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现我国农业转型升级

2017-04-17张家欢

吉林农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涵义机理挑战

摘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农业改革史上一个全新的概念。本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的提出为开端,总结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与机理,进而阐述了我国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改革;涵义;机理;挑战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7.006

1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

2015年下半年以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明确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同样有必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我国很多农产品(包括粮食)呈现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实质即农产品的供求不平衡。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2143.5万吨,相比2014年提高2.4%,喜获“十二连增”,但我国农业仍面临新的挑战,其中问题最突出的是玉米和大豆。玉米供给大于需求,2015年玉米产量达22458万吨。同时,我国当前玉米库存超过一年的产量。受关税配额限制,玉米的实际进口量并不高,2015年的玉米进口量为473万吨。但玉米有大批潜在的替代品,如大麦、高粱、玉米酒糟和苜蓿,这四种替代品在2015年的进口高达3800多万吨。大豆需求大于供给,2015年我国粮食进口总量为2495.4亿斤,其中大豆占65%,而2015年我国的大豆产量为243亿斤,仅占进口量的1/7,可见,大豆是一个明显的缺口。

当前国际与国内环境的重大变化是国内“三量齐增”现象的直接原因。进入新的十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包括原油价格和农产品价格,都出现了持续的下跌。同时,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又直接影响商品运费的下跌。相比于国际市场,国内农产品价格呈持续攀升的走势。2008年以来,政府不断提高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一直持续到2014年,最后成为市场中的最高价。国际价格与国内价格形成一个剪刀差,虽然粮食进口关税配额限制,但是上限只有65%,当价差突破了这个值之后,再加上运费下跌,进口量必然增加,进而国内库存量也增加,即所谓的“洋货入市,国货入仓”的现象。农产品供求不平衡和国内外粮食价格持续倒挂,必然将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2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涵义与机理

2.1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涵义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可以看出,农业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改革而言的,需求侧改革主要是依靠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更多强调的是总量、短期和宏观问题;供给侧改革主要是从生产要素,即土地、资本、劳动和企业家才能等方面入手,更多强调的是结构、长期和宏观问题。要在总体上认清,此次改革与以往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不同。

2.2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理

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补”。政府的方向是正确的,同时有必要将其中的逻辑关系和内在机理理解清楚。

首先,“三去一降一补”是相互联系的,在农业中学界一般不谈去产能和去杠杆,我们认为农业中也可以談去产能与去杠杆,杠杆可以加大产能,高产能是高库存的直接原因,因此当前阶段,农业也要进行去杠杆、去产能,但是去产能不是盲目地去,比如可以适当调减玉米的种植,提高大豆的种植面积,实现错配发展。从“三去一降一补”之间的联系来看,“三去”是结果,“一降一补”是方法。补短板可以降成本,补好农业观念、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人才以及农业体制上的短板,可以降低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及户均土地规模小等因素导致的高成本。成本降低,国内农产品价格就可以相应下降,价格降低又将拉动国内外需求上升,库存自然会减少,此时高产能也不会有太大影响,杠杆也可以不去。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中,政府和市场都发挥相应的作用。

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挑战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政府针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了相应的指示,指出要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看似简单,背后却充满挑战。

3.1库存怎么去

当前我国的高库存是长期积累所致,就玉米而言,当前的库存已经超过一年的产量,新玉米又临近收获,库存玉米怎么处理,是很棘手的问题。企业由于高价格被挡在市场之外,政府成为唯一的买家,2016年政府已开始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市场化收购+补贴”政策来代替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计划让企业进入消化国产粮食,从而降低库存,但是新政策可能会伴随新的问题。一是企业真的会进来吗?企业收购资金从哪里来?同时企业家会担心如果按照市场价收进玉米,突然政府仓库开门放水,企业的损失由谁来担;二是“补贴”应该如何补,补贴多少?粮食如何实现与市场的对接?粮食进入市场后会形成什么样的价格水平?这些都是无从估计的,且必将伴随农民收入的大幅度减少,损害农民的利益,还有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风险;三是将粮食交给市场,中储粮怎么办?如何继续发挥其国家粮食储备的重大职责?总之,这些新政策都要按市场指导不断完善,透明公开才能进行,而这一过程是充满挑战的。

3.2成本如何降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农业生产资料等的投入成本越来越高,我国农业面临严重的高成本问题。目前,我国农户达2.2亿,而户均土地经营规模不到0.6公顷。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国家,分散的农户小规模经营方式难以转变,户均规模很难扩大,进而成本很难降低。同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一是要解决的是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与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问题;二是我国目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还远不能满足需求,尤其是没有针对1亿左右的专业农户提供有效的服务,主要表现在:制度供给不足,服务主体之间衔接机制不完善,公共服务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供需结构不合理,多元化需求难以满足,经营性服务组织发展滞后;村集体服务能力弱,区域供给能力不平衡,各地区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总体看,降成本涉及到多层次、多方面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解决。

3.3短板补什么

与前面两个问题不同的是,补短板首先要解决的是有哪些短板,进而才有怎么补的问题。一是观念的短板,也是经常被忽略的。我们之前谈农业,是就农业谈农业,甚至停留在就种植业谈种植业的水平,没有把农业真正作为一个大农业和大食物这样一个口径,来考虑农业问题。因此会出现过分强调保护谷物的价格的现象,但在保护谷物价格的同时,就会把整个产业链搞乱。另外,农产品数量与质量是并重的,但常常陷入重视数量忽略质量的误区,因此观念上的短板亟需补救;二是基础设施短板、人才短板,这些是已经认识到的短板,而且政策方面每年也有这方面的指示。但是,在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对于农田水利方面的改革仍然不够,还有负债,很多地方仍存在靠天吃饭的问题。人才方面,包括农业种植人才和农业推广人才都有很大缺口,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与农业人口的比例为1∶100,而我国则为1:1200,不到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虽然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由20世纪70 年代的27% 提高到目前的42% ,但与发达国家的70%~80%仍存在较大差距。如1956年我国制定了农业发展纲要,其中大豆的亩产目标是130公斤,到现在已经过去60年,但是大豆亩产全国平均不到125公斤,60年仍没有实现纲要目标。可见,在生产技术和人才等方面我国仍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短板的存在有其历史性,如何补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有一定的艰巨性,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合作。而对于政府来说,如何把握市场化的程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关于2015年粮食产量的公告[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08/c_128510189.html

[2]陈锡文. 陈锡文在“2016中国农业发展论坛”上的演讲:“十三五中国农业发展” [EB/OL].http://www.ncpjg.org.cn/hybd/10114.jhtml.

[3]新华社.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N].人民日报, 2016-1-28(01).

[4]韩俊.我国2.2亿农户户均土地经营规模不到0.6公顷[N]. 经济日报, 2014-8-7(014).

[5]高强, 孔智祥. 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演进轨迹与政策匹配:1978-2013年[J]. 改革, 2013,(04):5-18.

[6]孙好勤,邵建成.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政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09): 518-522.

[7]謝丽威, 梁兴英. 发达国家农业科技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及其启示[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2, (03):81-84.

作者简介:张家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猜你喜欢

涵义机理挑战
我的仙人掌
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再认识
探究《说文》省形的真实涵义
雾霾机理之问
我对国防教育的涵义的理解
财务失败涵义、原因
第52Q 迈向新挑战
DNTF-CMDB推进剂的燃烧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