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2017-04-16琳徐洪华
呼 琳徐洪华
(1.吉林财经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2.长春理工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混合式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呼 琳1徐洪华2
(1.吉林财经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2.长春理工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文中以混合式教学为研究对象,旨在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模式来指导实践教学。在对混合学习的理论基础及内涵阐述后,找到了混合学习的本质特征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混合教学模式。最后,分析了这一新模式在实践中的优点及可行性。
混合学习;混合式教学;创新教学模式
1 混合学习理论及内涵
国内学者对混合式学习各有看法,但大家普遍认为它是网络学习与传统课堂的相互补充与结合。它是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所 “教”,所 “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与优化重组。对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内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混合式学习研究本质是对教学过程中信息通道的研究。
混合学习的研究不仅仅关注教育技术通道,更重要的是研究有哪些典型的信息通道,什么信息传递通道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学习的关键点是将学习通道与学习者风格有效结合。[1]目前,常见信息传递通道有:教室、网络课堂、网络课程、视频、光盘、印刷品、移动设备、在线辅导等。对以上信息传递通道进行研究,目的是确保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也就是说,要帮助学生在合适的时间,为合适的人,选择合适的学习技术,以适应各自的学习风格来优化与学习目的相适应的学习成绩。这一点是混合学习理论的核心所在。
第二,混合指的是 “教”与 “学”多方面组合与融合。
混合学习不是简单的线上与线下的混合,而是指教与学多方面、全方位的组合与融合。主要包括以下混合模式:不同教学理论下的教学模式相混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混合;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混合;各种教学手段的混合;教学系统各组件之间的混合等。
第三,混合学习的关键是对 “教”与 “学”过程中所有要素进行合理选择与优化。
施拉姆的媒体选择定律是投入最小成本,得到最大价值率。教与学过程中各要素进行合理优化与组合就是为了获得最大效益。以人为本,选择适合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使其学习效果最优化。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模式与传递信息通道,用最低的成本产出最大的学习效益。
第四,混合式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它是以网络发展为依托,并形成一整套的教学策略。
混合学习的理论基础很多,为的就是适应个体差异,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的学习环境和对学习资源获取要求不同。教学方法主要是 “双中心”原则,即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教学过程,而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一切以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需求为中心。将双中心结合起来,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帮助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人,而成为认知主体,教学过程是在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2 混合式教学模式特点及弊端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传统课堂正在逐步被混合式学习方式所取代,高科技设备正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中,这使得来自不同背景,知识量不同的学生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课堂上,利用与各自知识和学习风格相适应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来设计自己的学习进度。混合式学习(B-learning)是在 “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 “适当的”技术与 “适当的”学习风格相结合,对 “适当的”学习者获得 “适当的”能力,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2]混合式学习是传统学习与网络学习相互结合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发扬他们的优势,既要发挥教师在传统学习中的作用,即引导、监督、启示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3]在教育界已经达成共识,一致认为只有将学习和网络化教育有效结合起来,互补互通,才能获得最优学习成果。纵观国内混合式学习的研究现状,共有以下五个特点:①就论文方面看,对混合式学习的研究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特别在实践应用方面研究的增长更是明显,这些研究的数量在迅猛增长的同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了较大的提高;②就文献来源看,对混合学习本身的研究占据主要位置,论文内容主要集中在教育技术和高等教育等领域的核心期刊;③研究的主要针对群体是高等院校的师生;④研究内容上看,基础理论研究匮乏,应用实践研究偏多,混合学习的支撑体系有待建设完善。学习资源相对宽泛,针对性不强,资源建设方面不够规范。混合学习的应用模式缺乏实证研究;[4]⑤研究趋势上看,研究领域不均衡,混合学习系统设计呈现多元化、专业化趋势。
传统课堂中,比较大的问题是整个课堂中信息的传递方向往往是单向的、或者是以单向为主的。因此就有可能造成这样的情况:老师讲得很明白,但是学生并没有学明白,因为老师没有及时从学生处获得反馈信息。虽然有经验的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回答、观察学生表情、调动课堂中学生的气氛、鼓励学生发言等手段采集反馈,但是这些反馈都是零星的,老师无法对课堂中学生整体掌握情况有明确的把握。此外,老师往往需要以某个进度来完成知识的传递,而课堂中学生的认知速度是不一样的。认知速度接近这个进度的学生,会觉得老师讲得真好,讲到我的心坎里去的;认知速度快于这个进度的学生,会觉得老师讲得真没劲,学生会走神;认知速度慢于这个速度的学生,会认为老师讲得太难了,学生也会走神。而一个教师在一堂课里难以调节讲课进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出现,大大改观了传统课堂的情形,课堂不仅限于教室内,学生可以在任何有网络存在的场所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基于网络的教学平台资源库的构建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发挥主导作用,又使学生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5]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授课,扩大了教学内容的广度,课后学生凭借网络这一工具进行生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习效率,最大化利用资源和时间。
