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二战后法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2017-04-15王奕苹
王奕苹
(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浅析二战后法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王奕苹
(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二战后的法国百废待兴,但在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和法国自身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使法国进入了一个经济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一直持续20世纪70年代,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法国经济得到快速的恢复和发展,用比较快的速度恢复了其在世界经济中大国的地位。
二战后;法国;经济发展
一、二战后法国经济发展现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到1949年法国基本上恢复了国民经济。从1950年起,法国经济开始复苏,在1959~1974年的15年间,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高达5.7%,在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日本,超过美国、英国和原联邦德国。
(一)经济发展迅猛,实力得到增强
1、国民生产总值方面,1950年法国国民生产总值折合美元为为288.1亿,相当于美国的10.1%,相当于英国的77.2%。进入60年代后期,法国经济实力逐步超过了英国,1970年法国国民生产总值已相当于美国的14.5%,相当于英国115.6%,到1979年法国国民生产总值更是增长到相当于美国的25.2%,相当于英国的141.9%。①以上数据表明,法国经过29年的发展,经济实力远超英国,同美国之间的经济差距也在进一步缩小。
2、在工业生产方面,法国工业生产指数从1950年的29,增到1979年的116,增长了3倍。法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期间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甚至超过了英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自70年代以来,则一直保持在6.5%左右,次于美国、日本和西德,占资本主义世界第四位。
3、在资本输出方面,法国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输出逐步增加,1960年到1979年增长407.6亿法郎,接近54倍。在这其中长期资本为354.7亿法郎,占资本输出额的85.4%,短期资本为60.59亿法郎,占资本输出额的14.5%跻身于资本主义世界前三,仅次于英国和美国。
4、在国际储备方面,法国黄金与外汇总储备有了明显增加。1950年,总储备量只有7.91亿特别提款权,60年代后总储备量迅猛增加,到1970年增加到49.6亿,1979年更是高达162.12亿,超过美国、日本、意大利和英国,仅次于西德,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二)产业结构得到巨大的调整
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越来越大。1950年在法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15%,第二产业(包括建筑业)占48%,第三产业37%。到1979年,第一产业只占4.9%,第二产业占38.6%,第三产业猛增到56.3%,②超过一、二产业之和。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的比例关系也发生很大变动。1952年轻工业占38.3%,重工业占61.7%,此后,重工业占的比重逐年增加,到1979年,重工业的比重高达50.3%。在农业方面,战前法国种植业一直占主要地位,到1979年,法国畜牧业超过种植业,两者的比重大致保持在55%和45%之间。
(三)工农业产品产量提高
在1950年到1979年间,法国主要工业品比如汽车产量增长9.1倍。发电量增长近6倍,钢产量从865吨增为2336万吨,铝产量由8.5万吨增为56.1万吨。一些新兴工业部门产品的产量增长幅度更为巨大,塑料产品从1952年的4万吨增到1979年的313.9万吨,合成橡胶的产量从1959的1万吨增长到1979年的54万吨。此时法国的宇航、原子能和海洋开发等部门,其技术水平在资本主义世界名列前矛。在主要农产品方面,谷物、大麦、肉类(猪羊肉)、牛奶、甜菜、葡萄酒产量都得到迅猛增加,均位居世界前列。
二、二战后法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一)法国政府计划调节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得到了空前的加强,法国十分重视政府计划在经济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法国政府在40至50年代对宏观经济实行全面统制管理,采取一系列措施,集中有限资源,合理使用。国家通过财政和国有企业直接参与再生产过程,创造并确保了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通过大力发展公用事业、基础工业和从事科技开发来克服私人垄断资本的缺欠,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经济环境。通过减低税收、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和推行福利政策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较为稳定的社会条件。从而在宏观上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在这一时期制定和实施了两个“现代化与装备计划”具有决定性意义,使法国经济逐渐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法国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并且超越了战前的水平,一些经济不平衡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二)马歇尔计划和欧洲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法国经济的恢复
1948年6月,随着法美双边经济合作协议的签署,法国正式加入“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对法国的援助主要分为贷款、无偿赠与和有条件援助三种形式。在战后初期主要是以无偿援助为主,这些援助为法国在战后重建基础部门时,解决了需要大量资本的难题。后续的经济援助也为法国各部能的恢复和发展建立了经济基础。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法国和共同体成员国间的贸易剧增,1955年起法国向共同体成员国的出口从占出口总额的23%,增加到1976年的50%,在此期间,法国向共同体成员国的出口额增长23倍。同时也使法国日益增多的工农业产品有了一个可以在其中自由流通的有两亿多人口的销售大市场。据统计,从1958年—1973年,仅法国农产品对共同体其他国家的出口就从2.23亿欧洲计算单位增加到40.83亿欧洲计算单位,增长了17倍以上。这些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法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三)极发展农业,促进其它经济部门的发展
法国是西欧最大的农业国,农业的发展对其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机械化的实现使农业劳动生产率日益提高。从50年代初起,法国着手推行农业机械化,花了大约15年左右的时间,到60年代中期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随着法国农业一体化的实现,农业为工业和其它经济部门开辟了广阔的市场,促进了农业机械工业、能源工业、化学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其它生产资料和服务项目的各个经济部门的发展,为工业和其它经济部门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粮食、肉类和原料。70年代以来农业在给工业以及其它经济部门提供了大量粮食和原料的同时,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会产生一些剩余劳动力,把这些剩余劳动力一部分转入工业部门,一部分转入第三产业部门,为这两个部门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满足了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粮食的剩余也促使法国成为共同体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每年可从共同体的农业基金中获得大量出口补贴,而这些补贴都有利于农业反哺工业。
三、总结
二战后法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多方面因素作用下的结果。它的经济发展经验值得我国在当前新形势下学习和借鉴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情况下,也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和指导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使用一些经济手段对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干预与指导,使不同的经济部门协同合作,资源能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针对世界与国家的经济形式,政府对教育结构进行调整,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人才,给国家相关产业输送相关的专业人才,为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发挥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198年统计年鉴,第194-197页.
②R·米歇尔.欧洲历史统计,1975年伦敦版,第8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