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间文学德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基于皖北民间文学的考察

2017-04-15峰,李

关键词:皖北民间文学德育

宁 峰,李 婉



论民间文学德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基于皖北民间文学的考察

宁 峰1,2,李 婉1

(1.阜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2.中南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尚德是民间文学思想内容的主旋律,深入挖掘民间文学德育资源不仅可以诠释其文学价值,还有助于实现德育价值的开发利用,进而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提升道德水平,对于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民间文学;德育资源;价值与利用

德育资源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筛选出来,能对道德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能否成为德育资源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看其是否可为德育工作者所支配和利用;二是看其是否有助于实现德育目的,即对人们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正效用[1]。民间文学作为人类精神文化产品之一,是劳动人民意识形态的真实写照,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更是渗透了诸多道德教育因子,能对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皖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如蒙城即是西晋武帝时侨置的蒙县。据史书记载,以阜阳为例,移民大多来自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河北、江苏,从民族构成来看,阜阳除汉族以外,还有回、满、壮、苗、侗、彝、白、傣、朝鲜、蒙古、哈尼、维吾尔、达斡尔等十多个民族……多方人口的迁徙、杂居,造成了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渗透和影响[2]。仅宿州市境内就有44个少数民族定居,占全市人口的3.27%[3]。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皖北地区的民众创作了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学,其内容既彰显皖北本土特色,又兼具少数民族风格;其种类涵盖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曲艺等方面。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分金让贤的管仲、鲍叔牙,“清静无为”的老子、庄子,峨冠博雅的刘伶、嵇康,一代枭雄曹操,平民皇帝朱元璋等历史人物,为皖北民间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和想象空间。著名的代表性作品有宿州市的《鞭打芦花》《皇藏峪的传说》、阜阳颍上县的《管仲传说》、亳州的捻军歌谣等,这些民间文学资源为皖北地区的德育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但就目前状况来看,对皖北民间文学德育资源的挖掘利用尚不够深入,若能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因子,不仅有利于提高皖北地区的文化软实力,而且能够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

1 皖北民间文学德育资源分析

尚德是皖北民间文学思想内容的主旋律,这些口承文艺叙事贴近实际生活,蕴含做人道理,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对假、恶、丑的鞭笞,语言多用皖北方言土语,通俗易懂,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具有较强的德育功能。

1.1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皖北的民间传说故事中存在着大量的仁人志士,他们身上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精神,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徐广缙,阜阳市太和人,曾任晚清两广总督,组织武装成功抵御了英人入侵广州城。据说道光帝曾有密谕,劝他放弃抵抗,但他并未遵旨,而与英人进行了艰苦的谈判,捍卫了国家利益、维护了民族尊严,成为受人钦佩敬重的爱国英雄[4]。保家卫国是中国人的传统和重要文化精神。在皖北流传的大量故事传说多以讴歌爱国人物事迹为主题,以爱国者作为教育后代的榜样,只要国家有难,他们总是义无反顾地拿起武器,保卫家园,甚至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在当下价值多元化的时代,爱国主义的弘扬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1.2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出“非淡泊无以明志”, 倡导遵守生命自然的真实和从容不迫、睿智洒脱的超然。传说在阜阳市颍上县刘集镇,有一汪姓老农捡到一包银子后并没有私吞,而是坐在道旁耐心等待失主,失主感于老农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欲予酬谢,老农坚持不受,临别之际,失主赠其一猪头,老农之妻因其接受了失主的馈赠而大怒,将猪头扔入水塘中。老农下塘捞猪头,竟捞出了九坛银子[4]。这则《汪九坛的传说》展现了一种豁达淡泊、不为利益诱惑和困扰的高尚品质。当前,在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下,人们的道德水准有一定的滑坡,充分挖掘皖北民间文学中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有助于构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皖北地区公民道德建设。

