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IP,可用点心吧!
2017-04-17申学舟
申学舟
“这部剧好脑残,但是好好看啊!”当我在朋友圈发了一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截图并写下上述文字后的一分钟里,留言和点赞数就达到了13条。有人留言说,她因此还追完了整部小说。
这部从2008年就在晋江文学网走红的小说,在9年后被搬上了荧幕。剧集开播后,15天全网播放量突破100亿。但在这样的播放数据背后,也存在躲不掉的尴尬特效、有硬伤的剧情逻辑、一成不变的玛丽苏人设、以及被诟病最多的抄襲。即便如此,相较于豆瓣评分仅4分左右的其他IP剧,该剧目前评分6.1已算是“一股清流”。
卖座与口碑之间的反差,《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并非个例。事实上,整个2016年都没有出现叫好又叫座的现象级大剧:直面当下社会现实的如《欢乐颂》 《中国式关系》 《小别离》等,虽然口碑较好,但总体收视排名不如《亲爱的翻译官》 《锦绣未央》 《寂寞空庭春欲晚》等IP剧集。而后者的口碑往往呈两极分化状。
在资本和市场的催化下,这种收视率和口碑的反差被演绎得更甚。“这一两年,首先就是国内电视剧越来越多地依赖改编,对大IP和大演员的倚重也越来越明显。”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著名编剧张巍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记者,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于原创剧集可能也造成了一定的打击。
造成这种现象的逻辑并不复杂。从资方的角度来看,IP是此前已被验证过的,这个故事有其特定的市场,即使无法大热,也不会出大错。另一方面,明星自带粉丝流量,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剧集收视率或点击量。
但从行业的角度看,大IP扎堆拍片很可能使影视剧整体内容质量有所下滑。因为目前火热的IP多来自网络言情或玄幻小说,由于其连载时间跨度多达数年之久,多数情况下故事连贯性堪忧,改变成影视剧后这种缺陷更是被成倍放大。此外,从文艺的角度,编剧汪海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玄幻在文学史上、在创作上,是武侠的大倒退。”
同时,由于这类剧集大都选用自带粉丝流量的明星,其对明星的倚重使得明星片酬扶摇直上。以《孤芳不自赏》为例,此片就被吐槽抠图严重、替身使用频繁,主演拿天价片酬却只有很短的进组拍摄时间。对于这类情况,编剧宋方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称,现在电视剧拍摄有一整套所谓完整娴熟的“替身拍法”,包括抠像、头套、背身、背景虚化等,“原来拍戏是拍戏,现在是游戏……根本不用演员就能拍。”
行业严重依赖IP,也有人才匮乏的原因。视骊制作掌门人白一骢对《财经天下》周刊记者表示,影视剧行业正面临人才不足的局面。根据《中国电视剧2016产业调查报告》,2016年1月~9月共备案电视剧892部、34946集,数量再创新高。白一骢认为,市场的热度压缩了正常创作者的成长周期,更多的资本意味着更多开拍的剧集,但同时也意味着在有限的人才中,一部分人要提前做到超出自己原本能力范围的岗位。“比如,我们副美术被人挖去做美术,美术找不到合适的副美术,只好把原来的助理提成副美术,他再把刚刚入行的小孩提成助理。这样,整个底下的团队都会变得比以前要差。” 白一骢说。
正午阳光董事长、制片人侯鸿亮在谈及相关问题时表示,电视剧不能只有数量的堆积,目前很多同质化的国产剧只是在老套的方式里打转,根本不能给观众带去新鲜的体验和观感。张巍也提醒称, IP和烂剧本和脑残剧三者之间并不一定是划等号的关系,大IP改编的影视剧需要更牛的导演、编剧进来,才能有更多的进步。“《琅琊榜》 《甄嬛传》,不都是好导演进入后促成的好作品吗?”她说。
IP剧遭受的诟病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影视剧制作公司的警惕——就连盛产IP剧的华策克顿传媒,也在不久前的年会上对内部放话,2017年开始制作的电视剧硬性要求是要达到豆瓣6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