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刍议
——以阜阳剪纸为例

2017-04-15程芙蓉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阜阳剪纸

程芙蓉

随着社会的发展,被工业社会以大机器规模化生产出来的产品渗入到城乡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民间曾经占有主要地位的民间美术,在大量机器产品的挤压下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许多民间美术形式在失去其原有的实用价值之后,转而以其装饰魅力走入现代社会,以“艺术品”的身份渗入甚至成为精英艺术的组成部分。这种现象使很少能进入美学情境的民间美术有了新的探讨空间。本文将以阜阳剪纸为例,探讨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及发展。

一、阜阳剪纸的地域特征

阜阳地处淮河流域,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属典型的农耕文化,因此阜阳剪纸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浓厚的亲土性。对土地的依赖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劳动力的重要性,因此“抓髻娃娃”、“石榴多字”、“生命树”等关于生命繁衍的内容是阜阳剪纸的主要内容之一;广袤的平原孕育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受此影响,大量关于忠义、孝道的内容成为阜阳剪纸的主要内容;同时由于阜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政权更迭频繁,中原、吴、楚文化在阜阳地区不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从而使阜阳文化具有南北风格融合,兼容并蓄的特征。阜阳剪纸在风格上既有我国北方剪纸的粗犷,又有南方剪纸的精细,具有兼容、过渡的特点。总之,在特定的文化和地理位置的背景下,阜阳剪纸整体呈现出朴素、内敛、简约、南北兼容、风格多样的整体风貌。

二、阜阳剪纸在当代社会中的存在及发展现状

(一)阜阳剪纸作品逐渐脱离其所依附的风俗习惯而成为独立的作品

阜阳民间剪纸最初是以江淮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文化习惯、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以服务各种民间的风俗活动为目的的审美创造,是阜阳人民世代传承下来的具有特定含义的符号的综合体。它是历代装点阜阳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手段,不仅包括当地人们审美特征和思想观念,而且包含当时社会发展的烙印。因此在阜阳民间剪纸中蕴含着许多比外观审美更深刻的东西:比如如何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寻求肉体的生存与灵魂的安宁等复杂的社会含义。对阜阳剪纸来说,作品必需放在特定的环境里才能完全展示其内涵和审美价值。比如结婚仪式中的剪纸,按照阜阳的风俗习惯,从订婚的那天开始剪,根据张贴或放置地方的不同,选择不同内容的图案。贴在喜堂里,贴在洞房里,放在嫁妆上的剪纸,内容都不一样。喜堂里以喜字为主,装饰不同的花边或图案,烘托喜庆的气氛,以示喜气盈门;洞房里则以祝福新人恩爱和谐,早生贵子为主要内容,比如生命树、娃娃坐莲、鱼穿莲、多子石榴等图案。什么时候开始贴,贴哪些内容的图案都是有讲究的,因为每个图案的不同贴法有不同的含义。比如“囍”可以倒着贴,意思是喜事到了,而鸳鸯的图案却不能倒贴,否则“不吉利”。所有的剪纸图案都是根据婚礼的需要,要按照传统的内容进行布置,不能有所偏差。在婚礼仪式的过程中,参与者按照固定的程序完成每个步骤,祝愿新人喜结良缘,白头偕老,早生贵子。这个过程中剪纸和婚礼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整个仪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可以独立存在于仪式之外。即便要作为一种审美对象,比如娃娃坐莲的图案,也是放在婚礼仪式中被人欣赏,体现它的价值。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外来文化的渗入,人们对于传统的观念越来越淡漠。婚礼仪式的重要性、仪式感逐渐减弱,整个仪式活动的严密性也受到瓦解,作为整体活动中的任何局部包括其中的剪纸作品都具有了摆脱民俗活动而单独存在的独立性。并且这种独立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大:一个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一项活动的需要,一位艺术家的灵感,都可以成为剪纸作品或剪纸元素出现的原因,并且根据需要随时被放在任何地方:也许是包装的封面,也许是现代艺术作品的某一部分,甚至可以是马路边或社区墙上的宣传画中。剪纸已经完全脱离风俗习惯而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原来必须在特定的活动中出现的剪纸作品,坐莲娃娃、扫晴娘、蛇盘兔、荷包的图案等等,作为单独的审美对象,随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二)阜阳剪纸的审美功能被放大、强化并被融入现代精神

