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研究
——基于X市变电站爆炸事故的分析

2017-04-15李亚玲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危机意识危机变电站

李亚玲

(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2)



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研究
——基于X市变电站爆炸事故的分析

李亚玲

(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2)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和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近年来各种公共危机事件频发,政府部门面临严重的挑战。本文基于对X市变电站爆炸事故的分析,探讨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对策。

公共危机;应急管理;X市变电站爆炸事故

2016年6月18日凌晨0时28分,位于S省X市C区330千伏变电站由于电缆沟失火导致变压器起火发生闪爆,事故造成3人受伤,全区多个区域停电附近商户及饭馆遭到不同程度的毁损。事故虽然未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但仍然折射出了我国政府在危机应急管理中的一些不足,需要我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今后能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带来的危害,同时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一、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概述

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指政府及其他公共管理机构,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具有主体多元性,法律和行政手段为主、经济手段为辅等特征。政府进行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是为了达到有效预防、处理和化解危机,保障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促进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目的。

二、X市变电站爆炸事件中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X市变电站爆炸事件产生的影响不仅是对变电站及S省国家电网,更是对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警示与质疑。

(一)危机意识淡薄,应对能力不足

近年来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在这样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下,人民及政府很少做到居安思危,在此次X市变电站爆炸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是相关部门非常羸弱的危机反应能力和缺乏效率的危机处理能力,政府部门作为危机管理的关键主体没有表现出高效的工作作风和处理问题的快速反应能力。尽管X市市气象台曾在17日上午10时30分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称,预警消息称,“X市气象台提醒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但是政府相关部门疏于管理,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来预防,事故现场无人值守。诚然,在发生爆炸事故后,X市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出通知,要求深刻汲取教训,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各区县、开发区和市级各部门也在本辖区、本领域迅速组织开展深入细致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开展了隐患排查整治活动。但危机管理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不可能也不应该是“运动式”的,而应该是常态管理。

(二)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

当前,我国缺乏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信息沟通机制,沟通机制基本是复制于行政管理体制,逐级管理、对上负责、随意性强、共享性低,而这种机制并不能适应当下应急管理的要求,也是信息不能及时和有效的传达,发生缓报、瞒报问题的原因所在。因此,如何在危机事件情况下做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有效和及时沟通,是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实现最大化效益的关键性因素。

(三)法律适用不明确

X变电站爆炸事件中究竟是适用《安全生产法》还是《突发事件应对法》是有所争议的,通过整合该事件,我们会发现:该事件前后所适用的法律是不一致的,爆炸前或者爆炸开始小段时间内,应当适用《安全生产法》,因为其是一起安全生产事故,但随着事态失控危害扩大,危机到公众的生产生活,牵涉到公共领域的安全,应当更适用《突发事件应对法》。一项危机如果涉及两部法律,责任如何划分,问题如何界定,以谁为主,以谁为辅这也是一些有待定夺的问题。法律本应是政府行为的有力后盾,但却因规定的不明确,适用情形的混乱,成为政府应急管理的最大障碍之一,这是立法不充分,法律滞后的缺陷。

三、提高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政府与群众的危机意识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整个国际社会也处在基本和平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公众往往缺乏危机意识,并且非常容易忽视潜在的各种危机因素,政府部门在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中,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正是在和平稳定的大环境下,政府部门也放松了警惕,忽视了危机管理工作。政府部门应切实转变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树立危机意识,能做到居安思危,处惊不乱。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对于已经发现的可能爆发的危机必须要根除在萌芽期,迅速解决,不留后患;对于不能及时根除,有一定粘连性的,应做到未雨绸缪,加强监督,做好预警机制和处置预案。

(二)建立健全信息沟通机制

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做好危机处理时期的信息沟通工作,应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各类数据真实。政府部门要想取得公众的信任,塑造政府公信力,必须构建一个能够在危机发生之时,迅速反应的沟通机制,这应该是权威的、真实的信息发布系统。公众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或危急事件,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方,尤其是一些身处危机发生区域较远的公众,如果政府此时不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权威实时发布信息,就会使公众不明真情,为谣言的传播创造便利条件。

(三)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尚没有一部完整的危机管理法,在这个领域尚未形成危机管理的法制化方式,这也给危机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在我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战略,是我党一直秉承的治国理念。在法制化国家,政府的所有管理行为,包括危机管理都应纳入相关法律体系的范围内,而危机管理则还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我国政府应适当借鉴西方国家公共危机管理立法领域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快针对于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制度建设,尽快将危机管理工作纳入法律规范中,使危机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四、结语

X市变电站爆炸事故虽然是比较轻微的安全生产事故,但却暴露了政府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关于公共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政府应该重视公共危机管理工作,将危机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公共管理的常态化工作中去,建立长效机制,预警机制,强化政府工作人员和广大民众的风险管理意识和危机意识。当发生危机后,政府部门应该迅速采取措施,正确处置,并与外界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发布消息,公布危机处置进程。

[1]吕孝礼,张海波,钟开斌.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危机管理研究—现状、趋势和未来方向[J].公共管理学报,2012年第3期.

[2]裴顺强,孙健,缪旭明,李欣.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设计[J].中国应急管理,2012年第8期.

[3]]赵婷.浅谈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5年第25期.

[4]]姜平,贾洁萍,孔庆兵.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1年.

[5]史波,梁静国,刘拓.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资源配置原则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年第6期.

项目编号:cxcy2016132

李亚玲(1991.5-),女,汉族,陕西榆林人,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行政伦理。

猜你喜欢

危机意识危机变电站
支付宝变蓝、张朝阳自省,危机不可怕没有危机意识才可怕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关于变电站五防闭锁装置的探讨
停电“危机”
超高压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探讨
220kV户外变电站接地网的实用设计
测测你的危机意识
“危机”中的自信
变电站,城市中“无害”的邻居
陕西榆林:树立水危机意识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