1.3 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道是被中国传统社会奉为圭臬的道德规范,即使在现代社会中也同样具有标杆式的指引作用。《鞭打芦花》是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之一,主人公是皖北宿州的闵子骞,他的后母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的棉衣里填的是棉花,给子骞做的衣服里装的却是芦花。父亲误认闵子骞天冷偷懒不干活,用鞭子抽打,袄破芦花飞,父亲知道真相后欲休妻,闵子骞却跪求父亲饶恕后母,并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后母深受感动[5]。闵子骞用孝义原谅了后母,赢得了后母的关怀、家庭的和睦。在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及空巢老人急剧增多的当下,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关涉个人、家庭、社会的大问题,充分挖掘皖北民间文学中的孝文化内涵,传承并弘扬其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是时代的诉求。

1.4 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淮北的嵇康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深受老庄思想影响,个性自由。他曾辞官不就,坚持维护曹魏政权,绝不愿与司马氏集团合作。他对司马氏的讥讽、鄙视,招致司马氏的嫉恨,最终司马氏集团以卑鄙的手段将嵇康杀害。临刑时,他从容自若,神气坦然,义惊天地[6]。嵇康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不为威武所屈,不为利益所诱,不同流合污,坚守自己的信念,用生命捍卫人格的高尚品质,将这样的文化内涵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社会成员,有助于塑造坚贞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1.5 宽容友善的生活态度

友善是指出于善意之心对他人宽容友好的态度及助人为乐的行动,其基本表现为尊重宽容、谦敬礼让、关爱扶危[7]。春秋时期,阜阳颍上县的管仲和鲍叔牙合伙做生意,管仲经常出小钱而分大头,后来他俩一块充军打仗,冲锋时,管仲总是在最后,撤退却跑在最前面。有人问鲍叔牙为何还跟这样的人做朋友,鲍叔牙却说:“管仲家贫且有老母要赡养,所以做生意让他分大头,打仗不冲在前头也是为了活着照顾老母。”这话让管仲听得感动地流下了热泪,他哭诉道:生我者父母,知我管仲者唯有鲍叔牙啊![4]鲍叔牙的宽容大度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宽以待人、和睦友善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价值层面的重要内容,对于形成相互尊重、互帮互助、和睦友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2 皖北民间文学德育资源的价值

深入挖掘皖北民间文学德育资源不仅可以诠释皖北民间文艺作品的文学价值,还有助于实现德育价值的开发利用,进而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提升道德水平,对于增强皖北区域的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试从拓展德育形式、传播德育内容、提供德育方法三方面入手探索皖北民间文学的德育价值。

2.1 拓展德育形式

传统的德育形式以道德说教为主,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德育对象主体性缺失,德育方法重形式、轻实践,德育内容脱离实际等问题。皖北民间文学不仅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内容,还有助于拓展德育形式。

首先,民间文学形式多样,通俗易懂,内容生动活泼,比那些呆板的条条框框的大道理更容易吸引受众的关注,也更容易融入到各类实践活动及相关课程中,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熏陶,有利于构建以活动为载体的渗透式教育。其次,民间文学的内容往往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构建以实践为基础的自主式教育,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最后,民间文学中的优秀成分更契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与其他教育课程有机结合,促进构建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的环境式教育[8]。

2.2 传播德育内容

钟敬文曾指出:“口传文学的内容价值,不但在于广泛地并且正确地反映了社会的、生活的真相,尤其在于忠实地表现出人民健康的进步的种种思想、见解。”[9]历经世代的传承,口传文艺总能筛选其中的德育精华供后人学习和感悟,通过它的外在形式如民歌的演唱、故事的讲述等表现手法使民间文学中蕴含的精神内核与德育内容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通过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人们内心深处展开道德教育,内化为道德认知,产生道德影响,经过一系列吸收转化过程就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的道德思维和价值选择。如晚清的《安徽俗话报》分别于第9期和第12期刊载三首寓言歌,号召民众效法蚂蚁,齐心协力,抵御外侮。《观物杂谣·蚂蚁歌》:“莫说蚂蚁小,一团义气真正好,人心齐,谁敢欺,一朝有事来,大家齐安排,千千万万都是一条心,邻室也是亲兄弟,朋友也是自家人,你我一肩,个个要争先。”对蚂蚁的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协作精神赞誉有加[10]。