原生态的阜阳剪纸其价值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包括实用、审美,其中实用的成分更多。主要是创作者内心的写照,表达在现实社会中不断遭受打击挫折的愿望,以缓解面对现实社会的无力感,以及由此带来的焦虑。但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存能力越来越强,从自然界获取能量的手段越来越多,阜阳剪纸原来缓解压力、祈福的实用功能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小,而相应精神表达的审美价值被大大强化,越来越凸显,并以其深厚的历史积累和特有的民族民间色彩,形成独特的审美形态,受到现代人的追捧。比如吴青平的作品《和谐中华》奥运长卷,作为独立的艺术品,这幅巨型剪纸的制作采用特别定制的长223米、高1米的彩色宣纸制作完成。作品以剪纸的形式循环展现了奥运会 35个体育项目的人物运动造型,虽然这幅作品有很强的祈福性,但更多的展现的是剪纸艺术的审美功能。它通过巨大的画幅,强化了剪纸的审美趣味,充分展现了剪纸的审美功能。在主题内容表达方面,不仅打上现代生活的烙印,而且打上现代精神和价值观的烙印。吴青平另外还有一些巨幅作品:《弘扬中华孝道,歌颂和谐盛世》长度近 60米;《清明上河图》长达8米,这些作品完全改变了人们脑海中剪纸只是装饰小品的概念,强化了剪纸的独特韵味,把剪纸以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三)阜阳剪纸的元素被从原来的作品中分离挪用

阜阳剪纸最初都是在某个风俗活动的整体中存在并显示其价值。娃娃坐莲源于民间婚礼仪式,窗花源于逢年过节的风俗。千百年来,阜阳剪纸传承和承载了阜阳人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独特的生活体验,并把这些以符号的形式固定传承下来,形成整个阜阳地区人们的共识。虽经世代传承,每个传承者的表达方式都有所不同,但其语义结构中从古至今有一条脉络一直没变,即我们常说的精神意蕴一直都在。这种精神和意蕴也为我们理解、欣赏剪纸提供了依据。但是社会的发展使剪纸所依附的民俗活动受到严重冲击,它所代表的集体意识也不断被个人意识渗入,原生态剪纸的精神链条从最基本的层面受到瓦解。这种状况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它开始以一种零散的面貌出现,比如娃娃坐莲,扫晴娘等作为完整的艺术品的单独出现。此外阜阳剪纸图案、元素被挪用在各类衍生产品中,如日常用品的设计、包装装潢设计、服装设计等等,完全抛开其原来的社会意义,而仅以其审美的一面展示给现代人。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不用费心考虑祈祷、祭祀的神圣内容,而只享受剪纸的韵味,剪纸的视觉形象给我们带来的感官享受。当然这种分离与挪用的直接后果就是阜阳剪纸失去了其原有的完整感和连续感,与它曾经赖以生存的风俗习惯的关系被破坏了。

(四)阜阳剪纸和其他美术形式相互融合,装饰性更强,形成新的风貌

随着社会的发展,阜阳剪纸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展现出新的风貌。由于阜阳近年来比较注重剪纸的传承和发展,一大批受过专业训练、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先后加入了阜阳剪纸者的行列,他们的加入使阜阳剪纸焕发了新的生机,促使阜阳剪纸形成了新的风格。阜阳剪纸大师朱堃英,教师,做过博物馆馆长,有相应的美术基础。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他不仅继承传统,而且注重吸收相关艺术种类(如国画、版画等)的特点,使作品呈现出明显的版画及国画的韵味,形成了以写实为主、注重构图、独具匠心的剪纸艺术风格。他创作出版的连环画《斗狼计》,是少见的以剪纸为表现手法的连环画,发展、丰富了阜阳剪纸的作品形式,使阜阳剪纸在形式及韵味上都呈现出不同以往的面貌。此外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阜阳剪纸的目的也较以往发生了改变,其中一部分逐渐走向精细,商品化特性越来越明显,并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出现了一批精品,呈现出较好的市场潜力。如今的阜阳剪纸不仅在市场上享有盛誉,而且经常作为政府对外的礼品,成为阜阳人民的形象代表,其中刘继承与王家和合作的剪纸《红楼梦》,更是被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了联合国。

