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秸秆还田腐熟技术应用效果

2017-04-17汪润生

吉林农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摘要:利用农业部“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的契机,通过腐熟剂补贴方式鼓励农民秸秆还田,杜绝秸秆焚烧,培肥地力,实施低碳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腐熟技术;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S141.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7.009

1技术内容与实施情况

1.1 技术模式、应用区域及面积

龙江县主要实施玉米秸秆粉碎腐熟还田技术,共10万亩,具体实施地在白山镇,主要以各村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主。

1.2技术要点

采用联合收获机械边收获,边铡切揉搓打碎秸秆,揉搓打碎后的秸秆长度不大于10厘米,并且扬施到农田中,使其均匀覆盖地表。人工收获后,机械粉碎秸秆,粉碎后的秸秆长度以5厘米左右为好,不超过10厘米,均匀覆盖地表,留茬高度小于5厘米。秋季将秸秆腐熟剂、适量化肥(增施尿素5公斤/亩),均匀撒在粉碎的玉米秸秆上。结合大型机械整地将玉米秸秆全部翻埋到25厘米以上的土层中,减少表土秸秆量,加快秸秆腐烂。在秸秆翻入土壤后,需浇水调节土壤含水量,保持适宜的湿度,达到快速腐解的目的。

2实施效果与评价

龙江县采取的是单因素评价方法。就是比较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腐熟技术应用前后,土壤理化性状的单一指标变化情况,包括绝对变化即数量增减和相对变化即幅度增减,由此分析说明该技术模式培肥地力的效果。该年度共开展技术效果监测点5个。

2.1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2.1.1土壤有机质 项目实施前各监测点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23.90克/公斤,秸秆还田后各监测点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24.59克/公斤,平均提高0.69克/公斤,增幅平均2.89%;与不还田的对照比各监测点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0.55克/公斤,增幅平均2.29%。分析表明,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但短期内提高幅度不大,长期秸秆还田对培肥地力将起到极大作用,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

2.1.2土壤全氮 项目实施前各监测点的土壤全氮平均值1.57克/公斤,秸秆还田后各监测点的土壤全氮平均值1.61克/公斤,平均提高0.04克/公斤,增幅平均2.55%。与不还田的对照,比各监测点的土壤全氮平均增加0.03克/公斤,增幅平均1.86%。分析表明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全氮含量,但增幅不大。

2.1.3土壤有效磷 项目实施前各监测点的土壤有效磷平均值26.64毫克/公斤,秸秆还田后各监测点的土壤有效磷平均值27.19毫克/公斤,平均提高0.55毫克/公斤,增幅平均2.06%;与不还田的对照,比各监测点的土壤有效磷平均增加0.35毫克/公斤,增幅平均1.68%。分析表明,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

2.1.4土壤速效钾 土壤速效钾即土壤中存在的水溶性钾,能很快被植物吸收利用,其含量除受耕作、施肥等影响外,还受土壤缓效钾贮量和转化速率的控制,可作为当季土壤钾素供应的指标。项目实施前各监测点的土壤速效钾平均值98毫克/公斤,秸秆还田后各监测点的土壤速效钾平均值116毫克/公斤,平均提高18毫克/公斤,增幅平均18.4%。与不还田的对照,比各监测点的土壤速效钾平均增加10毫克/公斤,增幅平均9.43%。分析表明,秸秆还田能明显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

2.1.5土壤容重 土壤容重是表示土壤熟化程度的指标。项目实施前各监测点的土壤容重平均值1.14克/立方厘米,秸秆还田后各监测点的土壤容重平均值1.13克/立方厘米,平均降低0.01克/立方厘米,降幅平均0.88%;与不还田的对照,比各监测点的土壤容重平均降低0.01克/立方厘米,降幅平均0.88%。分析表明,秸秆还田能降低土壤容重。

2.1.6土壤pH值(1∶2.5) 项目实施前各监测点的土壤pH值分别为6.7、5.8、6.0、5.7、5.8,均值为6.0。秸秆还田后各监测点的土壤pH值分别为6.8、5.9、6.1、5.9、5.9,平均值为6.12,平均增加0.12。比不还田的对照各监测点的土壤pH值分别为6.7、5.8、6.0、5.8、5.8,平均值为6.0,平均增加0.12,增加数值较小。分析表明,秸秆还田对土壤pH值没有明显影响。

2.2對作物产量的影响

项目实施前各监测点产量分别为每亩545.0公斤、598.7公斤、620.8公斤、606.4公斤、612.4公斤,平均值为596.7公斤。秸秆还田后各监测点产量分别为每亩570.5公斤、620.8公斤、647.5公斤、628.5公斤、630.5公斤,平均值为619.6公斤。比不还田地块每亩分别增加25.5公斤、22.1公斤、26.7公斤、22.1公斤、18.1公斤,平均增加22.9公斤,平均增产幅度3.85%。分析表明,秸秆还田能提高作物产量,但增产幅度不大。

3 效益分析

3.1经济效益

实施秸秆腐熟还田具有良好的改土作用,能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氮、磷、钾含量,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节约化肥用量,同时还可提高产量,5个监测点平均亩增产22.9公斤,增收50元左右 ,减少氮、磷、钾化肥投入量9.27公斤(纯量),亩节本24元左右,亩总节本增收74元左右。实施的10万亩共节本增收740万元。通过秸秆还田可以减少化肥投入,减轻农民负担、减少劳动力的投入,同时还能改善农产品品质。

3.2生态效益

实施秸秆还田,一是可避免农民在田间地头直接焚烧秸秆,既保护了环境,变废为宝,又可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二是增加有机物料投入,减少化肥用量,减轻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三是促进秸秆科学利用并提高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汪润生,本科学历,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