2.3 提供德育方法

皖北民间文学不仅具有丰富的德育形式及内容,还能为创新德育方法提供借鉴。俗话说“艺术是心灵的导师”。凤阳花鼓是花鼓灯与民间小戏融合发展的成果,历史上曾经盛极一时。《凤阳歌》里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用历史传说歌的方式巧妙地抨击了封建王朝的剥削本质;以花鼓女身世为题材的《盼情郎曲》则以“唱花鼓,走他乡,天涯踏遍访情郎”的唱段,倾述了贫女渴望爱情的真挚情感,把民间艺术形式与德育内容相结合,充分利用艺术教育法,能给予受众心灵上的陶冶,从而加强德育工作。同理,运用现实教育法,将德育内容融入现实生活,化用寓言等民间文学样态则更富于哲理,发人深省。通过笑话等民间故事能生动形象地对道德内容进行传达,可以避免无趣的道德说教,让人们在享受快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洗礼,这也为寓教于乐的德育方式提供了可能。尤其是在广大皖北农村地区,采用生动活泼的民间文艺形式向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群众进行道德宣讲,其德育内容会生动得多,德育目标也容易落实。

3 皖北民间文学德育资源的利用途径

根据社会学及教育学相关理论,只有融入个人社会化及再社会化过程,民间文学中蕴含的德育价值实现的可能性才越大,越有益于德育目标的实现。开发蕴藏在皖北民间文学中的德育价值关键在于营造德育氛围,引发受众的德育情感,激起德育共鸣。当前,皖北民间文学德育资源的利用途径主要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利用三个方面。

3.1 家庭利用

“家庭最基本的功能是对人起培育作用的社会化。”[11]家庭是对社会成员进行道德教育的初级场所,正确认识家庭的德育功能,既能有效降低德育教育成本,又能充分利用家庭道德影响力的辐射效应,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贡献力量。

3.1.1利用民间文学德育资源营造良好的家教环境

民间传说《小白龙探母》[5]主要讲诉了由凡人母亲生下的小白龙每年都会给母亲祭坟的故事,传递了孝敬长辈、知恩图报的思想。家长经常用德育故事、歌谣、谚语等民间文学作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孝亲敬老的道德品质,不仅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成长,还能推己及人,共同营造良好的德育文化氛围。

3.1.2利用民间文学德育资源创新家庭教育方式

传统中国社会一直秉承“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教育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教育作用,但也容易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倘若利用民间文学德育资源来教育孩子,使孩子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与氛围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或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如果孩子不敬长辈,家长可以通过教唱“收罢麦,打罢场,挎着‘老雁’去瞧娘”的童谣,让孩子猜猜“老雁”是什么,并解释背后孝敬长辈、为长辈祈求消灾避祸的含义。让孩子明白孝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孝亲敬老是一种传统美德[12]。

3.2 学校利用

穿斗式是用高度不同的木柱搭成山字形,木柱之间再连接一些穿枋( fā ng),形成格子一样的木框架,格子里面可以填充木板、泥土、砖或石块形成墙体。类似的形式在欧洲叫“半露木”结构。

3.2.1在课程教学中增加皖北民间文学德育资源的比重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截至目前,在基础教育阶段,尚未开设专门的有关皖北民间文学德育资源的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增加皖北民间文学德育资源的内容,既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到道德教育,又可以增强学习趣味,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如在历史学科中可以穿插介绍有关皖北地区的英雄人物传说、地名由来以及在该地区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等,这样既可以提升课堂吸引力,也可将皖北民间文学德育资源有机地渗透于学科教育之中。