(五)新材料新技法的使用,催生新的作品表现形式

对于来自现代社会的种种冲击,大多数剪纸传承者都相对比较关注尤其是近年来成立的以商业为目的的剪纸公司。首先在材质上,现在有些公司使用一种双面PU材纸材料。“这种新型材料经过塑化防水处理和植绒并具有水性贴附的功能,在剪纸中使用这种材料不仅使作品呈现出新的效果,而且使作品粘贴更方便,只需在作品背后上抹上几滴水,就可以将剪纸贴附于任何物体表面,并可以轻松揭取,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剪纸作品的重复使用率,是集环保、实用、耐用与方便为一体的材料,也因此受到部分剪纸创作者及剪纸公司的青睐”[1]。其次从装裱手法看,现在很多剪纸公司最常用的装裱手法为压胶装裱。阜阳开源剪纸公司经理竹叶说:这种装裱方式是以树脂胶代替传统的浆糊,在使用时加进少许的凝固剂,装裱时将剪纸平放在玻璃上,将配好的胶水喷在剪纸背面,待半干时,用特制的熨斗把它烫裱在合适的位置即可。和传统装裱的方法相比,操作简单,成功率更高,装裱层数可达7-8层。新的材料催生了新的技术,以此为先决条件,当代剪纸中出现了模仿国画效果的剪纸作品,即以剪纸的形式模仿国画中各种笔法,然后层层叠压,把各局部笔法装裱在一起,呈现出以假乱真的国画效果,拓宽了剪纸表达的内容及方式。

总之,阜阳剪纸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多的风格和表现形态,但不管阜阳剪纸外观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剪纸的语义和方式没有大的改变,最重要的是作为其本质的勤劳、善良、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依然存在。

三、现代阜阳剪纸传承者对剪纸发展的态度

阜阳地区农耕文化的背景,决定了阜阳的生产生活方式比较适应传统剪纸生存所需的环境,因此剪纸的受众比较多,剪纸的传承者也相对较多。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每个传承者对剪纸目前的生存环境及以后的发展看法都不一样。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认为,剪纸目前的状况虽然不是很好,但剪纸是祖祖辈辈传下来,应该尽量保持它原有的样子,我们暂时称此类为“保守型”。还有认为剪纸目前的生存环境不佳,必须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我们称为“变革型”。还有一种对剪纸目前的生存环境及以后的发展没有考虑太多,怎么方便怎么做,怎么出效益怎么做,我们称为“随意型”。此类传承者发现更好用的材质,更快捷的技术会随时采用,但不会主动探寻。

“保守型”传承人认为,剪纸是几千年民间文化的积淀,应该努力保持它的原汁原味。不管是材料技法、主题内容,还是装裱技术,都不应该有所改变。据调查发现“保守型”的传承人多属家传,其作品至今不仅主题内容没有大的改变,而且多数继续奉行“技不外传”的传承之路。“变革型”的传承者,“半路出家”者居多,相对来说文化水平较高。比如现在阜阳剪纸界比较活跃的葛庭友,大专文化,对剪纸目前的状况及以后的发展有比较清晰地认识和发展思路。他认为社会的发展冲击了剪纸赖以生存的环境,加速了剪纸的消亡,弱化了剪纸的传承。经济的导向作用使得能够坐下来学习剪纸的人越来越少,但是社会的发展,剪纸用途的扩大,也带来了剪纸发展的新机遇,如果剪纸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前景将是一片辉煌。在具体的实践中,他努力宣传剪纸,扩大阜阳剪纸的影响,热心参与各类有关剪纸的活动,从阜阳师范学院的雪花剪纸协会活动到中小学美术老师培训班,到中小学各类剪纸兴趣班以及相关的社区活动,学生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老年大学老干部,从在校学生到家庭主妇遍布社会的各个方面,亲力亲为不计报酬。他认为,只有扩大剪纸的影响力,培养高文化水平的剪纸创作者,才能使剪纸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并且注重实践宣传的同时,他还整理、总结了剪纸的相关理论,力求弥补剪纸理论上的不足。