图1 教学的过程模式
虽然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的出现,使传统的课堂展现出新的生机,但仍然存在很多弊端。第一,在整个交互过程中缺乏了教师的深度参与,教师或专家的引导作用、人格影响、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渗透的优势变现并不明显,学习效果并不像预期的那么理想。第二,混合式教学网络平台所提供的课程和学习资源呈现万人一面的现象,对学生的学习并无针对性,学生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第三,混合式教学模式虽有最终学习结果的考试测评和教学评价环节,但对于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数据并无采集与分析过程,因此无法量化了解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把握学生学习轨迹,对教师课堂教学实际指导意义不大。[6]
3 混合式教学创新模式
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存在的众多问题,在搜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例并作研究之后,设计了一种新型混合式教学手段,即通过二维码,将教师终端和学生常用的微信联合起来,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将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使得课堂智能化、立体化。课堂兼具一下特点:
第一,教师可以通过电脑在课堂上向学生手机端推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此前5~10分钟讲授的内容掌握程度,这就使得老师掌握了大量学生的反馈信息,并且信息是一手的准确的。这个可以完全被当成 “课堂仪表”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全班同学中做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
第二,课前教师将本节课想讲授的内容制作成ppt推送到学生手机端的微信上,学生做到课前预习,上课可以做到带着脑子来上课。当然要做到智能课堂,学生在预习时,对于某些章节或知识点不懂,可以点击手机上的不懂键,和弹幕输入自己不懂之处,教师可以随时收集数据,上课时可以有针对性讲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第三,课后教师可以推送课后习题或阶段性测试试卷,到学生手机端,学生可以自评自测。教师也可实时接收到学生做题情况,形成数据图形,教师更直观把握学生掌握情况。
第四,增强课堂互动,学生可以通过微信端,将自己想表达的信息传送上去,老师和全班同学都可看到,其他同学和老师也可以参与活动,课堂气氛就更加活跃,激发学习兴趣。
第五,可以将ppt中集成一个插件,将教师认为较好的教学视频音频或者慕课视频推送到学生微信端,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学习。
4 结论
混合教学的创新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明显,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时间、进度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这些行为都是自主地、积极地进行。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地选择备课、和同学交流,这样提高了效率。教学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将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课堂中后,教学过程更加灵活,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首先就是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需要认真详细,任何环节都需要认真审视,以防出现课堂失控现象出现。其次就是对于推送到学生端的试题需要设计得当。如若不当,则无法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那么教师统计到的数据就不具备参考价值。
[1]黄天娥,李兰皋.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55-57.
[2]韦寿莲,裴芹,刘玲.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应用[J].肇庆学院学报,2014,35(2):56-59.
[3]张其亮,王爱春.基于 “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4):27-32.
[4]金旻.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倡导混合式教学模式——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 [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8):16-20.
[5]李小龙,张宸瑞,耿斌,等.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MOOCs时代”的探索与启示 [J].电化教育研究,2015(12):52-58.
[6]林雪燕,潘菊素.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现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5-20.
The Study on Innovative B-teaching Model
HU Lin XU Hong-hua
The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s hybrid teaching in order to advise a new effective model to instruct teaching practice.After elaborat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its intension,it finds out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B-learning and puts forward an innovative model of B-learning.Finally,the advantages of this new model are concluded.
B-learning,hybrid teaching,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G642
A
1008-3812(2017)01-041-03
2017-01-09
2015年吉林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课题(ZD15030),2016年吉林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规划课题(GH16248)。
呼琳(1979— )女,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信息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