3.2.2利用皖北民间文学德育资源建设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来传播皖北民间文学德育资源,如可以利用校园中的雕塑、标语、文化走廊等媒介穿插皖北民间文学德育资源,还可以免费向学生借阅有关民间文学德育资源的书籍,这不仅有益于学生情操的陶冶、学校德育理念的彰显,而且在客观上也有助于拓展皖北民间文学德育资源的利用。

3.3 社会利用

3.3.1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扩大皖北民间文学德育资源的影响

在现代传播技术出现之前,民间文学主要依靠口耳相传;在传统媒介时代,以报纸、电视、广播为代表的大众媒介是民间文学传播的另一条主要渠道;而在网络媒介时代,互联网改变了原有信息扩布方式,给民间文学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机遇。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促进皖北民间文学的传承和发扬,使其中的德育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如在皖北各市现有的文化网站中增设民间文学专栏,广泛发动市民参与讨论,深入发掘蕴含其中的传统美德。积极利用QQ、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通过漫画、雕塑、绘画等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让皖北民间文学中蕴含的优秀品质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中,令“固态”民间文学资源转化为民众可以感知利用的“活态”资本。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文化创意产业是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发掘民间文学中的德育资源并不排斥合理适度的产业开发,相反,用文化创意产业的效益反哺文化事业,可以有效地促进皖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如阜阳市颍上县充分利用本地文化优势,挖掘少年甘罗拜相的故事,在2015年,安徽同人文化传播公司与颍上宏达传媒两家公司联合出品了动画剧《少相甘罗》,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为2015年第二季度优秀电视动画片。该剧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和制作水平,是一部较好的德育动漫影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及民众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正生活在传统秩序失范、价值取向纷呈的时代。此时,基本的公民德育教育问题日趋紧迫,德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显得更为重要[13]。开发利用皖北民间文学德育资源的过程中必须秉承传承创新的原则,既善于吸纳以往的合理德育思想及有益的德育做法,又善于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实德育内容,在民间文学作品中积极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效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所以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14]。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皖北地区民众的道德水准,增强文化软实力,构建和谐社会。

[1]莫雪玲. 和谐社会视阈下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3(11):26.

[2]亓龙.阜阳文化摭谈[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17.

[3]http://minwei.ahsz.gov.cn/default.php?mod=article&do=detail&tid=541681.

[4]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阜阳卷[M].阜阳市非遗保护中心,编印,2009.

[5]邢军.安徽文化精要丛书:安徽民俗[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

[6]姚明会,王 蕾.历史人类学视域下的姓氏与安徽淮河文化[J].学术界,2015(4):179.

[7]黄明理. 友善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29-36.

[8]王丹丹.中西德育方法比较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9]钟敬文.民间文艺学及其历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55.

[10]龙开义.晚清白话报与民间文学——以《安徽俗话报》为例[J].船山学刊,2003(1):141.

[11]J.罗斯ž埃什而曼.家庭导论[M].潘允康,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12]王改凌.皖北“老雁馍”民俗的文化意蕴[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5(4):72.

[13]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17.

[14]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G]//毛泽东选集:卷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Utiliz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Resources in Folk Literature: Based on the Study of Northern Anhui Folk Literature

NING Feng1,2, LI Wan1

(1.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236037, Anhui; 2. College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430074)

Respecting ethics is the main ideological melody of the northern Anhui folk literature. Mor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not only can help interpret the value of folk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in Northern Anhui, but also help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value, transform people's subjective world, improve their moral level, and has a positive role in enhancing the cultural soft power of northern Anhui area.

folk literature; moral education resources; value and utilization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7.04.03

I207.7

A

1004-4310(2017)04-0015-05

2017-05-09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安徽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作用研究”(AHSKQ2014D79);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民间文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16jyxm0764);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皖北民间谚语中的地方性知识建构研究”(SK2017A0303)。

宁峰(1978- )男,江西宁都县人,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民俗学、民族学。

猜你喜欢

皖北民间文学德育
摄影·美好安徽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中国德育》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对联与高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