四、现代社会语境与阜阳剪纸的生存

讨论任何事情都不能脱离它所赖以生存的环境,讨论阜阳剪纸的生存也是一样。如果脱离时代环境的特点及情境逻辑要素,单独谈论阜阳剪纸的生存、传承和保护,会因缺乏具体的事例而使论述缺乏说服力。只有结合具体的社会语境及情境我们才能了解阜阳剪纸在阜阳地区的社会变迁中所承载的深刻内涵,了解它在现代阜阳所处的境地。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性呈现出越来越淡漠的趋势,进入后工业社会以后,人类情感的缺失对社会及人类的生活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凸显。这是由工业社会的本质决定的。工业社会虽然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对农业社会的超越,但却使人与自然的关系从顺应和谐变成了强取豪夺。传统社会中的地缘和血缘关系逐渐淡化,业缘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主要关系,这是一种由于工作或者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如单位里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同事、同级关系,商业活动中的合作关系、竞争关系以及相互制约的关系等[2];原本在血缘和地缘关系中居重要地位的“人情”逐渐被业缘的合作、竞争、制约、以事为本的纯粹的“关系”所替代,社会运行的方式也相应地由农业社会的人治变成完全的法制。在这种社会关系中,人类的情感愈发显得多余,因而被边缘化,甚至被抛弃。

表现在日常生活方面,虽然阜阳仍是典型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但是工业产品已经无孔不入地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随处可见的是工业社会大机器生产的毫无特色、不带有任何情感的日用产品。这些千物一面的产品以量取胜,满足了人们对物质的追求。目之所及,往日质朴、充满创作者对生活热爱的手工制品已难寻踪迹。同样阜阳剪纸以未能幸免,它的手工操作方式也一度被视为是浪费时间的、没有必要的劳动,并由此成为落后的文化现象,备受冷落,当然受冷落的也包括其内含的感情、伦理、仁爱等等人文精神。此外,工业社会中对产品最注重的是规范。整齐划一是对工业产品的最基本的要求,而阜阳剪纸的手工操作,使产品的整齐划一不可能实现,并且由于阜阳剪纸中的创作者往往也是作品的使用者,这种双重身份使得他们经常根据需要决定作品的主题及造型,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从而使作品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充满了个性,这是工业社会所不能容忍的。在此层面来看,现代社会环境和阜阳剪纸生存对环境的要求似乎充满了矛盾。

对于这个问题,从工业社会产生就有人认识到,并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理论及实践上作出一系列的努力。工业社会到来前夕,英国的威廉·莫里斯就试图开展恢复中世纪价值观,重建农业社会以人的情感需要为主要依据的审美观的运动:“艺术与手工艺运动”,虽然这个运动是以恢复或提高整个社会的设计水平为手段而实施的,但其指导思想对自然界以及日用品中人类情感的重视是贯穿整个运动始终的。只是这个构想终究没有对抗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益威力,所以被称为“摩登时代”的以机器技术为基础,大机器生产为代表的工业时代,仍然在20世纪30年代如期而至。工业时代批量生产的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商品在满足了人类对物质的极大欲求的同时,也把人类情感排挤出人类社会。

根据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物质的需求和精神的需求。随着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人类在物质上得到极大满足后开始追求情感及精神上的满足,因此消费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工业社会对物品实用性的关注变成后工业社会对物品所内含情感及精神的关注。但是情感与精神需求的东西往往是无形的,必须依赖于某些特定的物品,才可以被掌控,一些有符号特性的物品因满足载体的要求而成为受追捧的现代商品。这其中传统阜阳剪纸作品或其中的元素就因其强烈的符号性,以及所蕴含的传统精神与文化内涵,备受现代人们的青睐。但是此时其中的“传统”已非原来意义上的“传统”。

