鲜族文化的交融。保持原生态的特点,文化底蕴丰富,彰显朝鲜族文化的特色城镇化发展。

2东盛涌镇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旅游业的发展为生态环境带来负担

由于城镇化刚起步,发展相对滞后。部分人口仍需要留在农牧区,而这部分人口的增加,使得耕地减少,造成为了生存而过度发展的情况,农民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例如过度放牧、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会对环境和周围的森林水源造成危害。而东盛涌镇的城镇化主要依托于旅游业以及裙带的服务业促进发展,若生态环境破坏,必定会对旅游业造成影响。

此外,游客素质仍需要提高。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旅游人口急剧上升,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废物,都将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2.2发展中的灵活性与专业针对性较弱

我国从事农村公共管理、农村区域发展等相关专业人才紧缺,不能全面的贯彻在乡镇的各级领导班子中,导致在发展过程中专业性不能完全匹配。在城镇化的发展中,不能及时领会和针对其专业性的问题进行调整。发展最怕的是照搬照抄,不能针对自己的区域进行调整,国家下发的城镇化发展政策和方针,作用都会逐级消弱。

3东盛涌镇城镇化发展对策

3.1走民族特色的小城镇道路

东盛涌镇的民族特色是独有的,是其产业结构转变,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在各项产业的发展中,都应结合朝鲜族民族特色。继续发展带有民族传统文化的旅游业,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和畜牧业。在先进技术的引用,以及现代化农业的形成中,为了不破坏整个小镇的民族气息,可以划定现代化农业科技园区。在指定的区域进行现代化的创新和前沿科学技术的应用,这样可互不影响,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3.2加大投资,引进企业

东盛涌镇的城镇化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不应任由其发展,要加大投资力度,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步将不必要的第一产业全部转化为第二、第三产业。充分利用当地人力资源,做好统计,由政府组织宣传带动就业。同时引进与当地发展不矛盾的企业进行合作,在利用了过剩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逐步形成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完善“产——供——销”流通链。

3.3加强领导层的专业性培训,引入相应的专业性人才

为充分发挥领导群体的带动性作用,要加强乡镇领导对农村区域发展的专业性,组织政府培训,培养他们针对城镇化发展的业务能力,提高业务水平。通过教育培训手段,全面提高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素质,通过合理分配、流动和激励等手段,使其发挥最大限度的职位匹配、结构优化。人员数量要充分在岗,避免不必要的闲置和浪费,通过选拔引用新人才,带动领导班子的灵活性,抑制老成员的工作惰性。通过政府引进高素质、专业性人才,提高工作效率,发挥行政效能。可以针对本地区特色和问题结合政策、上级文件或展开的活动进行调整,方便城镇化快速的推进展开。优秀的专业性人才对周围的人与事产生连锁反应,形成人才链,发展农村区域城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邹德慈.对中国城镇化问题的几点认识[J].城市规划汇刊,2004,(03).

[2]刘士林.关于我国城镇化问题的若干思考[J].学术界,2013,(03).

[3]蒋彬.民族地区城镇化滞后的负面效应分析[J].民族研究,2002,(06).

[4]刘建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城镇化问题探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11).

[5]王国发.对民族地区城镇化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4,(04).

作者简介:吕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城镇化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让老年农民挑起城镇化的重担?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