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启军民融合发展新征程

2017-04-17邓万里

当代贵州 2016年46期
关键词:军民贵州融合

邓万里

通过“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式,贵州探索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统筹发展,奋力走出一条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

军民融合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是实现富国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

如何构建军民融合产业生态圈,做好“军转民、民参军”大文章?贵州坚持布局集聚化、企业集群化、产品和技术集成化的发展方向,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以三线建设国防科技工业为基础,贵州通过“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式,探索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统筹发展,奋力走出一条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

贵州“山鹰”飞向世界

11月在珠海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中航工业贵飞公司正式公布,由他们打造的“山鹰”飞机,已经获得了第一张海外订单。

从2000年开始研制,2003年成功首飞,今年16岁的“山鹰”,已经从贵州飞向全国,又将从国内飞向国际。

与此同时,由贵飞公司打造的鹞鹰无人机,首次登上国际展台后,也获得国际市场的青睐。

这是贵州飞机制造业走向民用市场的第一支战队,是贵州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为军地双方做实军民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指明了方向。

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国家国防科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克俭表示,目前军工行业实现了从单一军品结构向军民品复合结构的战略性转变,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迅速;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融合正在不断加深,“军参民”的范围不断拓展,开放发展格局进一步显现。

与此同时,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改革也在扎实推进,核能、航天、航空、船舶等对外合作不断拓展,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政策环境逐步优化,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为贵州军民融合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贵州省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省委国防工委书记吴强说。

当前,贵州进入了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重要机遇期,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军转民”和“民参军”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些都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

不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条件,加快推动贵州军民融合发展,都显得十分必要,也非常紧迫。

航天梦的坚强后盾

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远在贵州高原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原061基地)全体员工十分激动,他们再一次为国家航天事业献了一份力。

在这次飞行任务中,航天十院为神舟十一号配套生产了齿轮传动系统、收口绳切割器、座舱风扇电机及控制器、净化电机及控制器、着陆电机及控制器、气体采样泵等零部件。

50年前,为了祖国的国防建设,第一代三线建设者,从四面八方聚集贵州山区,在人迹罕至的群山深处开山筑路,涉水架桥,日夜奋战。

历经半个世纪的洗礼,贵州国防科技工业构建起了以贵阳、遵义、安顺中心城市为依托的新格局,逐步形成了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和航空发动机四大板块为主体的科研生产体系。

在奉献国家国防事业的同时,三线军工企业还坚持走军民融合、自主可控、国际化经营发展道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军工企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造福民众的社会责任。

据业内人士分析,贵州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集聚发展态势良好。2015年,贵州国防科技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6.5亿元,规模在全国排第11位。

军工创新能力逐步提升,特色科研生产渐成体系。全省国防工业系统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家,建有院士工作站1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占全省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总数的40%以上。

龙头企业不断涌现,拳头产品越来越强。贵州在研制生产国防科技工业主机产品、系统配套、关键零部件等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拥有中小推力航空发动机、燃机控制系统、大型锻件、高低压医疗氧舱、大功率液力变速器等一批打得出、叫得响的拳头产品,为国家武器装备重点型号任务配套率达80%以上。

目前,贵州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共有39家企业实现军用技术转民用,在特种车、高端装备、高端电子元器件、特种合金材料及高端铸锻件等领域颇有建树,成为我国重要的军民融合战略后方基地。

特别是由军品产业链衍生出的大批“民参军”企业,为军民融合增添了新鲜血液。目前,全省共有126家“民参军”企业。

军工产业科技含量高、经济价值高、人才含量高,并且符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由此看来,不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条件,贵州都到了军民融合发展的最佳历史时期。

军民融合再迈新阶

新的战略部署,新的伟大征程。

11月15日召开的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大会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齐心协力开创我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新局面。

具体如何布局?贵州规划先行。省委、省政府日前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意见》《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完善顶层设计。

《规划》提出,贵州要把握做精做强军工主业、大力发展“军转民”、积极培育“民参军”“三大重点”,要聚焦打造示范园区、培育骨干企业、丰富优势产品、实施重点项目、突破核心技术、强化大数据引领和加快人才建设“七大任务”,形成“以军带民、以民促军、融合发展”良好格局,把贵州建成国家重要的军民融合产业基地。

到2020年,全省军民融合产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18%以上,“军转民”“民参军”工业总产值合计占比超过50%;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家;新增“民参军”企业200家。

蓝图已经描绘。贵州率先在机制创新领域发力,盘活存量,做强做大军民融合产业。

今年8月,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联盟成立,成员包括国防科技工业、装备制造、大数据、冶金等企业,以及科研院校、金融机构等161家单位。联盟将通过市场拓展、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提升全省军民融合产业整体竞争力。

今年11月,省经信委、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贵安新区共同出资,設立了总规模为100亿元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以吸引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同时,贵州还有多项激励措施激发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军转民”方面,贵州将鼓励军工企业以项目转包等方式与地方企业联动发展,同时鼓励贵州省内军工企业扩大对外协作配套,支持民口企业参与省内军工协作配套。

“民参军”方面,鼓励有实力的优势非军工企业积极争取通过“四证”(保密资格认证、国军标9000体系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装备承制资格许可证)认证,参与国防建设,扩大承担军品任务的企业范围。(责任编辑/郎艳林)

猜你喜欢

军民贵州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数形结合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破次元
融椅
军民融合:破题与思辨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