20世纪中期,伽达默尔曾在他的《真理与方法》一书中对传统做了经典论述,归纳出传统的三个特点:一是立足于某个特定的社会群体;二是经过时间与历史的沉淀的知识构成,具有超越时间及历史的稳定性;三是对于这个特定的群体来说,具有权威性。如今,传统的三个特点中已基本消失殆尽:首先,传统不再基于某一个特定的群体。现代社会的全球一体化及信息化使群体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没有哪一个传统可以固定在某一个群体上,只要愿意或需要,可以成为任何一个群体的活动。比如中国人对圣诞节、情人节的热衷,大有超过自己民族的节日如春节的势头;而外国人对春节的兴趣也日渐高涨;其次,传统的稳定性从整体性来说,在现代社会逐渐受到瓦解。比如阜阳剪纸被从原来的风俗习惯中分离出来,剪纸元素出现在包装、绘画等各个方面,传统整体性已经不复存在;再次,在现代社会里,传统的权威性已经越来越弱,仅仅成为权威的象征,具有权威感,而现代性却成为真正具有权威性的特性。现实生活中派生出现当代的大众消费理念,就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凡符合此理念的物品,就会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正如阜阳剪纸在现实生活中所受到的追捧,就是当代消费观念推崇的现代性的权威性在起作用。阜阳剪纸是千百年来阜阳人民传统文化习俗的载体,具有神圣的内涵,但现在传统意义上的阜阳剪纸已经被现代生活的情境逻辑所边缘化和无用化,虽然它以多于以往任何时期的形式出现,如绘画的形式、书本的形式、日常用品装饰图案的形式等等,但从其在现代生活中所处的位置上,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人们对它失去传统意义的质疑。因为无论形式多么丰富,都因缺少了传统意义上的实用价值,感觉苍白。只是通过消除其原来的实用功能,取其无用之用,是其融入现代生活的一种手段。从这个角度来看,现代剪纸受到部分传承人的抵触,也在情理之中。

阜阳民间剪纸能手麻莲英说:“剪纸能代表我的心愿,放在房间里喜庆、吉利,大家都喜欢。”这是因为,首先,它有自己的市场,老百姓都认可它的价值,它可以生存下去。其次,老百姓认可的是它的实用价值,剪纸不能变成纯艺术,它要靠自己的实用性存在。但在这个经济有着绝对权威,信息可以在瞬间传遍世界每个角落的后工业时代,独立的欣赏“净土”已不可能存在,阜阳剪纸若想独立于社会生活之外也是不可能的。对于人们而言,社会的发展使人们有太多的选择机会,比如装饰房间可以有各种精美的招贴画、各种不停变换画面的电子装饰画,而表达祝福的方式可以直接包“红包”。这些都使阜阳剪纸的生存受到极大的挑战。不过,在人们的潜意识中,阜阳剪纸所蕴含的传统意蕴依然具有很大的魅力,因为有一部分人还是相信传统的经典性,阜阳剪纸的生存之路或许正在于它所蕴藉的这种经典之中。

五、结论

通过对阜阳剪纸的分析,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民间美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集人们自身心理的需要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于一体,因而在精神的层面上有着工业品所不能代替的作用。但是现实生活中它又受到工业社会的严重冲击,生存环境日益恶劣,这种现实状况使它的生存与发展都变得神秘莫测,很难预料。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扩大民间美术的影响力,宣传民间美术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增加人们对它的了解和兴趣。“有所为,有所不为”可能是我们对传承民间美术不得不选择的最好的方法。

参考书目:

[1]长安.新型水性剪纸粘接随意[J].大众商务,2009(17):39.

[2]李汉宗.血缘、地缘、业缘:新市民的社会关系转型[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115.

猜你喜欢

阜阳剪纸
剪纸欣赏
“淮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全国学术研讨会在阜阳举办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剪纸
合肥至霍邱至阜阳高速公路今年开建
美妙的剪纸
安徽阜阳颍上:“产业花”结出“脱贫果”
商合杭铁路阜阳西站信号系统特殊点的运用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