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外出乡友返乡创业正当时
2017-04-17何逸
何逸
截至今年11月,纳雍县农民工返乡创业16693人;共建有返乡农民工创业园4个和创业一条街1个(新街),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占地面积9.9万平方米,吸纳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17家,带动就业536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5966人。
“只要不亏本,我就愿意把公司开在老家,能帮一个算一个,也算尽点微薄之力吧。”去年10月份,在广东深圳搞新能源的陈平带着他筹备已久的贵州大拓新能源高新科技有限公司落户纳雍县经济开发区。
像陈平一样,近年来,由于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各种优惠政策落地实施,纳雍县越来越多农民工选择回到家乡创业。截至今年11月,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16693人;共建有返乡农民工创业园4个和创业一条街1个(新街),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占地面积9.9万平方米,吸纳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17家,带动就业536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5966人。
“两高一铁”引来回乡创业潮
“两高”即厦蓉高速、杭瑞高速,“一铁”即织金纳雍段铁路。高速公路、铁路的建成开通,为纳雍县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也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回乡创业的章本仕把长毛兔养殖场建在距厦蓉高速巴雍收费站4公里的小营村,大大缩减了运输成本。章本仕说:“高速公路通车后,我去拉了几次饲料,经过对比,现在运1斤饲料回来,就节约1角钱,照这样算,一年下来,就可节约出2万元运输费,就算兔毛不涨价,一年也还可赚2万元。”
寨乐乡香樟村的何勇一直在外打工,2015年才回乡。回来后,何勇发现家乡变化太大了。不仅高速路了,家家打起“小院坝”,户户连起“连户路”,出行方便了。这位30岁不到的年轻人,燃起心中创业“小火苗”,一下投入16万,种起了大棚蔬菜。创业才半年,何勇的大棚里,茄子收获1季、青菜3季、大白菜4季、小白菜4季,现场棚子里待售的还有青菜、芹菜。水白菜漂浮育苗再过几天就能移栽了。
何勇说:“要是一切顺利,我这几个大棚,一年到头都有新鲜蔬菜上市。”
“寻亲令”唤回反哺情
2011年纳雍县工业园区建成后,纳雍县委、县政府决定从纳雍籍在外企业人士着手,开发老乡资源开展招商引资,于是发布了“寻亲令”,寻找大江南北的纳雍人。
经过近半年寻访,通过熟人、商会组织等关系和渠道,掌握了珠三角和长三角60余名纳雍籍企业家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纳雍籍在外企业人士信息库,奠定了纳雍“老乡招商”的坚实基础。目前,纳雍招商部门建立了300余人的“老乡信息库”,涉及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纳雍人。
每年春节、中秋等重要传统节日,纳雍都要举办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和联谊会。县委、县政府每年春节前夕组织一次“纳雍籍在外人士回乡座谈会”, 各乡镇(街道)也在春节前后组织本地返乡人士“共话家乡发展”,共青团系统组织“春晖使者”座谈,公益组织、民间商会等组织各种联谊活动。
通过座谈联谊,党委、政府领导与企业家敞开心扉亲切交谈,认真听取他们对家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向他们介绍纳雍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诚邀他们回到家乡投资兴业。经过宣传推介,一些在外人士体会到了家乡党委、政府的诚意,开始有了回乡投资意向,并陆续回乡考察洽谈。
在工业园区建设初期, 深圳的纳雍籍企业家高溢、高欣、罗萍分别回乡创办了高塑集团、高鑫公司、宝鑫义齿,目前企业发展良好。一些已经回乡投资创业的成功人士,进一步帮助纳雍招商部门建立与深圳、东莞、中山、重庆和京津翼等发达地区的联系,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乡创业。
“保姆服务”坚定返鄉创业心
为确保返乡投资的企业进得来、稳得住、能发展,纳雍县委、县政府制定了老乡“回访制度”和项目“保姆制度”。
返乡创业时,乐治镇秋菊富民中草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秋菊,申请到了20万元的启动资金,用于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合作社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核心区300多亩,有专职员工11人,固定用工人员30余人。基地以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及栽培,中药材收集、加工、销售,休闲观光,科普教育,农业园区建设为一体。
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并带动就业,按属地原则,连续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给予35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经营场所符合规划、安全和环保等要求的,每月按300元标准给予经营场所租金补贴,对实际月租金低于300元的,据实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农民工创办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其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的三分之二给予补贴。
开办汽车运输公司的张升强,赚到钱之后开始扩大业务,以此解决更多村里人就业。2016年,他与朋友合资投入300多万元开办了一家汽车修理厂,解决了28人就业。“员工中有我们村里的,现在回家我都会鼓励村里有兴趣的年轻人到厂里学习汽车维修技术,最后解决他们的就业。”张升强说。
从浙江回家种植提子的李育廷,前期投资60万元在流转土地、建大棚以后,很快就见底了,后期投资却没有着落。正当李育廷为此事焦急时,勺窝乡政府的一个决定,为他解了围。乡计生协会决定将五一村14户贫困“计生两户”的3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以入股的方式加入李育廷的合作社,让14户贫困“计生两户”按比列参与分红。参与入股的“计生两户”,在基地务工,按每天80元支付。这样,既帮助了李育廷渡过资金难关,有让贫困“计生两户”找到致富渠道。
李育廷总共种了60亩提子,2015年初挂果就卖了8万多元。“今年预计能采摘提子60吨,按去年的价格,能卖60万元以上,除了投资,纯利润不会低于30万。按比列,14户计生两户每户分红不少于5000元。”李育廷充满信心地说。(责任编辑/岳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